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渺小》展示林俊杰非凡的“格局”

《伟大的渺小》展示林俊杰非凡的“格局”

专辑《伟大的渺小》重要的功效在于突显林俊杰“音乐人”的本色。江湖里“行走的CD”的美誉传播甚广,大众对于林俊杰的认知容易侧重于现场演唱。尤其是只关注“唱”的层面。其实,这种认知不够全面。其实,林俊杰,从来都不只是歌手。

他是音乐人,并且是不寻常的音乐人。在《伟大的渺小》里,这种“不寻常”体现得非常清晰。因为,在具体歌曲里能够真切感受到林俊杰创作以及演唱选择的特殊逻辑。简单讲,这种逻辑是:

“格局”>“智慧”>“技巧”

在流行音乐的语境中,“技巧”是基底,“智慧”是更高阶的内容,而“格局”则是终极境界。基底属于是行业常规标准,专业歌手都应当具备。“智慧”属于个人修行,并不是硬性要求。“格局”属于比“智慧”更加艰难的修行,这能够直接区分开优秀的歌手跟伟大的歌手。

以林俊杰为样本,仔细分析以上三项内容就不难发现,其实在“技巧”这项指标上面,JJ已经处于行业顶级。由此,更加突显出“难得”的在于,他并没不满足于“技巧”方面的碾压级别表现。而是坚持打通“智慧”,并且进阶到“格局”层面。

在《伟大的渺小》里,我感受到的就是“格局”。这种感受最直观的来源可以是专辑名称。“伟大的渺小”,透露出强烈的思想意识信息,这完全区别于纯粹商业性质的内容。很明显,林俊杰在新专辑里所打造的音乐远超过市场的常规要求。专辑《伟大的渺小》这般的品级,单纯靠“技巧”搞不成,单纯靠“智慧”也搞不成,最终只有倚靠“格局”,才能搞成。

《伟大的渺小》展示林俊杰非凡的“格局”

《伟大的渺小》展示出林俊杰非凡的“格局”。具体解读这种非凡,我个人认为至少包括格局相关的三个维度。

“格局”首先体现在技巧感。所谓“技巧感”说的是运用技术的技巧。具体到专辑《伟大的渺小》里,就是林俊杰懂得运用技术,清楚明白如何最恰当地发挥技术的能量。简单讲,专辑里所有技术的运用都具备逻辑自洽性以及艺术表达必要性。

林俊杰的技术超强,这是业界公认的事实。但是在《伟大的渺小》里,技术的运用成功脱离为了使用而是使用的低层级。这里所谈的技术,重点包括制作技术以及演唱技术。

制作方面,专辑开场曲目《圣所》里有最直观体现。这是专辑里最电子化的作品,整体Eletro House的质感搭配Tropical House元素,也就是非常符合时下EDM的潮流。但是,从制作层面来讲,歌曲是相当克制,并没有为了炫酷舞曲效果而刻意增加各种技术运用。由此,《圣所》最终所具备的是清新以及素雅的味道,这完全区别于市面上那些重度的EDM作品。再来谈《丹宁执着》,这首复古摇滚立意的作品,按照常规操作同样可以制作出相当炫酷的效果。但是林俊杰的操作却是回归根源,保持朋克摇滚最标志化的质感,并没有进行太多繁复的制作处理。从这些选择可以看出,林俊杰在制作中对于技术是保持“清醒”的,绝对不会出现过度的情况。这种特质在专辑同名曲《伟大的渺小》同样有高亮体现,整首歌曲所动用的最主要就只是钢琴伴奏,将整首歌曲的氛围定位在“简洁”以及“精致”。

演唱方面,林俊杰完全有资本进行各种碾压式技术的呈现,但是,他没有。

《伟大的渺小》展示林俊杰非凡的“格局”

在具体歌曲演绎过程中,他选择进行内敛的讲究的处理。以《伟大的渺小》为例,这首歌曲其实完全能够给予林俊杰进行高音制霸式的演绎的,但是,他没有。最终处理都是精细化的技巧选择。主歌部分主要是气声输出,由此来营造情感积蓄的氛围,副歌部分,依然没有彻底释放,中高音输出主要依靠的是鼻咽音,并且每句最后的尾音都选择气颤音的处理。这种处理可以视作是为保证情绪彻底释放。所以,基本能够感受到,此番林俊杰的演唱诉求不是为展示高难技巧而是为情绪表达。在《伟大的渺小》里,所谓的高潮段落直观上似乎并不明显。能够感知到的是从3分05秒开始,演唱逐步加强,此处林俊杰的声带收缩,边缘震动,伴有强声加入。但是,整体效果依然是内敛克制,将技巧隐藏于情绪之中。


这种处理在歌曲《小瓶子》、《剪云者》、《穿越》等歌曲中都有所运用。此刻,林俊杰的选择是忘却自己“高手”的身份,动用最本能的方式来进行歌曲演绎。这种本能就是情绪。专辑中的歌曲都明显呈现出由情而生而不是由技而生的特质。能够精心把控好技术的运用,免于让技术抢走情绪的重点,这是林俊杰在《伟大的渺小》最具格局的选择。

