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2018年A股接下來的交易時間裡,主板和中小創哪個會走的更強勢?

侯賢平

現在的A股,讓人愛恨兩難。主板和創業板,簡單的說在今年剩餘時間裡誰會走強,還真的較難。

一、創業板

創業板的估值,正常在40算是合理,30算是低估,60高估。我們創業板現在估值是多少?

目前是多少?同花順創業板指給出的是61.78倍,高估了。

創業板綜指多少?

也有45.44,還是高估啊!

但目前創業板從2015年被爆炒後,幾乎一路下跌到現在,從純粹技術角度,有反彈需要。


從技術角度來說,目前月線級別已經具備了反彈條件,按照理論,可以反彈到2200點左右也沒問題。關鍵是現在總體高估的,本來就缺資金,而且穿透式監管越來越嚴,炒作難度加大了,想要再現2015那種槓桿牛,估計沒啥希望了。

目前納斯達克市盈率多少?32倍,這是已經走牛是快十年後的市盈率。看來,我們的創業板,一上市就是直接開掛昇天,這是什麼問題?炒得再熱的"新經濟",最終還是要靠業績說話。一次性到位了,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來消化,看看現在的三六零就知道了。

所以,中小創只會存在結構性機會,也就是有業績支撐的,可能會走上持續上漲道路。那些沒有業績支撐的,可能會繼續漫漫下跌。這次MSCI,不是一隻創業板股票也沒有嘛!股市,本質還是要靠業績支撐!

二、上證

先看看估值。上證裡面核心的上證50,估值是多少?

目前是10.90,應該處於非常合理位置,畢竟裡面有不少銀行股,拉低了估值。上證指數呢?

目前是15.72,也是處於比較合理位置。

其他的就不上圖了,中小板目前是33.48倍,也接近合理位置。

所以,從估值角度,上證是最有潛力的。

看看趨勢,下圖是上證50趨勢日線圖,這個圖基本可以代表上證指數走勢。


目前正處於上升態勢中,很有可能會上摸60日均線,那上證指數很可能就會繼續向上。

三、個人看法

主板值得投資。目前和老美正在談判,結果未知,但核心的資產,還在主板,核心的經濟基礎,還在主板,而且目前估值相對合理,這是最大的底數,是基石。無論從估值,還是趨勢,從投資角度,"藍籌白馬"的主板,需要的只不過耐心而已。

創業板只有結構性機會。美國債突破3,六月份美聯儲加息是大概率事情。防範金融風險是頭等大事,所以目前還績差的創業板想有持久的機會,還是很難的,畢竟,資金和監管在那裡。創業板,只能沙裡淘金,難度很大,有幾個散戶具有這樣的能力?


投資悟道

主板與中小創均具備投資價值,不能論強於不強來評判。主板A股在弱勢調整的階段也存在強勢個股,而中小創在強勢拉昇的階段也存在回調的個股。所以真正影響的不是哪個版塊,而是交易的個股是否能夠在震盪市中持續走強。

主板市場以上證指數為代表:長期的震盪回調的趨勢並未發生明顯的轉變,現在中期周線級別倒是向好的一面在陸續發展,存在技術面轉變的跡象。

中小創以創業板指數為代表:長期趨勢依舊向好,中期周線級別也是依舊,量能方面也是一直保持這中高量能的狀態,短期存在震盪。

主板市場上證50指數成分股一覽:

浙商證券、中國銀河、綠地控股、中國核電、山東黃金、江蘇銀行、北方稀土、上海銀行、東方證券、中國電建、南方航空、招商證券、國泰君安、華夏幸福、中國重工、海通證券、新華保險、萬華化學、華泰證券、洛陽鉬業、中國鐵建、康美藥業、中國聯通、北京銀行、大秦鐵路、中國中鐵、中國交建、光大銀行、伊利股份、保利地產、中信證券、寶鋼股份、中國中車、中國太保、民生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建築、浦發銀行、興業銀行、中國神華、上汽集團、中國人壽、招商銀行、中國石化、中國平安、中國銀行、貴州茅臺、農業銀行、中國石油、工商銀行

中小創,創業板指數創50成分股一覽:

大富科技、長信科技、湯臣倍健、寒銳鈷業、歐比特、勁勝智能、珈偉股份、快樂購、贏時勝、國民技術、盛運環保、當升科技、銀江股份、光環新網、萬邦達、崑崙萬維、蒙草生態、三環集團、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宋城演藝、三聚環保、掌趣科技、東方財富、飛利信、陽光電源、鐵漢生態、晶盛機電、思創醫惠、高新興、漢得信息、欣旺達、先導智能、科大智能、暴風集團、中科創達、銀之傑、長盈精密、順網科技、億緯鋰能、萬達信息、藍思科技、同花順、機器人、信維通信、碧水源、匯川技術、網宿科技、光威復材、華大基因

不做模凌兩可的分析,給你最直接的觀點!

