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放鬆方法及答疑解惑

頂頭懸:將頸部肌肉放鬆,頸椎自然舒直,頭部因為肌肉舒鬆開而自然座於頸椎上。頭頂似有繩懸,頭部有微微的懸空感。找到那個可以讓頭做到脖子這個架子上,扒掉舍掉脖子上的肌肉。比較形象的:都看過放在車上的小人偶、小動物吧,車子一動,他們的頭就輕盈盈,隨車搖曳。(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在做不到真正的頂頭懸之前,脖子很容易僵硬,在體會到脖子僵硬的時候放鬆肌肉,擺正頭顱,利用地球引力,把頭放在頸椎這個架子上。有這麼個位置,可以讓頭顱不偏不倚,彷彿懸空,輕盈靈活。找到這個位置。

要點:頭顱放正,此時眼睛平視,舍掉脖子上的肌肉。

關於頂頭懸的疑問:

問:聽人說練太極時,下巴要收一點,不知是何道理?這跟‘頂頭懸"有沒有衝突?是不是‘頂頭懸"時,下巴自然就是收的?

關節放鬆方法及答疑解惑

答:頂頭懸,很多人都是由外向內找,比如說頭上如頂著個小木棍,脖子向後帖衣領,下巴微收讓百會頂天等等。解釋的五花八門。

本來是從內而來的東西,卻讓後學迷惑在小木棍、衣領,下巴。其實實質就是讓頭顱虛靈。反聽自己找到這個虛靈的感覺就是了。

思考問題方向應該是由內向外,聽己正己。少看書,多聽聽自己。

臉部:

放鬆眼眉之間,眼皮、嘴。

要求:放鬆到抬抬眼皮好像都不大容易。

原因:練拳時最容易緊張的還有臉部,而臉部的緊張還反映身體的僵硬,只有臉部真正做到放鬆了,你的精神才能真放鬆,能夠沉浸在反觀內聽。

松肩:

要松肩,首先要將胳膊松透。這樣來體會胳膊放鬆:兩腿站直後彎腰,兩臂如吊環一般自然下垂,與地面成九十度角,感受一下此時的肩部、肘部、腕部的感覺。此時手指會有腫漲的感覺,用腰帶著手臂晃一晃,體會一下肩的感覺,記住這個感覺。

緩緩站直身體,每移動一分重新體會一下,放鬆的狀態如有變化就重新調整到松。胳膊能鬆開後,胳膊的重量都綴在肩關節,所以你會感覺到手臂是有重量的。有一定時間積累後肩關節會慢慢鬆開。(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松肩很重要。首先要知道松的感覺,如果有點困惑,如果恰好家裡有小孩子,看看他們的手臂,找找感覺。如果直立後感覺不到手指的漲熱麻,那就是還沒有松透。檢查肩關節。

問:彎腰垂臂,是尋找感覺?還是練習?如果是練習,要多少次,每次多久?

答:彎腰垂臂,是尋找胳膊放鬆的感覺。一般人也只有此時能感覺到手臂的重量,身體直立肩關節就又僵到一起了。

這個練習的目的是松肩。如果直立的時候也能"肩、肘、腕有被拉伸的感覺,如果此時手被人往下拉一下,好象會脫臼",那就是說你的胳膊與肩關節能鬆開了。

問:現在,當我坐著或站著入靜,就想象:這兩條手不是我的,是兩件身外物掛在我的肩上,手指就會慢慢有腫脹的感覺,如果微微把手指張開,感覺更強。一旦想別的,或被打擾,感覺就一下消失。要這樣一直練習嗎?我是這樣理解:手指腫脹是因為各關節放鬆,氣血貫通到手指產生的感覺,對嗎?

答:很好。有沒有麻的感覺?如果沒有,說明肩關節還沒松到位。沒事的時候就想著,掛著。看現在需要掛的有臉、脖子、手臂、肩膀,只要想起來了,就檢查一下這些是不是在理想的狀態

現在,在保持上述感覺的前提下練練起式。(就是手臂平舉到胸前再放下,著重作兩臂平舉)

做法:彷彿有細繩拴在手腕處,來牽動兩臂上移。

要點:肩膀不能上提,手臂上移的時候,能感到肩關節的開展。

此時的手臂彷彿有千斤重。

關節放鬆方法及答疑解惑

問:手指有麻,還有絲絲涼意,像微風吹拂一樣,正常嗎?是不是在做起勢時,也想著手不是我的?

答:每個人對氣的感覺可能都會有點差別,總的說來有熱漲麻的感覺算對了。

我前面提到的和後面要講到的身體的放鬆,都是像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樣,成為習慣。

起式的時候照看自己的全身,每移動一分,就檢查一下臉、脖子、肩膀、胳膊上的肌肉是不是放鬆了。所以這個簡單的抬手的動作應該在1分鐘以上完成。(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現在一點也不要加意念,把自己完全倒空,不但胳膊,整個身體都是空的。隨著你對身體放鬆程度的提高,你也許會聽到身體裡有一些細微的從沒有過的感覺,不要控制這些感覺,也不要強求,讓他們來去自由,你就靜靜的聽著。

問:這次有難度,主要是一想別的,或眼睛一睜開,漲麻的感覺就消失。沒辦法,只好每移動一點,就停一下,找回漲麻感覺後,再移動。另外,好象肩關節有澀澀的感覺,且手心有微微發熱。還有,手臂放下時,也要這樣找感覺嗎?還是,像自由落體似的落下?

答:"每移動一點,就停一下,找回漲麻感覺後,再移動"。對的,因為你的神意一次能夠籠罩的範圍有限,所以要一點一點的檢查。在平日生活中多想多找,在集中練的時候進步會快些。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關節放鬆方法及答疑解惑

關節放鬆方法及答疑解惑

關節放鬆方法及答疑解惑

關節放鬆方法及答疑解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