这种演唱处理非常巧妙呼应“伟大的渺小”的主题,突显出平实以及寻常的声音效果。当然,必须讲明的是,《伟大的渺小》的技术含量已然高超,尤其是演唱方面,这些歌曲基本都是属于“不为谁翻唱而作的歌”。

“格局”其次体现在信念感。专辑《伟大的渺小》最高亮的关键词就是“信念”,说“信仰”也对。歌曲里传达的内容绝非市场上的寻常主题,可以说是直击内心的东西。

《伟大的渺小》展示林俊杰非凡的“格局”

这方面,歌曲《伟大的渺小》最为清晰。其中内容关注的主角是每一个普通的“我”,关注的主题是,“我”或许渺小,但可以成就伟大。这种立足于平凡人群的视角,培养的就是最扎实的信仰感。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首歌曲其实是具备福音音乐的气质。正能量,进取心,贯穿始终。尤其重要的是,平实直白的歌词描述着最俗质的日常,但其中所传达的信息却足够宏大,尤其这句“宇宙一丝一毫,伟大并非凑巧。”直接提升歌曲的格局,完成从“我”到“我们”的深入。所以,在歌曲里,信念感是在持续生长态势的,这种动态感促使内容更加具备感染力。

在歌曲《伟大的渺小》的英文版《Until The Day》里,信念感甚至更加强烈。在这版由林俊杰自主作词的歌曲里,表达内容更贴合他的本心。更中文版不同,英文版是在探讨“命运”(Karma)。尤其“What comes around goes around,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直接就将“命运”的主题表达清晰。结合歌词内容,这句话所传达的信息是,生为人,应当多积善多投入,未来才会有所建树。区别于所谓的“鸡汤”,这种信念感足够真切。尤其经由林俊杰演唱出来就更突显真实感,因为,JJ的“声音信息”里具备可贵的纯粹感以及清醒感。

《伟大的渺小》展示林俊杰非凡的“格局”

信念感并非只存在于福音味道的歌曲里,就连电音舞曲《圣所》,都承载着“带你点燃圣所的光满,我信念里的曙光”这般的积极讯号。所谓“圣所”亦是林俊杰的私人录音室,此处歌曲传达的就是音乐引导前路的概念。相信音乐最纯粹最积极的力量,在流行乐坛里,这种“正念”或许只有林俊杰才能够最完美的诠释。

对于林俊杰,“正念”几乎是一种“执念”。《丹宁执着》讲述的就是这种“执念”。这首复古味道浓烈的朋克摇滚作品证明,在林俊杰的创作取向里,传统的东西非常浓烈。这种传统并非保守,而是对于最接近音乐根源的本质化诉求。不需要采用过多潮流元素,也不必动用过多科技手段,完成对音乐本真的塑造即可。正如《丹宁执着》里所表达的那份情感,“为你付出所有,是我的丹宁执着”,赤诚并且持久。

《伟大的渺小》展示林俊杰非凡的“格局”

“格局”最后体现在审美感。有的歌手就只是歌手,有的歌手是一种审美。林俊杰明显属于后者。

在现场时,他是行走的CD,在专辑里,他是行走的审美。专辑《伟大的渺小》里的歌曲,风格各自不同,相同的是都在呈现“审美”。站在听者角度,所谓“审美”就是能够感知到音乐高品级的美。

针对具体歌曲,林俊杰已然不满足于只打造出“好听”、“悦耳”这类初级的效果,他的诉求是传达“审美”。在专辑《伟大的渺小》,即便是常规风格,都能够承载不寻常的“审美”。

虽然是EDM,但《圣所》并不携带夜店风味,也不聒噪油腻,其中具备清澈优美的律动。虽然是Pop-rock范式的作品,但《我继续》并不落入常规套路,歌曲成功塑造出歌剧式的宏大阵仗。虽然有强烈的民谣质感,但《剪云者》并不简陋粗糙,相反,相当精致以及细腻。另外诸如《伟大的渺小》、《小瓶子》以及《身为风帆》等等这类Ballad范畴的作品,并不只局限于常规套路里的煽情,而是成功塑造出雅致的艺术形态以及积极的福音元素。

完成以上这些塑造,同时是创作以及演唱两方面的精进,尤其是林俊杰的演唱,完全达到对于歌曲进行“再次创作”的功能。最具体的诸如咬字,语气以及演唱细节技法的运用,这些处理促使歌曲具备不可复制的味道。所以,专辑《伟大的渺小》提供出高质量的审美体验,几乎每首歌曲都在重新诠释“美”的定义。这种效果自然是林俊杰主观所积极追求的,他完全是在倾注自己的能量对音乐进行最极致的塑造。同时,其实还存在另一股力量,也就是音乐通过林俊杰在展示更多可能性,他就是被选中的那位(The Chosen One),日常职责是“音乐”的代言人。

林俊杰的私人录音室里有条Slogan:If Miracles Had a Sound。听过专辑《伟大的渺小》后,我想说,如果奇迹能发声,唱出的应该就是专辑里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