情感諮詢:這5點告訴你為什麼人們願意沉浸在負面情緒中

在精神分析理論中,有一個詞叫做“強迫性重複”,意思是說人傾向於不自覺的重複一些早年的創傷性體驗,比如曾經被羞辱的孩子,當他成年後,他會不斷地無意識的創造曾經被羞辱的類似場景,然後會被再度羞辱;然後還會去在人群中尋找有共同的人相互感染和傾訴。

情感諮詢:這5點告訴你為什麼人們願意沉浸在負面情緒中

其實,沒有人願意讓自己重複體驗那些痛苦,但是,卻又很難從那些體驗中逃出來,這些問題糾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大概有以下5點原因

1.那些體驗是熟悉的,即便那是讓人痛苦的體驗,但是因為它熟悉,所以我們還是願意不斷重複它,因為熟悉可以帶來安全感。 也有一種習慣性的反射條件。這些條件告訴你這件事情回想起來比較容易,實現起來比較輕鬆,也可以滿足對外圍環境的不滿和心理平衡。

所以對於那些更舒服的體驗,我們理智上可能知道會好些,但是因為在成長中沒有積累起相關的經驗來,所以,不想去嘗試。我們被限制在舊有模式中,不斷重複痛苦。

2.人傾向於以自己經驗到的模式去評估和感受現在的環境。

比如,一個人在成長中總是被父親批評,他對爸爸非常恐懼,當他長大後,可能就會對權威產生類似對爸爸那樣的恐懼,所以,當他面對領導時,就會非常緊張,生怕做錯什麼挨批評,可是越緊張就會越出錯,於是導致領導真的批評他,於是這就進一步驗證了他最初對領導的恐懼:權威是可怕的。其實,這個結局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引起的。 同時也慢慢使他本人的思想活動範圍慢慢縮小變的不敢嘗試不自信。

這個過程,在精神分析裡,叫做‘投射性認同’。

情感諮詢:這5點告訴你為什麼人們願意沉浸在負面情緒中

3.有時候一些負面的情緒會帶給我們自己特別的滿足,和別人給的一些肯定。

比如一個兒童生了病,就會得到父母特別的照顧,他就學會了用自己受苦的方式吸引父母的關愛。也就是說受苦成了他自己的某種資本,可以吸引別人關愛他,或者他因自己受苦而感覺具有了某種特權。

這種現象常常在婚姻可以看到,比如,女人為家庭付出了很多,後來男人出軌,女人責怪男人負心,卻不知道,她付出的背後,可能暗含著對男人的指責:你不如我能幹,不如我負責,男人雖然說不出什麼,但這暗中隱含的責備,可能恰是他出軌的一個原因。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用對比,有句話不是說嗎?有比較就有傷害。 同時也更需要給對方更大的空間和自由。

4.某些痛苦的體驗可能帶來保護。

當一個孩子被批評時,他很傷心,於是他減少了與別人的接觸,從而使自己遠離那些不舒服的體驗,這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至少在那一刻,這是有保護意義的。 你批評他的時候,他會出現一種本能反應的痛苦表情,從潛意識裡告訴你,我哭了我心情不好,並換取你的同情或惻隱之心。然後你就會降低對其的要求。或是妥協。

但是隨著年紀增長,這樣的方式會讓他的社會功能受損,於是帶來了新的苦惱,於是他又陷進了新的不舒服體驗中。如果他一直沒有辦法找到更有效更有建設性的人際關係處理方式,他就會不斷陷入各種各樣的苦惱裡。所以批評請講究一種方式。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批評。

情感諮詢:這5點告訴你為什麼人們願意沉浸在負面情緒中

5.重複體驗痛苦發生時的情景,也是我們內心處理痛苦的一個方式。

不斷重複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不斷試圖改寫的過程。經歷過地震的孩子,有時會看到他們不斷把積木搭成高樓,再推倒它,這實際上就是他們將自己帶回到以前的創傷情境,並在重複中緩解那些恐懼悲傷,並在重建中找回控制感。 所以有時候這樣的一種心理處理是人類獨有的種自我面對和自我糾正的心理特徵。

若要改變上面的這些狀況,需要做出很多努力 ,如:

首先,需要積累足夠的勇氣做出改變,因為任何改變,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次冒險;都是一種新的體驗,要樂觀的去接受和處理。

其次,需要在改變中積累經驗,哪怕是改變中的一點點經驗,都能讓我們感受到,改變並不像想象中那麼可怕。其實真的去做了你會發現並沒有給你帶來太大的心裡壓力和影響,有時候反而能從新的挑戰中體驗到一些刺激和快樂。

這一點點成功的經驗就可能帶領我們進行更多的探索,從而引發更多的改變,最終完成內在模式的重新塑造,將自己從舊有的痛苦模式中解放出來,也就脫離了那個在痛苦中的循環,從而完成對過去創傷的修復,用新的,更適應的方式去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