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值得推薦的歷史書籍嗎?

村花

在我國,歷史書籍,汗牛充棟。悠久的歷史、尤其是連綿不絕的歷史記錄,是我們中國的一大強項。幾乎可以說,有這麼長的歷史、又連續不斷地對歷史進行這麼長時間記載的,放眼世界,中國是蠍子拉屎一一獨(毒)一份(糞)兒!

這些記錄,寬泛一點說,都是歷史。而且,古人著書,要比今人嚴肅多了,這些書,不光有翔實的歷史資料,而且往往文采斐然,都很值得我們後生小子認真研讀。但是,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所以,推薦可讀的歷史書不算太難,難的恐怕是,這些書,你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興趣把它們讀完。

如果你不打算做專門的研究,那麼看一看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柏楊的《中國人史綱》,就能夠對中國歷史有一個提綱挈領是式的瞭解,而且基本上是正確的史觀。


黃仁宇先生因為他自身的經歷,對於中國歷史的觀察角度,跟別的歷史學家不太一樣,這一點,你讀他的書時,應該可以感覺得到。



黃仁宇(1918-2000)

柏楊先生的書,帶著明顯的柏楊風格,辛辣幽默。我記得這本書好像是寫作在獄中,因為條件的限制和柏楊當時的境況,其史學上的觀點,跟其他歷史學著者有許多不太一樣的地方。

柏楊為大陸的讀者所熟知,大約還因為他的《醜陋的中國人》。若干年後,那恐怕也算是一種歷史。實際上,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切都是歷史。古人說“五經皆史”,並不算怎樣誇張。



柏楊(1920-2008)

如果還想了解得更詳細一點,那就可以閱讀《中國通史》。《中國通史》有好幾種版本。我個人認為,比較好的,要數范文瀾先生和蔡美彪合著的12卷本以及白壽彝先生的12卷本。

前面有人推薦呂思勉的《中國通史》,我不知道推薦者自己是否認真讀過該書。

呂思勉的《中國通史》,至少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該書寫於民國時期,語言上介於白話和文言之間 ,恐怕不太適合現在的年輕人閱讀。

第二,撰寫歷史,自然少不了月旦人物。但是,該書中對於一些歷史人物的評價,比如對岳飛秦檜的評論,顯然與其他史家的價值觀相背離。我個人認為,無論到什麼時候,對於為民族為國家頑強抵抗外辱的人,我們都應該給予足夠的崇敬;而對於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的人,縱然有一萬個理由,也不可為之張目!這個道理,不論中外,都是一樣的。

第三,在論史的襟懷方面,呂思勉的框架,顯然沒有範、白兩家的氣度開闊宏大。

這都是我個人的看法,不見得就對。具體怎樣,還需要你去驗證。


學動春風

不知道題主是要哪種歷史書,是入門型的還是想深入研究的,不過我也沒有讀過很多歷史方面的書,就把自己讀過覺得好的推薦給你吧

1、 資治通鑑

想學歷史的沒讀過資治通鑑的話應該也沒資格說自己讀過歷史吧,《資治通鑑》是司馬光根據大量的史料編纂而成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訖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歷史。不少的地方可能會給剛剛想讀史的人帶來迷惑,此書不建議是第一讀本,確是實實在在的必讀本。

2、 萬曆十五年

其實黃仁宇的書都值得推薦,這部《萬曆十五年》是黃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大歷史觀”分析明代社會之癥結,觀察現代中國之來路,給人啟發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後,被美國多所大學採用為教科書,並兩次獲得美國書卷獎歷史類好書的提名。

3、中國通史

此書是呂思勉先生史學著論之一,分上、下兩冊。上冊分門別類地敘述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內容包括婚姻、族制、政體、階級、財產、官制、選舉、賦稅、兵制、刑法、實業、貨幣、衣食、住行、教育、語文、學術、宗教等十八類;下冊按歷史順序敘述了政治歷史的變革。

4、 明朝那些事兒

我是從這本書開始愛上讀史的,雖然叫《明朝那些事兒》但是這篇主要是在描述明朝朝堂那些事兒,也可以說是明朝內閣那些事兒,明爭暗鬥之中,你會明白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小說,常常是因為一件偶然的小事把一切改變了,如果你想親民一些,想了解明朝的百姓事兒,去讀讀《金瓶梅》。

我也是剛剛開始讀,別說在歷史面前就是說在這些歷史典籍面前,我也還只是一粟,高曉松說過,歷史不是鏡子,歷史是精子,犧牲億萬,才有一個活到今天,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事故,摸爬滾打,才不辜負功名塵土,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遠方,行萬里路,才能回到內心深處,未來不是歲數,未來是禮物,讀萬卷書,才看得清浩月繁星。無論讀史還是做人,與君共勉。讀史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書看多了就放下書玩玩遊戲休息一下,推薦給你一款手遊吧,《魔域》手遊,十年端游到現在做的不錯。


