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视野|屏山立佛说

文艺视野|屏山立佛说

在远离喧嚣的川南龙华,我一站就是千年,把一片苍凉站成“龙华古镇”、“三国要冲”。此地民风厚朴,旅居环境静谧,普渡顺心少扰。最近忽听人报2001年阿富汗巴米扬两尊高53米和35米的立姿佛像被塔利班炮火摧毁,手舞足蹈地举证我这32米高的个头,从世界第三晋级世界第一了!掏心窝讲,面对大哥、二哥所承受的灾难和痛苦,我无比难过。别说当大哥,就是第三也是别人排的序,我屹立这人迹罕至就是怀揣实现普渡众生的梦想,跟比这比那没一毛关系。显化的表象高大威猛亦或矮小猥琐,我毫无感知,也可以说,无心无意,做个自己。

听人议论,看不出我的颈和脚在哪里,甚至说可能没有;还议论我的耳朵形状不如某某的富态。那就解释几句,以免以讹传讹。如若颈长,就需添置围帛,陡增麻烦,且难敌霜蚀,世上短颈的人不少,不必挑谁说事;如若大脚尽展,势必粗俗尽显,可能损容毁地,就不如大隐,隐匿于林草间的风雅,且走民间、接地气正是我的行事风格;我的耳朵不是滴状下垂,而是典型招风,旧习说稍逊富态,但招风的优势——能纳谏听言,知社情民意,众生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我此生普渡的方向。

也有人质询,我为何选择立姿栖身荒野,而非坐姿、卧姿?我站着给有诉求者指点迷津、宣讲理念、提些忠告,转变作风,身体辛苦点,众生有平等感、获得感,正是普渡接引所需;坐着当先生,本是说法讲经,传经送宝,一旦误为照本宣科,装腔作势,印象全无,就会违背我坚守的初心;躺卧是为涅槃或歇息,我可能轻松舒服,看到众徒哭别难舍或焦躁期盼,场面伤感,我心何安?其实"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现代科学早已证明人的眼耳鼻舌身的感知是非常有限的,能感觉到的自然界波长非常狭窄。我志在度化众生,显示人形,便于施教、沟通。换句话说,无论睡卧坐站行都是我,而无论睡卧坐站行也都不是我,这才是佛家的根本。

我站的这个地方,很久以前叫“贫山”,山峦叠嶂,地瘦人稀,吃穿都成问题。很多佛兄佛弟不愿来,来了也不习惯,呆不长久。我同众生共咽寂寞,露宿风餐,化蝶千年,现在这里叫“屏山”,空气清新,可食有机,风景如画,交通成网,发展小康,可以说变化是地覆天翻、换了人间。甚至有智者动议,邀约相关职能部门和中外文化学者联合研讨、设计、制定一个特别开发方案,报经批准,给我适度妆点,修缮周边风貌,打造特色文化集萃长廊,聚集“屏山美食”——夷都菜油、龙湖翠茶、屏山腊肉、锦屏碰柑等,说我这名副其实的当今“天下第一”,完全可以搞个世界申遗,成功率极高,以后可观、可玩、可食,适宜修行居住,共享佛光普照。并例举了与我同辈的乐山坐佛、大足睡佛,早已定格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如若此举能福泽一方,我再站万年也无妨!

下面我提三点意见:一是礼拜可以。众生远道而来,爬坡上坎,跌跌撞撞,表表心意,人之常情。在香火方面可以采用灯光合成等新技术,既体现人气旺茂,又少些烟熏,力保屏山一片蓝天;二是留影可以。大家来看我,玩合影、自拍、微直播,这是新时代的时尚分享,我能理解。做到规范参与,勿乱攀爬,减少喧嚣,续写龙华古镇文明;三是许愿可以。众生虔诚有加,想和我沟通几句,许许愿望,求我帮助实现。如我直言,自己也并非无穷力、无穷寿,况且“所有人的愿望都成真”,本身就是一道简单的伪命题。请大家不要都求大富大贵、事事顺利、万寿无疆,做到许愿适度,我会尽心履职,普渡众生富足安宁……

说了这么多,本不必赘述,如若烦人或误导,就当什么都没说,说也白说。

(拍摄/陈长春 唐祖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