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進口關稅大幅降至15%,豪華車紛紛調價,國產車呢?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2日印發公告,經國務院批准,自2018年7月1日起,將稅率分別為25%、20%的汽車整車關稅降至15%,降稅幅度分別為40%、25%;將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汽車零部件關稅降至6%,平均降稅幅度46%。

汽車進口關稅大幅降至15%,豪華車紛紛調價,國產車呢?

多家車企對中國下調汽車進口關稅表示歡迎 將調整在華售價

➤保時捷通過電子郵件發佈回應稱,對中國下調汽車進口關稅表示歡迎,認為此舉向世界展示中國市場進一步開放,中國消費者也將有機會享受更優惠的價格和更個性化的配置。

➤賓利方面表示,會積極響應新出臺的相關政策並將對價格進行調整。

➤寶馬對中國下調汽車進口關稅的公告表示歡迎,認為中國此舉是市場開放的“強有力信號”。寶馬計劃對價格進行評估後採取“積極回應”。

➤另據日本共同社報道,豐田將下調出口至中國銷售的汽車價格。

➤大眾汽車對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表示歡迎,將評估進口車關稅下調對中國市場的影響並採取相應行動。

➤據第一財經報道,奧迪中國回覆稱:“我們非常歡迎中國進一步推動市場開放的舉措。我們將仔細瞭解與評估此舉對汽車市場帶來的影響,並採取相應措施。”

➤沃爾沃汽車回應稱:“沃爾沃汽車對中國下調汽車進口關稅表示歡迎。為最大程度地惠及消費者,目前,沃爾沃正積極開展對此項政策的評估,具體信息將盡快向外界公佈。”

➤此外包括雷克薩斯、奔馳、福特等在內的多個品牌也紛紛表示將在後續公佈具體的調整措施。

降稅對國產品牌影響幾何?

有學者認為:“降低進口關稅,還能夠對我國相關企業形成倒逼效應。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目標已有好幾年,但是不少企業仍然停留在舊有的思維模式上,一些產品明明在市場上已經少人問津,但仍在按部就班地生產,導致效率低下。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在於市場供應不均衡,導致消費者失去了消費選擇可能,如果有大量進口消費品進入,在消費者的選擇下,勢必會對落後的消費品形成擠壓作用,倒逼這類企業加大自主創新改革。”

但具體看,中國自主品牌與絕大多數進口車都不在一個市場空間,無論是價格還是產品定位上都有著不小的差異。不得不承認,我國本土汽車品牌與進口汽車還無法構成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競爭。

進口車市場份額的擴大對自主品牌銷量的影響確實微乎其微。但從另一個方面而言,進口車價格降低,有利於促進我國消費者對高端汽車品牌的購買慾望,加快消費升級。對於本土品牌而言,也會加快步伐向品牌高端化靠攏。

可以說,降低汽車關稅,短期內對自主品牌來說影響有限,長期來看關稅的降低會提升市場良性競爭的環境,讓國產汽車如上汽、廣汽、吉利、長城、長安等一線自主品牌將有望在競爭中成長為真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整體來看,此次關稅調整對於自主品牌來說機遇大於挑戰。

未來自主品牌誰將扛大旗?

有文章指出,由於在商用車領域我國本土品牌佔有率已經非常高,所以在乘用車領域才是我們的產業升級核心。

從現階段來看,只有高端化做的好的品牌才有希望。從這個意義上講,是吉利,上汽,廣汽,長城,比亞迪五家。

為什麼這麼講呢?

2017年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達到1084.67萬輛,增長3%,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9%,比上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就份額上升的勢頭來看,似乎不錯,但是這背後其實有很大的隱憂。

2017年這個超過1000萬輛的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是把麵包車之類也算進來了。比如2017年自主品牌銷量第一位的上汽集團,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裡面,上汽集團自主品牌銷量為244.88萬輛,名列全國第一。這個統計是把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五菱微車和寶駿品牌銷量也算進來了。

實際上,上汽通用五菱的兩大品牌,五菱大家認可是國產品牌血統,而寶駿汽車究竟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實際上爭議是很大的。

儘管2017年寶駿汽車銷量歷史性的突破了100萬輛,但是由於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美國通用汽車佔股達到了44%,至少在我看來,寶駿應該算成是合資品牌。真正的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車,榮威和名爵2017年銷量才剛剛達到52.2萬輛。

因此2017年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第一名毫無爭議的是吉利,銷量為130萬輛(吉利自己在官網公佈的數據是124.7萬輛)。

更進一步說,如果把寶駿和五菱去掉,2017年整個中國真正的自主品牌銷量大約800多萬輛的水平,這個量還沒有豐田或者大眾高,日本和德國的龍頭汽車公司,一家的銷量都是上千萬輛,超過全中國自主品牌的總和。

自主品牌誰最有希望扛起引領產業升級的大旗?

