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起源於伏牛山地域平頂山、南陽等地的詩篇之《關睢》

在“詩三百”的時代,伏牛山地域的歌唱格外惹人注目。所謂“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在“周南”、“召南”、“王風”、“鄭風”、“檜風”中,百姓們歌頌美好的愛情,描寫愉快的生活、勞作,也反映社會的不平等,諷刺統治者的無道。

《詩經》中起源於伏牛山地域平頂山、南陽等地的詩篇之《關睢》

伏牛山間的歌謠,與其它十國國風共同構成了《詩經》中的經典,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其中,《周南 關睢》、《鄭風 溱洧》、《周南 關睢》描寫了對愛情的大膽追求,折磨人而又幸福的思念以及相愛的歡樂。表達了一種真摯、坦誠、淳樸、熱切、健康的情感。

《詩經》中起源於伏牛山地域平頂山、南陽等地的詩篇之《關睢》

今天,我們一起分享這首《周南 關睢》

原文

關睢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詩經》中起源於伏牛山地域平頂山、南陽等地的詩篇之《關睢》

譯文

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撈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醒來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長長的思念喲,叫人翻來覆去難睡下。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採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詩經》中起源於伏牛山地域平頂山、南陽等地的詩篇之《關睢》

解讀

這首詩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範。主要是由於有這些特點:首先,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於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

《詩經》中起源於伏牛山地域平頂山、南陽等地的詩篇之《關睢》

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繫的結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雙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說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裡“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

《詩經》中起源於伏牛山地域平頂山、南陽等地的詩篇之《關睢》

再次,是詩歌所寫戀愛行為的節制性。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裡“輾轉反側”,愛得很守規矩。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為深厚的感情,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

《詩經》中起源於伏牛山地域平頂山、南陽等地的詩篇之《關睢》

綜合以上種種特點,分析此詩可能是與貴族婚禮上的歌曲有關,那種場合,要求有一種與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的有節制的歡樂氣氛。

《詩經》中起源於伏牛山地域平頂山、南陽等地的詩篇之《關睢》

注:歡迎各位留言、轉發、關注、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