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鬆說“我主要教育女兒心安理得地混日子”,你們怎麼看高曉鬆教育孩子的方式?

用戶95992781118


1、我們該如何理解“混日子”?

高曉松這句話更多的是傳達一種育兒的理念,而不是世俗意義上的“混日子”。

他曾經在女兒生日時送她一封信,信中寫道:

“我猜你一定是帶著劇本來的,所以我們不會多打擾你,讓你學這學那,或者不讓你幹這幹那,你就自由且自然地長大吧。

唯一的希望是,你長大後的劇本里還有我們的角色,哪怕是路人甲乙,都好。”

他只是不想給孩子太多的壓力,甚至是有點功利性的教育,而是更多的想讓女兒遵循自己的內心,自由的成長。

2、高曉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育兒理念?

高曉松本人一直在追尋自由的成長,母親也給了他很大的支持,讓他“不只有生活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但是父親比較嚴格,對他管束比較多,他與父親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關係很不好。

多年後,他才慢慢從這種傷痛中走出來。

或許,這樣的經歷,讓他在成為父親以後,想要給女兒一種自己曾經想要的“父愛”吧。


深夜聊育兒


混日子?!別忘了,人家高曉松有錢!!我要是有錢,我也讓我女兒輕輕鬆鬆混日子。

記得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是說王菲的女兒竇靖童的。人家小姑娘想不讀書,染髮、退學、玩搖滾,李亞鵬為了她能讀北京四中,苦苦等了校長三個小時,結果小姑娘讀了一年不肯去了!不肯去了!不肯去了!要是我託人找關係苦苦等了三個小時好不容易讓我家丫頭進名校,結果讀一年不去了,我一定打斷她的腿。再看王菲,不去就不去吧,隨後就把竇靖童送到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學音樂去了。試問,在悟空問答上混的有多少人能有這能耐?

我不瞭解高曉松的女兒是怎麼心安理得混日子的,不過看竇靖童也算是混日子了吧。人家混日子是有資本和底氣的。我們普通人家的孩子混(念第四聲)日子,只能混(念第二聲)一輩子。

窮人家的孩子還是要早當家、多讀書,別學有錢人混日子。沒準哪一天,你跟人家混著混著,biu!人家進名校、出國深造去了。然後,你就傻眼了。


陽光成長教育


一直挺喜歡高曉松,這裡重點說的是他養女兒的哲學。

有個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真的,在媽媽的心中,女兒如何去養真的是一件焦心的事,為了這事,為了那事,真是操碎了心。

其實我們大可以放開心去教育女兒。

我記得高曉松,他家的基因很好的,隨隨便便就能上個北大。能力很強大的,人家玩著就能上北大,咱不能比呀!

其實我們大可以放開心去教育女兒。

再說這個混也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去混得,家庭好的有基礎,家庭不好的跟著能混麼?其實說到底,很多家庭還是要走考試出士這條道的,不要看到名人的兒女不用上學,你的小孩子就不用去上了,這就要考慮你如何去理解“混”這個字了。

去想想,混個好的成績,也是不錯的呀。

我覺得“心安理得”說得很好的,一種心態,一種很舒適的心態,有的人活得很糾集,一天為這為那煩心,其實呀,你心安理得的過好每一天,真的活出自我,那就是好的,一個人就這一輩子,不要糾集於過去,要過好今天。


一名師


基礎物質生活的殷實,給了我們各方面的便利,也使得我們跟孩子溝通有了很多新的方式問題,也使得我意識到了,教育孩子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那就必須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有些矛盾,但是大道至簡。

不愛學習,愛玩遊戲,聽不進贅長的勸告,受不了煩悶的訓斥,似乎沒有可能刻意的感動他,要跟它產生心靈上的交流,似乎的要求更高,更有技巧。

這是家姐的小孩給我們大人提出的挑戰。

小孩住我家,我是他舅舅,家姐姐夫都是打工的,姐夫在外,在學習上,只有我能幫助他,因為我是這個家族破天荒學歷最高的。

似乎他在學校一點都沒聽課,反正課本上內容基本不懂,他也不認為那個東西重要,反正不懂就不懂了,對他也沒有什麼影響。考試成績出來,不斷的刷新低值,我也從一開始的惱火變成了平靜。

這是我們的問題,小孩的問題反而不是那麼大。

我們的生活太單調了,而孩子的世界是豐富的,以單調對抗豐富,效果可想而知。

剛剛教會了他約分通分。

方程式死活不會。

沒有閱讀的慾望。

閱讀遇到了障礙,不是說跳過,而是直接逃避。

這個時候你是要訓斥嗎?

