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那些<好的>、<不好的>,本質上都是中性的

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那些<好的>、<不好的>,本質上都是中性的

在一個戲劇效果裡會有很多演員參與,會有一些後臺的道具支持,被少數不同的演員頻繁的使用。

對每一個演員,道具都有它一個特定的意義,但走出戲劇之外使用,道具就不再具有內嵌在戲劇內在特定的意義了。

所有的道具從本質上說毫無意義。

如果缺乏其戲劇效果內在特定的意思,我們可以按照我們的喜好,隨意指定它們具有任何意義。

同樣的道理,所有在你一生中被你所體驗,認為是“偶然性意外”的事件其實是“中性的道具”。

每一件你所經歷的事件,事實上並沒有天然固有的內嵌含義。

這些事件的本質是空白的,中性的,不存在天生的內涵。

但從這些“本來是白板”的事件上,我們卻在每一件我們所經歷的體驗中,按照我們想要的訴求,抓取並分派賦予一些特別的意義或者重要性程度,或者給予該事件一些特定的性質定義。

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那些<好的>、<不好的>,本質上都是中性的

通常,我們是如此迅速和無意識的分配並且“展現”一個定義給一個原本是中性的情形,我們根本沒有意識到,我們正在這麼做。

我們“思索”著解釋,或者對那個情形的“意圖”進行“特定的塗抹構建”。

我們完全的習慣性的忽略那事實(空白性質),在原本事實上是一個“中性的空白的”,並不帶有內嵌的特定本質含義,然而我們是一幫---(擅於)給它指派一個非常特定含義的---傢伙。

信念 ==> 現實覺知 ==> 解釋說明 ==> 情感反應 ==> 思想 ==> 行為

積極的說明和解釋==>對積極的體驗進行訴求

消極的說明和解釋==>對消極的體驗進行訴求

假如你對一個事件給予一個積極的定義,這將會給你營造一個積極的體驗

假如你對一個事件給予一個消極的定義,這將會給你營造一個消極的體驗

想象一個帶有分叉的故事情節發展線路,在這個分叉點上,故事會有兩條線路,一條會帶來一個精彩的結果,而另一個則完全的是讓人討厭和不愉快的。

而你處於這個故事情節線路的分叉點上,你對原本是完全中性的情形所給予的解釋和理解,將通過這個分叉,帶領你進入不同的故事情節進行體驗(這就是你通過你的“信念”給予某種解釋,你正在揀選著你要去體驗---“哪一個”現實版本)

重要的,引申推論是這樣的:

假如你正處於一個事件中,而你很自然的無意識的給予了一個消極負面的定義(這可是真讓人煩惱!),試著去給這件事一個積極的正面的定義---即便它仍在“顯現“消極負面,嘗試著告訴自己:“你還不懂得這件事,其實具有相當的積極和正面意義”。僅僅通過給這件事一個積極的正面的定義,並決定相信這件事會給你帶來一些真正的“好處”,這樣就會營造一個體驗,你將會深入的審視並發現它,的確是具有正面和積極的一面的。

努力去這麼做吧!下一次當你正琢磨著“這真糟糕”,翻轉它並且相信---“這會是積極的,這會帶領我趨向美好!這讓我現在迫不及待的,馬上就深入探查,這裡面有什麼積極的正面的東西”你們這麼做的話,對這個方法的有效性,會大吃一驚的。

難以做到麼?好吧,試試這個:

“好吧,我知道這看上去真是糟糕透了,但我不在乎!嘿嘿,我現在決定對這件事說:太棒了!(即便你還沒能發現這件事有多棒!)我不是在“期望”它有多棒。我不是在“祈禱”它有多棒。我在肯定它就是很棒,並且我現在知道不久之後,我會很快的意識到它就是這麼精彩!就是這麼棒!”

你第一時間去使用這樣的做法,你會目瞪口呆的!它就像施展了“魔法”,它會在你眼前立刻轉變一個現實體驗。

本文轉自網友對靈性導師巴夏理論的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