從現階段來看,只有高端化做的好的品牌才有希望。從這個意義上講,是吉利,上汽,廣汽,長城,比亞迪五家。

這五家裡面,吉利毫無疑問已經脫穎而出,不僅研發實力提升顯著,並且SUV和轎車兩條腿走路非常均衡,2017年轎車和SUV銷量幾乎是一半一半,可以說結構非常健康,和中國車企高度依賴SUV形成了很強的對比。

吉利:在高端化方面,雖然吉利博瑞銷量受挫,但是由於8萬元以上的轎車帝豪GL以及SUV的熱銷,2017年吉利8萬~15萬元售價車型銷量佔比已達到60%,其中10萬~15萬元售價車型佔比首次突破21%;而5萬~8萬元售價車型佔比則由2013年的71.18%降到2017年的32.57%。

作為吉利旗下最高端的轎車品牌,吉利博瑞是吉利汽車向上走的關鍵戰役,如果在轎車高端化上止步不前,吉利集團長期發展勢必受到影響。當然,今年即將上市的領克03轎車也是吉利轎車走向高端化的契機。

上汽:上汽勢頭也很好。上汽集團發佈的2017年財報,最大亮點就來自自主品牌,在2017年上汽集團新增的44萬輛銷量中,自主品牌新增銷量達到22.7萬輛,增量貢獻佔比達到51.6%

廣汽:廣汽傳祺爆款車型和品牌聚焦的思路很正確,一款10-15萬元的GS4 SUV佔了60%以上的銷量,同時其銷量最大的轎車車型GA6均價也在10萬元左右,可以說傳祺從一開始其品牌形象設計中,低端的成分就比較少,傳祺無論是轎車還是SUV,售價基本還是在十萬元左右及以上。

但是傳祺的問題是,爆款車型太少,GS4一款車佔了60%的銷量,這是不太健康的。另外傳祺90%以上銷量還是來自SUV,有SUV依賴症,需要均衡發展。另外一個是廣汽的電動化進展很慢,2017年電動汽車銷量全國十強看不到廣汽的影子。

長城:長城專注SUV, 轎車業務基本處於放棄狀態,長期來看,隨著中國SUV進入發展飽和期,SUV市場將進入肉搏戰階段,長城必須要不斷提升產品力。

否則長城麻煩很大,目前國內競爭對手SUV車型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去年在SUV整體增長超過13%的情況下,長城卻出現了超過下滑,已經說明了一些問題。

另外一個更大的問題是,長城完全沒有跟上汽車電動化的步伐,在這方面欠賬太多,長期來看,長城如果在電動化領域跟不上,那麼我國北方最後一家有能力的自主品牌也會垮掉。

比亞迪:比亞迪是五強當中實力最弱的,是唯一一家從來沒有一年賣過60萬輛汽車以上的車企,但是其電動化的決心最為堅定。

在自主品牌領域的優勢企業,吉利,上汽,長安,廣汽等,在電動車上的投入勢必會逐漸加大,上汽新能源在2017年的崛起只是一次警告,還談不上致命威脅,因為客觀的說,榮威的電動車在技術產品力上並不夠強,但是僅僅憑藉強大的外觀設計,渠道,營銷和品牌能力,2017年就能實現從比亞迪手中搶奪市場。

五個在不斷試圖高端化的自主品牌之外,還有傳統自主三強(吉利,長城,長安)之一,但是在高端化方面顯得有點掉隊的長安汽車。

長安:不只是去年15萬元以上的CS95 SUV銷量慘敗,其在去年底上市的十萬元級別轎車睿騁CC,今年前兩個月銷量依然不理想,上市才兩三個月就出現大幅下滑,可見長安高端化的努力任重而道遠。

不管如何,長安自主品牌畢竟上百萬輛的銷量,說明了其還是有實力。

長安未來的發展如何,還是要觀察其今年發佈的高端化品牌究竟運營怎麼樣,終上所述,吉利,上汽,廣汽,比亞迪,長安,長城六家自主車企:

2017年銷量在增長的:吉利,上汽,廣汽;

2017年集團有百萬產銷量能力的:吉利,上汽,廣汽,長城,長安;

產品在向高價格區間進軍且有一定銷量的:吉利,上汽,廣汽,比亞迪,長城;

產品佈局均衡的(SUV+轎車):吉利,上汽,長安,比亞迪;

電動汽車銷量能進入全國前十的:比亞迪,上汽,長安,吉利。

實際上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吉利和上汽可以說已經脫穎而出,在綜合能力和素質上明顯高出其他公司一籌。

中國汽車崛起靠你們這些一線車企帶好頭了,加油吧,自主六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