實踐告訴我不行。

訓斥是沒有任何效果的一種方式。

這個世界是貪多求快的。

負擔性的東西越簡單越好。

現在學習對小孩來說就是一個負擔。

培養興趣?我一個文科生是幹不過騰訊的遊戲的!

所以只能探尋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

簡單。

讓所有的事情變得簡單。

讓小孩一下子看到就會做。

正在開發一種教懶孩子的方法。

這個不解決根源性的愛好問題。

只解決一個問題,讓事情變得簡單,解放小孩的時間,讓她能夠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有的放矢。

不至於放棄了學習。

不至於因此而喪失了唸書的可能性。

只要讓他開悟,哪怕是晚1點。

都是值得的。

無問東西里面有句話很好。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醫學小袋鼠


一個人世界觀的表現,往往取決於他個人看的世界,看世界的方式,高曉松的教育子女的態度,是心安理得的混日子,我覺得真的挺好。有人很反對,感覺這是在給公眾一種誤導,有人又說風涼話,說別人高家有錢,能折騰的起。

其實這也就一家庭教育問題,高曉松再是名人,這還是一教育子女的話題!這是高曉松對自己孩子教育上的一個態度,這是別人世界裡的孩子生命教育的理解!我們只是透過的高曉松這扇窗,看見了他們家家庭教育的那點事(也可能不完全),完全不可錯會成了你通過高曉松談子女的教育,看見了代表所有,大多數人所說的普世性的子女教育的認知。

這個世界,本就沒有真相,只有你自己的認知和理解。

每個父母的家庭教育觀,也沒有什麼真相,無論他是名人還是政客,他都給不了你對你孩子的教育真相,所以就沒有必要去糾結和焦灼不同人的觀點和態度,如若能以欣賞,且客觀的冷靜去觀別人的世界,相信會有更多的啟發。

“心安理得”,這是一個多麼樸實而又可貴的理想目標!

其實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學習和處理三種關係,即人與環境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己的關係!我們的教育,似乎也是這個順序這個次第,先學習認識環境,處理與環境的關係,再就是學習與人打交道,學習處理與他人的關係,最後才想起了要處理與自己的關係。

好一個心安理得,第一時間,就提出了要與自己相處好,然後才去考慮與環境,與他人的關係相處。

這是一個人對真實需要的洞見,這更是真正的以人為本!沒有解決好自我內心的安住,怎麼能心平氣和的生活,以及與他人交流呢?這麼質樸的問題,卻沒有被發現,被倡導,實在可惜!現實中人人自危,一股腦地鑽進了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的漩渦中,內心反而得不到安寧,惶惶度日!

“教子女心安理得地混日子”,我們看見太多一本正經的假正經,而很少見這樣的吊兒郎當的真嚴肅。

太多人把子女的教育理解為成績、名次、收入、品德,跟著社會潮流追求,不偏不倚的,才是嚴肅的,正經的!表面上看,沒有問題,可自己孩子需要什麼樣的學習?需要成長為什麼樣的人?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什麼?自己的使命在哪裡?……

這些問題,學校也好,老師也罷,包括孩子的父母,他們全然不知,也不得而知。看似高曉松有這個能力讓孩子混,其實這事與錢沒太大關係,教育這事,可以很費錢,也可以不怎麼花錢。

當全社會人都在追趕金錢的時候,似乎金錢成了評判評價的不二標準。其實,決定一個人的階層不在於你有沒有錢、你認識了誰,更在於你的認知,你的認知決定著你所處的階層!