以上為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推薦!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炒股哥說

根據自己多年對於A股行情的琢磨和理解,個人更偏向於接下來中小創的行情走勢會更強勢一些。理由如下:

首先,根據a股多年運行的節奏和規律,a股沒有哪一年的投資邏輯是對上一年簡單的重複。而大家都很清楚,去年在價值投資風格的引導下,以業績驅動為導向的白馬藍籌拉昇引領下,滬指走出了一波非常強勢的上升走勢,而中小創則被完全被拋棄,一路狂跌,終於在2018年春節之後,風格發生了轉變,風水輪流轉,中小創強勢反攻,在科技股和題材股的輪番轟炸下,創業板成為了市場主流方向。要知道趨勢一旦形成,短時間是難以改變的,這在a股已經多年被檢驗,所以2018年接下來這一勢頭毫無疑問還將繼續延續下去。

其次,從最近機構調研的方向看,中小創持續受到機構青睞。在A股逐步機構化的背景下,如此高的頻率或透露機構未來意圖。據統計,從3月23日到5月中旬中小板和創業板分別獲得3917家和2700家機構調研,而同期主板只有2001家獲得機構調研。中小創佔了全部調研的77%,足以證明目前機構對中小創的重視,這或許為日後行情指明瞭大體方向。在行業方面,機構最關注的行業分別是計算機、電子、醫藥生物和化工。這四板塊最近接待的機構數量超過700家,其中計算機和電子行業超過1000家!而計算機和電子行業又正好是中小創的主力陣營。

最後雖然接下來a股即將加入MSCI指數,但是到時候對A股有多大影響?現在所有的股民都翹首以待,但其實去年藍籌大漲就已經反應在股市裡了。大家都知道的東西就不會有多大驚喜了。

綜上,接下來個人更看好中小創的行情走勢。


侯賢平

這個探討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當前的市場極度脆弱。探討清楚了將有利於後市的操作。

  • 在春節過後,中小創有過一波行情。就是在上證50出現調整之時,中小創趁機走強。特別是2017年被深套的一線遊資,在春節過後基本上靠造妖扳回了一城。妖股大部分是純概念炒作。遊資撤走之後一地雞毛。現在的中小創從估值的角度來看,還是太貴了。基金基本不會佈局的。

  • MSCI裡面也沒有出現創業板的個股,可見老外對A股的創業板也不感冒。創業板的很多個股是沒有業績支撐的。靠概念走出來的畢竟不可靠。外資包括港資對業績非常看重。如果沒有一定的業績支撐,股價遲早會回落。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個規律基本不會改變。

  • 之前雖然中小創強了主板。但接下來的行情有可能會是主板強於中小創。特別是MSCI裡面的成份股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出來的。有一定的基本面支撐,特別是銀行板塊基本跌回到原有的位置上來。因此,外資進來後極有可能會配置銀行,畢竟安全邊際高。另外白馬股則因為去年漲幅過大,也不會象去年那樣單邊上漲了。估計是到了壓力位就回落,到了支撐位就回升的走勢。散戶最好是投資MSCI相關的基金或是個股比較好!


股海重生2015

中小創最大問題是估值水平太高成長性不太好。上證綜指最大優點是銀行等金融股估值很低股息率很高 缺點是炒作時間很長炒作充分。上檔套牢盤太多。暫時吸引不到大資金持續介入。

未來兩個市場走勢基本均衡去 不會出現單邊市場。

上海主辦方面加入MSCI指數。會帶來十幾億元資金被動配置。近千億元資金主動配置 加上嚴格監管。市場國內資金也會加大配置力度希望與外資機構共享權重白馬股行情。

創業板屬於國家扶持行業。反覆活躍機會很多。股價彈性好。但證監會嚴格監管投資大佬有點怕怕。炒作不敢任性。加上動不動停牌核查 炒作難度增加。因此創業板不會有趨勢行情。只是一個結構性波段行情。那種認為創業板大牛的說法值得商榷。

美國國債收益率再度突破3%。影響頗大。如果美聯儲再度加息。不排除央行跟隨加息。縮減中美利差。這種環境下。流動性不會寬鬆。股市整體不會太好。

未來央行會有加息降準組合拳概率利好銀行。值得關注。銀行上漲。主辦也不會太弱。筆者維持主板走勢會稍強於創業板的判斷。


杜坤維

其實,幻想“入摩”的234只,幾乎都是傳統型舊經濟的大盤股(浪費了巨多的資金量和時效性),而且早已經漲了幾倍了,所以很難再漲升了,畢竟都不想充當接盤俠,更何況外資的那點兒資金量也買不了幾隻大盤股、也不具有拉動作用,反而成了國內資金藉機高位兌現厚利、拋售甩賣的契機(亦為“新資規”實施前的應付“剛兌”所需、於是出現了格力伊利等等的抱團的“閃崩”,將繼續有炒房癌酒的“閃崩”),畢竟“賣高買低”才能保住利潤才是賺錢的法寶……綜合比較下,這會兒“貿摩”時,卻專意卡打我國的科技企業,這是為什麼為什麼呢??可見外資的企圖、“矛盾法”、口是心非或聲東擊西、說一套而做另一套,不可全信、不可被“煙霧彈”迷了雙眼……國人該是警醒的時候了……而目前,超跌腰斬的創業板個股,才是真正成了大家的首選目標(而且創業板中絕大多數是新經濟新興業科技業的標的如智芯醫軍網科類,正好符合當今新國策大力發展提升新興業科技業的新指向!!例如,已規定不限“市盈率”、發行獨角獸和即將開通CDR等等新國策新指向,就是最好的說明和例證……)……將來的外資更加註重科技類發展創新、更會“隨機應變”、更會“隨時改換標的池裡的個股”、更會緊跟我國的新國策新指向(戰略轉向)而走……