娛樂小俠女

非常多!非常多!那就說說我收藏的。《二十四史》、《資治通鑑》、《國榷》、《罪惟錄》、《天下郡國利病書》、《中國曆代戰爭史》、《明史紀事本末》、《宋史紀事本末》、《元史紀事本末》、《三藩紀事本末》、《金史紀事本末》、《遼史紀事本末》、《萬曆野獲編》、《湧幢小品》、《五雜俎》、《雙槐歲鈔》、《玉光劍氣集》、《玉鏡新譚》、《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三垣筆記》、《四友齋叢說》、《小腆紀年附考》、《十國春秋》、《今言》、《典故紀聞》、《玉堂叢語》、《皇明通紀》、《宋史全文》、《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震澤先生別集》、《嘯亭雜錄》、《郎潛紀聞》、《康輶紀行》、《契丹國志》、《大金國志》、《大金吊伐錄》、《熹廟諒陰記事》外七種、《大金吊伐錄》、《鄂國公金佗粹編》、《草木子》、《客座贅語》、《菽園雜記》、《大唐創業起居注》外七種、《西夏書校補》、《揮塵錄》、《鐵圍山叢談》、《涑水紀聞》、《康輶紀行》等。你自己看看吧。


論史


南炳文教授的自選集,涵蓋了明代思想史、史學史、政治史、中外關係史。讀完它你能明白燕王朱棣在明太祖逝世前的政治處境


《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縣與村裡》寫早期基礎社會的困境在於北朝史研究歷來史料匱乏,基層社會史料更少


《君主與大臣:清中期的軍機處(1723-1820)》

[美]白彬菊(Beatrice S. Bartlett)著 董建中/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出版

本書利用臺北和北京所藏漢文與滿文檔案,採用內外朝的分析框架,深入細緻地研究了清中期的軍機處。


極好書

歷史書籍可以分為很多種。

一手的歷史書,可以看《左傳》,二十四史(至少看看其中的《史記》、《漢書》)。不耐煩看文言繁體,也可以看翻譯過的白話文版;

一手歷史書還包括各朝代的歷史筆記,都是一條一條的史事,當然有很多不一定真實,如《世說新語》、《涑水記聞》、《明季南北略》;

二手歷史書,屬於作者從大量歷史題材中搜集整理進行再加工出來的,最著名的是《資治通鑑》、《中國通史》、《國史大觀》,也包括《明朝那些事兒》;

第三類是歷史小說,以真實歷史事實為背景或依據,刻畫歷史人物。這一類比較多,例如:《李自成》、《大秦帝國》、《康熙大帝》、《雍正皇帝》。這些書看下來,也可以對那一段歷史有比較全面的瞭解;

第四類是歷史演義,這類書基本只是拿歷史當背景,大格局沒有錯,其中的歷史細節就錯得離譜,不能當真,比如:《三國演義》、《岳飛傳》、《封神演義》;

第五類是歷史研究類,專門探討歷史中一些不確定或歷史表述不完整、有分歧的問題,這一類就不舉例了。


白溫涵

首先推薦紀事本末類,中華書局版的,這套書看完基本上算進門了;想看多一點,就是通鑑類,包括《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明通鑑》、《清通鑑》;再上就是二十五史了,花的時間要長。通史類的,國內還真的沒有完全滿意的,不是階級觀念性太強就是凌駕於古人之上,說三道四,可以看一些專史中的精品。


礪劍多年

歷史類書籍首先是考慮自己的歷史基礎,比如說中國史的通史基礎像呂思勉先生的《中國通史》,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在通史之後,根據自己的興趣向專門史或者斷代史進發,比如文化史的《中國文化史導論》,經濟史的《中國經濟史》,斷代史的《秦漢史》,以及西方的《劍橋中國史》和《哈佛中國史》,世界史的話入門首選依然是《全球通史》,然後是像《現代歐洲史》《戰後歐洲史》《年代四部曲》這類斷代史,還有像《海洋與文明》《百年戰爭簡史》《世界歷史上的蒙古征服》這類專題史。關注社科文獻社的甲骨文叢書和後浪出版公司的汗青堂叢書,會有很多歷史書值得一看。


小小小可愛331

以二十四史與史記這類書籍可以按照文白一起來讀

然後家裡要是有小孩子呢

正好作為父母的可以採用白話文以個人故事開篇的方式講解給小孩子聽

小孩子也喜歡聽故事

恰到好處

畢竟讀史明理

更主要的是學習歷史瞭解歷史嘛


小民的風采

錢穆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陳旭麓的《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雷頤的《歷史:何以至此》,落塵的《民國的底氣》,張鳴的《重說中國近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