一個人的從無到有和從無到無,相同的是其都有一個結果,不同的是其都有各自的固有認知,箇中的高下,也就一目瞭然了。


面向孩子——您私人的家庭教師!


面向孩子


【說這話得有資格】

我們先來看看敢說出這話的高曉松的家世:  

爺爺是做過清華校長的電機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高景德。

姥爺是深圳大學創始人,中國雙院士,世界工程師協會聯合會副主席,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著名力學家、教育家張維。

姥姥是為國家力學、航空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著名流體力學家,——世界流體力學權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學生陸士嘉。


父親、舅舅均是清華教授。

母親是師從梁思成的中國著名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家張克群。

所以他敢說碩士在他們家就算是文盲,同時我們也相信他們家不會出文盲。

歷史證明,精英大多是“世襲”的: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是名門望族之後,外公曾經當過中國銀行行長。 著名作家張愛玲的曾祖父是李鴻章。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父親是梁啟超,王力宏的外曾祖父是著名海軍將領許鳳藻……



所以你說優秀的高知家庭還需要擔心孩子是否成才嗎?

【說這話的魄力】

這句話中最核心的其實是兩個關鍵字——心安理得、混日子。

什麼是心安理得?就是不管同齡人怎麼樣拼命努力學習,我玩的都能坦然、安寧,不會焦慮,不會糾結。這需要父母給予孩子極大的包容和支撐,告訴孩子,爸媽有讓你活出自我,活出自在的底氣!

什麼是混日子?我們看看北京人高曉松是如何混日子的?1988年,考入清華;1990年組建“青銅器樂隊”(代表作《同桌的你》《白衣飄飄的年代》);1991年從清華退學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習;


1994年出版《校園民謠I》;後來遊歷歐美,回國主持《曉說》《曉松奇談》;開辦公益性質的曉松圖書館,入職哈佛大學……

而高曉松女兒所謂的“混日子”也是與自己心愛的舞蹈、馬術、書香……相伴


所以混日子不是真的聲色犬馬、燈紅酒綠,而是用享受的態度,為了自己的愛好去奮鬥!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的平臺,所以我們普通人從高曉松的這句話學到的一是如何提高自己,以身作則地去影響孩子。二是給孩子追求愛好的自由和支持!


育人育己漫漫行


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隨遇而安,無論遭遇怎樣的悲催,都能平靜淡然,心安理得地混過漫長的歲月而不怨天尤人。——高曉松

如果只看最後一句,大家很容易把重點放在混日子上,這是斷章取義。

仔細讀過全文,發現高曉松對待教育的想法不是消極,也不是指家庭毫不干預孩子的成長,他只是認為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教會孩子獨立、有主見比培養學習機器更有價值,並且懂得平衡生活,當面對充滿挫折、挑戰,而且可能不美滿的生活時不強求。

就如高曉松自己所說: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不被強求的生活,父母適當幫點忙,這種教育觀值得提倡。

消極的父母,順應自然;

積極的父母,創造自然。

高曉松認為:

孩子自卑內向,那就對多帶他交際,

孩子沒有愛好,那就逛逛樂器行、舞蹈學校,引導愛好,

孩子不會抉擇,幫孩子分析利弊,潛移默化影響他。

適當幫忙不包辦,尊重選擇不強求,這正是現代家庭教育缺少的因素。

人生事不如意十有八九,我們左右不了世事,左右不了別人。

每當從新聞中看到有孩子因為學習、考試、作業自殺時,我都會想,總有做不成的事,不苛求別人,不為難自己,竟然這麼難。

高曉松文章中傳達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深思的,絕大多數孩子長大後終將平凡,自由和自然的教育不是放任,而是多了尊重,多了坦然。


用戶5674048396


高曉松說“我主要教育女兒心安理得的混日子”你怎麼看高曉松教育孩子的方式?