阿佛心

答案很明顯,中小創的機會遠遠大於主板,不管從那方面分析得出的結論都是這樣。下面具體來分析一下:

基本面:

  • 主板經歷了二年的慢牛的格局,雖然最近幾個月的回調力度不小,從空間來看調整到位了,但時間還不到位。主板這二年走出了罕見的一波價值投資的行情,說心裡話真的很高興A看到A股這樣走,但問題是,現在A股中具備價值投資的標的還太少,讓資金過於集中在少數的具備價值投資的股票中,股價的漲速不能和估值漲速相匹配,一輪的拉昇之後,再回頭沒有什麼好選的標的了。

  • 中小創二年的熊市後,估值迴歸價值投資空間,政策面利好頻出,估值底,政策底已經探明。而從結構上也出現了背馳,也得到了資金的認可,因此從基本面上中小創完勝主板。題目中提到6月份a股即將加入MSCI指數,理性分析對A股基本不會產生影響,2.5%的比例只有80億美元的資金進入,相對於10萬億體量的A股來說,可能有個水花就不錯了,而且還不是一次性進入。

技術面:

  • 成交量對比 大樓能蓋多高關鍵看地基打的怎麼樣,現在來看

主板有地基嗎,都沒有資金建倉,又那裡來的行情,就是有行情也只是短暫的一波。

這是創業板的,從年後可以明顯的看出成交量在放大,不是一天二天,是一段時間,有成交量才說明有資金進入建倉,後面才有起行情的基礎。

  • 結構對比 還是用上面兩圖,主板日線上是下跌趨勢,雖然下行的可能不大,但趨勢還沒有扭轉過來,從結構看最多走出個建倉行情;而創業板日線上是上漲趨勢,上攻的結構都做出來了,隨時可以上攻,建倉期都完成了,剩下的是洗盤後的拉昇了,那個強那個弱再明顯不過。

綜上所述:基本面、技術面看主板下半年行情都不會很大,創業板在兩方面都完勝主板。沒行情罷了,有行情90%的在中小創。


淡淡禪風

雲起說:單純從指數來講,我認為中小創更具備上升潛力;但這樣的比較並沒有實際的操作價值,交易最終還要落實到具體板塊和個股上。

234只A股入摩已經落地,但究竟能給A股帶來多少增量資金,又對A股產生多大的影響,我們並不清楚。更何況外資也不是進來給A股抬轎的,而是要分食A股這塊大蛋糕的。能進來的外資都屬於國外機構投資者,投資水平都是世界一流,那麼這些資金和機構進來,究竟是利好,還是利空,一時間真的說不清楚。

參照創業板的歷史行情,我們期望創業板能走出11-13年的大雙底結構。目前,創業板指持續在1900點之下震盪,並受到驗證多次的下降趨勢線的支撐,行情極有可能選擇向上突破。1900點作為貫穿行情的關鍵位,是創業板指的牛熊分界線,因此,我們認為創業板有足夠的潛力形成牛市。至於中小板,趨勢更是一目瞭然。自12年下半年以來,中小板指持續按照大級別上升趨勢線運動,目前受趨勢線的支撐作用,行情持續看漲。加上16-17年行情形成的震盪區間作為底部,中小板極有可能率先走出牛市行情。


交易員雲起

肯定是主板。倘若2018年A股走強,那也是主板領航,但是我覺得2018年A股震盪中走高概率更大,並不會出現暴漲暴跌。很多人覺得前一段創業板勢頭強勁,紛紛表示創業板春天來了,將要大放異彩,其實個人並不覺得如此。

創業板體量太小,目前總市值不到6萬億,只佔A股市值不到10%,有資金進入拉高市場並不意味著創業板將要騰飛,相反主板走的更穩健,因為同樣的資金流入主板並不會有太大波動。



就消息面而言,創業板企業相對主板企業並未有太多優勢,而且國內金融環境越發收緊,國內貨幣政策收緊,後期很有可能跟隨加息,出現加息和降準並存的情況,企業的資金會更緊張,隨著去槓桿化,一些小企業資金鍊會出現緊張,爆發債務違約,後期這種現象可能會更多,相對風險承受能力,主板比創業板更強。


我是Rose,更多財經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Roseview

當然是主板,因為主力出貨還沒有結束,不可能讓其一洩千里,但也不會創新高,創新高是給上面站崗的解套去了。另外,中小創還會繼續低位震盪,因為主力建倉沒有完成,被套的散戶割肉還不積極,所以還會繼續磨底,直到散戶徹底失去信心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