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一線的“男天使”們

寧夏日報記者 李志廷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護士”基本等同於“女護士”。但也有一群人,用行動證明男子也可以當護士,並且可以當得很好。“5·12”國際護士節到來前夕,記者走進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腦血管病醫院,見識“男丁格爾”們不一樣的風采。5月11日清晨,“85後”男護士李璞來到手術室,穿上工作服,戴好口罩,認真查看敷料包、器械包,清點物品……開始了一天緊張忙碌的工作。李璞2010年畢業於寧夏醫科大學高級護理專業,畢業後成為了一名男護士。當年他入職時,有人看好,但更多的人“唱衰”。“那時醫生和護士的工作服區別不大,在病區穿著白大褂,經常會被誤認為醫生。”李璞說,當病人得知他是護士時,往往會十分詫異,“你是男護士,什麼時候能轉為醫生啊?”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患者在他的精心護理下康復出院,當病人看到男護士熟練的操作與特有的優勢時,也轉變了傳統的觀念。這樣的變化,讓李璞對工作有了新認識,“我們做一份工作,首先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而不是在意旁人的眼光。”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腦血管病醫院手術室護士長梁紅介紹,男護士與女護士相比,同樣心思細膩,且在體力、耐力上更具優勢,尤其在手術中遇到突發狀況時,男護士顯得更加沉著冷靜。在心腦血管病醫院一樓急診科,記者遇到了“90後”男護士王歡,他也畢業於寧夏醫科大學高級護理專業。急診科是醫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很多人說起男護士能想到的唯一優點就是力氣大,抬病人是“主力軍”,實際上,日常的護理工作王歡也樣樣做得不錯。王歡的工作繁雜而瑣碎,從輸液、打針到消毒、護理;從扣背排痰到生活護理;從抽血化驗到測錄生命體徵;從巡視、觀察到治療、搶救,他時時刻刻在一線為患者服務。工作近5年,王歡已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護士,回憶起第一次搶救病人,他依舊記得當時的緊張心情。2013年的一個晚上,一名年輕男性心臟驟停,被家人送到急診科急救。此時,王歡來到醫院從事護理工作不久,初入職的激情,讓他對這位患者的搶救經過記憶猶新。事發緊急,王歡和同事立即進行心肺復甦,不停按壓。一下、兩下、三下……患者每次恢復心跳不久,就又發生驟停。不間斷按壓8個多小時,這對很多人來說體力根本支撐不了。王歡憑藉體力優勢,這時衝到了最前面。最後,在大家齊心協力下,這位患者轉危為安。此後,王歡漸漸發現,男護士在臨床上,特別是在急診護理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事這樣瑣碎的工作會不會覺得既無奈又煩躁,有沒有想換過工作?”記者問。王歡說:“患者的生命就在我面前,我必須時時刻刻保持最好的狀態挽救他們,作為一名男護士,我覺得很驕傲。每次成功搶救一個病人,心裡就有一種成就感。”“現在社會上還有一些人不理解男護士,不接受他們的護理,但在現實的醫療工作中很需要男護士,特別是一些特殊的醫療工作,如急診、ICU護理。”梁紅護士長表示,希望全社會都能尊重他們,讓男性護理人員在醫療行業快樂地成長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