相遇是緣,親先點擊右上角關注作者後閱讀哦


天下事都一樣,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教育孩子也是一樣,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所為就是要交給孩子正確的思想,讓孩子有自己分辨能力,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當孩子經歷人生的時候,有能力自己做出對錯判斷,有能力為自己的人生行為負責。

有所不為,就是不給孩子太多框框(指思想野馬無限馳騁)太多壓力,讓孩子思想的野馬自由馳騁。

而在具體學習、生活、工作中放手再放手,讓孩子有大膽嘗試的勇氣,有大膽嘗試的決心和毅力。

人生就是一個嘗試的過程,有成功也有失敗,並且失敗還多於成功,早於成功。

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失敗實際上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成功。

一個人如果一生都不知道失敗是啥滋味,那麼他也就無所謂成功,他也一定不會成功。

我們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早成才、早成功,可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卻總是怕孩子失敗。

總是把最好的給孩子,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切都為孩子想到了,甚至是做到了極致。

根本沒有給孩子學習嘗試的機會,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也就無所謂成功。

現在的孩子就像溫室的花一樣,看起來鮮豔奪目,可經不起風吹雨打,一遇困難就束手無策,甚至落荒而逃。

要想孩子長成參天大樹,就必須讓他經歷風雨,正所謂不經歷風雨,怎麼才見彩虹?

而高曉松說的“我主要教育女兒心安理得的混日子”,實際上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不為孩子思想設限,不為孩子包辦一切,讓孩子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也是每一位家長們想努力做到的。

可是有太多的父母只是這樣想想而已,做出來的結果卻是適得其反,總想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為了孩子包辦一切。



可是最後結果卻是“好心辦壞事”,本來初心是讓孩子早成才成大才,讓孩子長大成人,結果卻把孩子養成了永遠也無法長大的“大小孩”。

現在有太多的啃老族出現,皆是因為父母沒有放手,雖然他們身體已經長大成人,而思想永遠還是像個孩子一樣幼稚。

孩子就是要靠父母的,他們思想不成熟長不大,所以他們就算年齡長大了,依然要靠父母。


因為他們沒有生存的技能,沒有自己生活的能力,雖然他們人高馬大,年齡不小。

這也是每一個父母不願看到的結果,然而事實還是發生了,並且還不止一家。

我很欣賞高曉松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智慧,這也正是現代很多家長們缺乏的東西。


昨天看到霍啟剛和郭晶晶陪著孩子,到農田裡插秧畫面,讓孩子體驗農民伯伯的辛苦。

而現在很多窮人家的孩子,卻在享受著原來富人家孩子的生活,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

人生所有的甜都是從苦中得來的,沒有苦就沒有甜,年輕時候不吃苦,老了就要吃更多的苦。

年輕時候不努奮鬥,等老了你拿什麼去享受?而現在很多家長們的教育方式,卻讓孩子們失去了吃苦奮鬥的能力。

這樣看著好像對孩子很好,實際上卻是讓孩子失去了成長的機會,讓孩子失去了長大成人,頂天立地的能力。

這就是“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也是宇宙自然法則,高曉松懂得了這個規律。

並且已經應用到了自己孩子的教育上,有了這樣的父母,有了這樣的思想,我相信高曉松的孩子不會差!

對於高曉松這個人,我是很佩服他的人生智慧的,記得他是因為酒駕出名的,從那以後一發不可收拾,紅遍了半邊天!

起初作為高曉松一直是默默無聞的人,雖然才情很高,也出過不少優秀作品,但作為幕後人,一直沒有出頭露面的機會。

所以雖然他的作品已經紅遍大江南北,傳唱到長城內外,而他本人一直是一個無名之輩。

由高曉松作詞、作曲,老狼演唱的歌曲《同桌的你》,早在1995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就獲得了最受歡迎節目一等獎。

高曉松才情之高,還表現在有一次他去廁所解手的時候,接到了一個同學的電話。



走出廁所就創作了《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後來還改編成了電影,和電影《那時花開》、《我心飛翔》一樣受人熱愛。
老狼早就因經常出鏡,出名紅的發紫了,而高曉松依然默默無聞的在幕後為人做著嫁衣。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名成才,出人頭地,高曉松也不例外,他也想出名。


