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二戰德軍直到最後一刻仍不相信盟軍會在諾曼底登陸?

小冰冰0210

二戰英美盟軍為配合諾曼底登陸而進行的一項大型複雜的欺敵作戰——保鏢行動。

行動中通過德軍在英國的雙面間諜將大量經過仔細核對的假情報傳送給德國,假情報強調盟軍主要登陸地點在法國的加萊海峽,不過盟軍會在諾曼底展開佯攻行動。

保鏢行動為了進一步混淆德軍視聽,英美盟軍假造出了一個虛構的陸軍單位,就是所謂的美國第一陸軍兵團,又稱作FUSAG,並表示部隊就駐紮在肯特——加萊海峽的正對面。而這支部隊的指揮官是愛佩帶手槍的美軍將領巴頓將軍,之所以安排他是因為他在意大利西西島上掌摑被炮彈嚇壞的美軍士兵而處於去職狀態,同時巴頓將軍剛好又被德軍看作是英美盟軍裡攻擊力最強的將領,正好符合德軍心目中登陸西歐作戰指揮官的角色。

保鏢行動期間英美盟軍無線電傳輸也模仿軍隊的訊息傳遞,考慮到會有飛越英國上空的德國空軍偵察機,英國肯特的地面上到處是充氣式裝甲車模型,還有精心假造的裝甲車軌跡,另外還佈置了許多木材跟帆布製作的偽裝飛機,肯特沿岸的碼頭上也到處是偽裝的盟軍登陸艇,甚至還有真正的部隊在駐紮,只不過他們實際上是後備兵力。

隨著諾曼底登陸日的逐漸接近,盟軍在英國的部隊超過200萬人,還有超過3000輛裝甲車,以及12000架戰機,德軍也很清楚盟軍的攻勢迫在眉睫,但是他們完全被保鏢行動所誤導,深信最可能的登陸地點是在法國加萊海峽。

在盟軍發動諾曼底登陸當日,戰況報到德國總部時希特勒正在睡覺,而他的隨從不願意吵醒他,直到中午,希特勒才知道諾曼底登陸的戰事,但是他仍然不以為意。希特勒依舊深信盟軍的主要攻勢會從加萊海峽登陸,而諾曼底戰役只是佯攻。最後直到當天傍晚,當盟軍登陸的規模已經昭然若揭,希特勒才派出德軍後備部隊,但是遠水已經救不了近火。






小城小見小聞

德軍為何直到最後一刻仍不相信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原因有三。



第一,盟軍諾曼底登陸前的欺騙戰術非常成功。盟軍利用特工,情報人員,以及欺騙轟炸等方式做了大量欺騙活動,甚至在加來地區進行欺詐性小型登陸試探。都成功的吸引了德軍的注意力。盟軍的蒙哥馬利等高級統帥也積極配合演戲,使隆美爾錯誤判斷盟軍登陸地點。



第二,相比於諾曼底地區的防禦工事,加來地區的防禦略顯單薄,登陸條件也更為優越。而諾曼底地區的防禦設施堅固異常,登陸沙灘更少,並不利於大規模登陸。舍易就難違反人們的正常思維。這也是隆美爾誤判重要原因。



第三,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當天天氣狀況非常糟糕,風大浪急,並不適用於登陸作戰。德軍並不認為在這樣的天氣狀況下可以進行大規模登陸。而盟軍反其道而行之,在這樣糟糕的天氣情況下進行登陸使德軍大吃一驚,所以直到最後也不敢相信盟軍真的登陸。


快速軍事一點通

最主要的原因是德軍對於盟軍登陸信息的極度缺乏,他們對於盟軍在英國本土集結的兵力、兵器數量始終不曾有準確的掌握,加上盟軍高超的戰略欺詐手段,最終使得德軍做出嚴重的戰略誤判!



包括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特的絕大多數高級將領都認為盟軍的登陸地點極有可能是加萊地區,這裡海峽是最窄的,盟軍可以迅速的發起登陸和方便快速的運輸物資,而且盟軍的遠程火炮可以直接掩護登陸部隊。最重要的盟軍一旦選擇從這裡登陸,可以直接經比利時進入德國本土,越過大部分的法國,極大的降低了德軍西線本就不厚的戰略縱深。也就是在這裡登陸其意義遠大於在其他地方登陸。


雖然希特勒憑藉其直覺認為盟軍很有可能在諾曼底登陸,可是他依舊不敢徹底正統的戰略原則。尤其在盟軍實施諾曼底登陸後,由於對盟軍實力過高的估計,使得希特勒認為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只是佯攻,真正的更大規模的登陸行動還要在加萊地區進行,遲遲不願意調動這裡的精銳裝甲單位增援諾曼底。

即使是堅定認為盟軍會登陸加萊的龍德施泰特元帥也認識到諾曼底地區就是盟軍登陸的主戰場,可是他無權調動黨衛軍裝甲預備隊。而遠在後方的希特勒掌握有實際的調動權,可是他認為諾曼底地區的盟軍並不是主力部隊,因為這裡的軍隊佔希特勒情報裡的軍隊數量的比例很小。


所以在戰爭最關鍵的幾天時間裡,希特勒一直都在保留力量用以防禦加萊地區,因為這裡的威脅是致命的,希特勒不敢如此冒險。一旦他的裝甲預備隊都調去諾曼底地區,而盟軍卻又從加萊地區登陸,則一舉切斷法國境內大部分德軍的退路,而由於西線德軍主力都派往了前線,盟軍可以輕而易舉的直插德國境內。

所以即使希特勒認為諾曼底地區是最終的登陸地點,再沒有百分之百確定之前,他也不敢輕易調動加萊地區的裝甲預備隊,畢竟此舉所壓的賭注是整個西線。


小小狼王

盟軍確實不一定非要在諾曼底登陸,如果德軍重兵放在諾曼底,盟軍完全可以轉向加來登陸,盟軍有這個選擇權。加來登陸的預案,肯定也做過。這就是進攻方有機動選擇權,而防守的一方並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