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8旬抗戰老兵守護無名烈士墓40年 “我想我的戰友們啊!”


潘長泰,山東濱州市博興縣呂藝鎮王浩村人,1945年參軍,1952年復員,先後參加過陳戶戰役、南麻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及建國初的剿匪戰。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退伍後為無名烈士守墓40年,用半生書寫了人生的感人篇章。“我不傻,我在這裡守候就是想和我的戰友們在一起。”老人無比剛毅的說。

1945年正月,潘長泰加入了抗日地方武裝—博興縣獨立營,這一年他17歲。當時,日寇已是強弩之末,抗戰勝利在望,潘長泰一心想著打跑可惡的日本侵略者回家老老實實種地過日子。令他沒想到的是,這一走,就是7年。圖為抗戰老兵潘長泰展示被炸彈碎片炸傷留下的雨點疤痕。

戰爭的殘酷,讓他幾乎每天都伴著死亡度日。一次急行軍,一天一夜沒吃一口飯,走了近二百里,又困又餓,人走著走著就睡著了。當然,更殘酷的是每時每刻都可能降臨的死亡,沒有哪一次戰鬥不減員,遇上硬仗,一個排一個連會全部打光。一起光著屁股長大的兄弟,剛剛還對你扮鬼臉,一發炮彈落下,腦袋就不見了。情同手足的戰友,很多倒在了異鄉的土地上,在那些人跡罕至的荒野,甚至連一座墳頭都不會留下。圖為老人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


無盡的炮火硝煙、無盡的生死掙扎,持續了將近半輩子那麼長,新中國成立了,潘長泰終於活著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老家。1952年,潘長泰從西南軍區退伍,成為第一批退伍軍人。

圖為抗戰老兵潘長泰住過的老房子。

圖為抗戰老兵潘長泰將珍貴勳章和黨章都鎖在櫃子裡,生怕不小心丟失。

村東頭一片棉花地裡,有一座孤零零的墳丘。村裡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座烈士墓,卻都說不出烈士的姓名,潘長泰卻深知這背後的故事。“年輕的時候心裡還真沒想過烈士墓,但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裡卻越來越放不下了,我也當過兵,也有幾次差點就送了命,當時就想,萬一哪天我不慎犧牲了,家人也找不到我的話,不就和這位無名烈士一樣了嗎?”潘長泰說。

圖為抗戰老兵潘長泰身體依然很棒,在自家院子種了各種蔬菜。他說越運動身體越好。

後來,每年的農曆清明和十月初一,潘長泰老人都會來這個無名烈士墳頭上添點土、燒點紙,再陪烈士說說話,這一守,竟是40年。圖為抗戰老兵潘長泰40年來風雨無阻的守護無名烈士墓,如今,烈士墓已經搬遷,老人還是經常來無名烈士曾經呆過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