可是在這個崇尚權威,崇尚名人的社會里,一個一老本等的人,沒人拉把要想出名,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高曉松的作品早已如火如荼,早已經紅得發紫,而自己依然在幕後為人做嫁衣。

自己何不利用一下自己?從正面成名不容易,那就從“反面”出名,所以高智商的高曉松就來了一個酒駕出名。

真是高人之高啊,也就是那時候人們才知道,世上還有一個這麼厲害的高曉松。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就佩服高的智慧,佩服的五體投地,因為人家有思想。

迴歸到高曉松教育孩子上,他能有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再順理成章不過了。

有個人需求可以私信,本人業餘時間承接成人個案諮詢、兒童教育和學生心理輔導。


幸福人生課堂


我理解這句話裡的“混日子”並不是指生沒有目標,沒有理想,沒有抱負,糊里糊塗地生活。



而是讓孩子多學些大人覺得“沒用”的事,長大後懂得平衡生活、調整心態,有能力面對有挫折、有挑戰和並不美滿的生活。

正如高曉松家的小公主學瑜伽、學彈琴、學騎馬、學戲蟒……看似跟讀書、成績都無關,卻在無形中塑造了一個亭亭玉立、氣質非凡的女兒。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開始喜歡以“有用”來衡量這個世界的一切。崇尚一切都以“有用”為標尺,有用學之,無用棄之。

孩子從小被大人灌輸這樣的思想——要用功讀書,考到好的大學,進大公司工作……

為了考試只能看有用的書,為了上大學只學能加分的項,為了好工作只考有用的證……

我們與其把孩子培養成各個領域對口有用的機器,不如試著讓孩子學這些“沒用”的東西,也許在將來最實用。

比如孩子喜歡觀察花花草草,家長覺得是沒用的,應該去讀書。家長為什麼不順水推舟教他寫觀察記錄,變成培養科學思維習慣呢?

孩子喜歡文學藝術,家長覺得沒用,應該學數理化。家長為什麼不順水推舟,讓孩子早早去發表作品,投稿,教會他這條路走不走的通,怎樣才能走通,走不通時有什麼備選方案。

所有孩子感興趣的事情,都不是“沒用”的。考試只是一個階段的結果,學會這些,是受用終生的。

雖然我們應該努力生活,但是在不成功以及落魄的時候能不能有一個好的心態面對生活,這不是大部分人能夠做到的!

所以,別鄙視“沒用”的事情,讓孩子“自由探索”,見識到豐富的大千世界,才能建構安全感。只要孩子願意去動腦筋,變現終究只是個時間問題。

Hi,我是智媽育兒,瞭解更多更專業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智媽育兒”頭條號,希望在育兒路上可以一起陪伴寶媽們成長。


智媽育兒


我認為高曉松說的“心安理得”和“混日子”主要是講一個心態的問題。高曉松本身也是一個睿智和博學的人,從小出身在書香門第,根正苗紅,年輕時也放蕩不羈,正是因為他自己是一個閱歷豐富的人,體驗過人生,才更加清楚的知道什麼才是給女兒最好的教育。他的教育方式裡還是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做父母的應該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權,高曉松對女兒說:“我們不會多打擾你,讓你學這學那,或者不讓你幹這幹那,你就自由且自然地長大吧。唯一的希望是,你長大後的劇本里還有我們的角色,哪怕是路人甲乙,都好。”

高曉松認為,要讓孩子多學些“沒用”的事;長大後才能懂得如何平衡生活、調整心態;才能在不成功的人生裡隨遇而安,平靜淡然,不怨天尤人;才能有能力面對有挫折、有挑戰、並不美滿的生活。

還要培養孩子,見多識廣、獨立、有主見,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長大後才不易被各種浮世的繁華和虛榮所誘惑,從而迷失自己。

所以讓孩子“自由探索”,見識到豐富的大千世界。雖然我們不能給予孩子像高曉松一樣的物質條件,但是在精神上給予他們多一些正能量,讓他們在精神上富足也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