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银行理财产品的地雷

违约银行理财产品的地雷

进入2018年以来,银行理财违约、违规的消息频频爆出,其中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悉数在列,顿时引发投资者的情绪恐慌,大家的钱究竟放在哪里安全?投资者该如何避险?

理财产品违约频繁

1月4日,招商银行2013年销售的一款10亿元规模的理财产品被曝已过兑付期限仍未实现兑付。

这款产品为“招商财富--招商银行--弘毅夹层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该产品的资产管理人为招商基金的子公司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财富”),资产托管人为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募资标的为弘毅一期(深圳)夹层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弘毅一期”)。其属于联想控股(港股03396)旗下弘毅投资之下的一款夹层基金。

查阅相关资料显示,弘毅一期成立于2013年5月17日,总认缴出资额约为10.4亿元。在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产品中,招商财富认缴额约8.4亿元,占比80.71%,联想控股出资1亿元、弘毅夹层(深圳)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追加认缴8070万元、深圳市嘉源中和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2000万元,分别占比9.61%、7.76%、1.92%。

据报道,上述夹层基金的期限采用“3+1”的结构,即该基金存续期为成立日(2013年5月17日)至首次交割日的第三个周年日(2016年9月2日),根据相关合同的规定,普通合伙人有权将基金期限顺延一年。也就是说,基金管理方有权将基金期限延期至2017年9月2日,而延期一年之后,该基金的投资者仍未完全实现兑付。

无独有偶,交通银行也被爆出3亿元私银理财产品退出困难的问题。

原本2015年到期的理财产品,但部分项目退出存在问题,延期了两年,最终8%的收益率变成4%。

据悉,这款名为“得利宝·至尊16-1号”的交行私人银行理财产品成立于2010年12月,规模为3亿元,100万元起售,期限为5+2结构。

2015年该产品5年到期,但部分项目退出存在问题,由此再延续2年。2017年12月6日,该产品到期,交行最终的解决方法是向投资人按年单利4%分配收益,然而一些投资者却对这一结果存在诸多质疑。

除此以外,工商银行也落下了理财产品存在风险的指责。

1月12日,中国银监会对工商银行黑龙江省分行6只、金额54.7亿元理财产品涉嫌违规进行处罚。

黑龙江银监局消息称,上海银监局在现场检查中发现,工商银行黑龙江省分行6只、金额54.7亿元理财产品涉嫌违规,银监会遂责成黑龙江银监局和工行进行全面核查。

通过监管部门检查和该行自查发现,自2015年6月以来,工商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辖内13家分支机构多次违规销售对公理财,虽已全部结清,未形成实质损失,但暴露出省分行及其辖内分支机构经营管理存在严重问题。

随后,工商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回应称,针对对公理财业务方面不规范问题,工行按照监管要求和总行部署认真进行了自查自纠、严格整改,并严肃处理了相关责任人。目前,相关资金已全部收回。

金融去杠杆不放松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造成银行理财产品违约潮呢?

理财产品大体上分为信托产品和银行理财两种。信托产品以富裕阶层和企业为对象销售,金额较大,截至2017年其规模达到24万亿元。银行理财由银行销售,小额也能投资,规模达到28万亿元。合计金额增加至3年前的1.8倍,膨胀至相当于银行贷款的四成规模。最近的债务违约主要发生在信托产品上。

一方面,近几年来,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银行贷款的检查,一直要求压缩不良债权。银行正在抑制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贷款和投资,转为用不列入表内的理财产品向企业发放贷款和投资。

另一方面,理财产品的债务违约不断浮出水面,监管的强化也在产生影响。金融监管部门2017年11月宣布了禁止理财产品承诺保本的方针。尽管限制措施将在今后实施,但事实上似乎已要求提前采取措施。如果金融机构提前应对监管,不再承诺保本,那么理财产品的债务违约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著名学者宋鸿兵老师认为,中国金融去杠杆还没有完成,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个过程都会继续。在去杠杆的过程之中,这些理财产品也好,或者是其他一些高风险的产品也好,都会承受较大压力,违约风险与这种压力成正比。

告别傻瓜式理财

面对未来越来越频繁的银行理财产品违约潮,投资者该如何规避或降低风险?

投资者以后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多点技术含量,告别傻瓜式理财,不再是买了银行理财产品就坐等拿到丰厚的投资收益时代了,资产配置应多元化,以分散风险。

其次,远离承诺保本收益。资管新规下,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产品将都被打破刚性兑付,那些对外宣称保本保收益的产品,都是迷惑大家投资的一个幌子,更不要被高收益所迷惑,“预期收益率”预示收益可能达到,也可能达不到。

所以,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仔细研读产品说明书,了解清楚产品的具体投向,产品如何运作,底层资产究竟是什么,投资风险点在哪里等。

最后,根据承受力选择产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你是稳健型投资者,建议你选择货币基金、国债及不错的稳利精选投资计划等产品,只求稳稳获得投资收益;如果你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那你可以寻求激进投资,如私募股权、海外房产投资、股票投资、期货等,寻求更高的投资收益。

王笑颜表示,投资任何产品,一定要仔细了解它的风险和运作方式,不要光看背景好,别人推荐的都不知道是什么产品就去投钱。新的一年,风险控制重于收益,如果连本钱都没了,还如何谈收益?先做好风险控制,最重要的是自己搞清楚投资理财产品的具体情况,这就需要投资者多学习、多请教、多留心,想好看清再出手,彻底告别“傻瓜式理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