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剂是如何降血压的,有哪些副作用?哪些人适合用利尿剂?

利尿剂是如何降血压的?

如果把血管比喻成水管,心脏比喻成水泵,那血液就是水管里的水。有些人发生高血压,就是水管里的水太多(水钠潴留),对水管的压力过大。

如果把管子里的水排出一些,那么压力就会下降。利尿剂起到的就是排水作用。它可排出血管中多余的水分,使血容量下降,血压就会随之下降。

利尿剂是如何降血压的,有哪些副作用?哪些人适合用利尿剂?

利尿剂的主要功效在于其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钠离子、氯离子和水,从而增加排尿量。肾脏是调节体内水和电解质平衡的核心器官,这主要依赖肾小球滤出原尿后在各级肾小管的重吸收。通常,每天肾小球滤出的原尿高达180升,约178.5升被重新收回到血液,仅有约1.5升成为终尿通过膀胱尿道被排出体外。一旦重吸收的量被抑制,则终尿的量就会增加。

利尿剂的副作用有哪些?

长期使用较大剂量利尿剂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血尿酸增高,糖、脂代谢紊乱,新发糖尿病增加等。使用利尿剂的过程中比较麻烦,需要规律补钾,还要定期抽血监测血钾。另外尿量较多、总是频繁排尿也给患者带来困扰。

(1)血尿酸升高,引发痛风

利尿剂能干扰尿酸由肾小管排出,使血中尿酸水平升高,对痛风患者可加重病情。因此痛风患者禁用利尿剂降血压。

(2)影响血糖和血脂

利尿剂的排水作用,可以看做是一个浓缩的过程。尽管血糖会随存在于原尿中,但其重吸收并未被抑制,而血脂是大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原尿。因此,一旦服用利尿剂使血容量减少,体内的血糖和血脂就必须留存在更少的血液中,浓度就会上升。

  • 长期服用可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停药即可恢复。糖尿病患者服用会使血糖增加,但不严重,因此,糖尿病患者并不绝对禁用该类药。尤其是利尿剂与β受体阻断剂联合使用时,更容易造成糖耐量异常,尽量不选择联用。
  • 利尿剂可使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利尿剂是如何降血压的,有哪些副作用?哪些人适合用利尿剂?

(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利尿剂是通过促进肾脏排盐、排水,来达到降压的目的,所以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最常见的是低钾血症。

肾小管液中的Na离子浓度增加,更多的钠随尿液到达集合管,并经上皮钠通道进入主细胞。由于主细胞的一大功能便是用钾离子替换钠离子,使钠离子进入到血液(保钠排钾)。一旦进入主细胞的钠离子增加,它就会从血浆中调来大量钾离子并分泌到尿液中。这会导致血钾下降,严重的还会引发低钾血症。

血钾过低对身体相当不利,一般来说服用利尿剂的病人,医生会在服用利尿剂时适当补充钾剂或与保钾利尿剂合用,并且定期检查血钾。

利尿剂什么时候服用比较好?

白天服用较好,夜间服用会导致起夜增多,影响睡眠。

哪些人需要服利尿剂?

对于以下几类高血压患者利尿剂具有重要价值:

(1)老年高血压患者

老年高血压多伴有水钠潴留,利尿剂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利尿剂是如何降血压的,有哪些副作用?哪些人适合用利尿剂?

(2)盐敏感性高血压

跟平时吃盐太多有关的高血压,服用利尿剂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钠。

(3)心功能差

利尿剂是降低心脏负担不何或缺的药物,心功能差出现下肢水肿的患者,比较适合用利尿剂。

(4)联合用药

使用3种及3种以上高血压药物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利尿剂。假如两种药物还不能很好控制血压,说明高血压比较顽固,多伴有水钠潴留,这时加用利尿剂的效果通常较好。

常用利尿剂有哪些?

用来降血压的利尿剂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噻嗪类利尿剂,临床上常用的氢氯噻嗪;二是新型利尿剂,临床上常用的是吲达帕胺。还有两种利尿剂不作为常规推荐药物:

  • 一是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利尿作用太强,使用较少,一般是伴有心衰的高血压病人,还有高血压急症时使用;
  • 二是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利尿及降压作用太弱,通常配合其它利尿剂使用,用来防止低血钾。

更多健康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