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投放廣島原子彈的飛機是如何做到不受爆炸影響的?

韓雨虹

向廣島和長崎投原子彈的飛機是B-29轟炸機,最大速度是574公里,高度為1萬米。

這個數據正常來講是無法順利飛離12.8km的危險區,可能逃出衝擊波攻擊沒問題,但原子彈爆炸遠不是衝擊波那麼簡單,具體不做贅述。

投彈計劃設定

當時為了能讓原子彈達到最大殺傷力,爆炸高度被設定在距離目標地面600米(±15m)的空中。

因為是第一次實戰使用原子彈,沒有人有經驗,因此在計劃中要求B29轟炸機距離爆炸中心點必須大於12.8公里,才能保證飛機的安全。

投彈時飛機距離距離爆炸點9公里(距地面9.6km),原子彈從投彈到爆炸需要大概45秒(原子彈有減速傘)。

也就是說,飛機必須要在45秒內從投彈點飛到B點。

用勾股定律可以算出,投彈後飛離危險區的距離是9.1千米。


B29能在45秒內飛行9公里嗎?

不能,45秒只能飛行7.1公里。

而且,原子彈下落必然不是垂直的,而是拋物線(具體數據就不算了,累),這樣一來,要想在指定的地點爆炸,就需要把投彈點提前到A點,如果A點投彈後保持直線飛行,必然無法飛離危險區。

怎麼辦呢?

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在A點投彈之後馬上180度調頭,但是飛機高速狀態下掉頭180度是可能的。

經過當局嚴密的計算,最終確定了B-29在投彈後立刻轉向155度角飛行,這個角度,已經是B29能做到的極限,因為還要保證速度,而時間只有45秒。

1945年8月6號上午9點15分17秒,廣島上空投下原子彈後,迅速調轉155度,並開足了馬力,拼命向遠方直線飛去。

45秒後,原子彈爆炸成功,B29感受到強烈的衝擊波氣浪,但它和它的飛行員都安然無恙。


中國人民的苦難也有幸因此提前結束!這是值得銘記的大事。

————完結 2017.12.19————


草民有話說

這個問題其實在考慮之列,當時一共派出3架B29參與行動,在投彈前後,實際進入投彈航線的只有掛載原子彈的那架B29.其餘2架已分開散了。

當時B29的投彈高度相當高了,大約為接近於1萬米的高度,美軍機組在平時訓練時的,要求飛行高度在9000米以上,B29的實用升限在1萬米以上的。這是相當完全安全的高度,日本戰鬥機難以到達的,整個投彈過程實質為自動投彈裝置下進行的。

原子彈的彈重為5噸級,投彈之後,B29立即進行脫擺機動,一邊進行一個155°的轉彎,並進行俯衝下來;在極短時間內,讓飛行速度提高,當然了飛行高度也下降了300多米。這樣趕以求儘量遠離爆炸地點。B29的最大飛行速度574公里,最大持續巡航時速為550公里,即在一分鐘內飛行9公里以上。

原子彈的起爆高度為600米左右, 具體地點為日本廣島相生橋以西100米的島病院上空,整個下落過程花費了45秒,這段時間B29可以飛行6公里了,再加高度差,起爆時,雙方直線距離在10公里以上。

這樣的距離已相當安全了,也就沒什麼可擔心的。當時原子彈的當量只有2萬噸TNT炸藥,原子彈的爆炸對目標的殺傷,一是強光,在爆炸後閃光,強輻射,這讓是機組人員需要戴上了厚厚的墨鏡,以防止爆炸強光灼傷眼睛。再有就是爆炸的衝擊波,但是傳播有速度限制,而且隨距離不繼減弱,對於正在飛離的B29轟炸機只能算成麻煩,短時間內飛行操作有影響,但是不足以對轟炸機造成威脅。至於其他的核輻射、核汙染等,也就是沒什麼了,畢竟已飛離了。


麥田軍事觀察

當年的原子彈還算比較簡陋,但是是人類對核武器的第一次戰場應用。這次核爆及後來的長崎核爆,為核武器在各國的科技中的地位成為衛國首選武器,一般持有核武器的國家,其國際地位都比較穩定。這也是五常盡力不讓小國持有核武器的原因之一。

眾所周知當年投送原子彈的是509轟炸大隊的三架B29,當時的投彈升限不高,它是怎麼脫離原子彈的影響的?

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爆炸後,等量1.25萬噸的TNT所產生的的強烈光波,使成千上萬人雙目失明。同時產生的6千多度高溫,把廣島的一切都化為了灰燼。殘留的輻射使一些人在以後20年中緩慢地走向死亡,衝擊波又把所有的建築物摧毀殆盡。處在核爆心附近的人和動物,瞬間氣化。大量建築物倒塌,幾乎將整個廣島夷為平地。在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們仍然可以感到悶熱的氣流。

當時的螺旋槳戰鬥機的最大速度就在550-650(千米每小時)之間,而B-29的最大飛行速度在550公里/小時左右。這個速度當然不能直飛逃離原子彈核爆區域,所以這時候就要做出一個機動動作。

大家知道能量機動論嗎?在投下自動啟動裝置的核彈後,B-29轟炸機全開油門做了一個155°的轉向,立即向下俯衝提高速度。這樣飛機幾乎是在瞬間,就將飛行高度下降了300多米,做完機動動作之後,B-29轟炸機全速離開投彈區。

投彈的45秒鐘後,原子彈在離地600米的空中爆炸。即使這樣,全速飛離的轟炸機組還是受到了影響。飛機還是受到了爆炸後的氣浪影響,導致劇烈地顛簸。好在機組人員佩戴了能夠暫時遮蓋強光的護目鏡,不太影響駕駛轟炸機飛行,但是飛機上的照相機記錄核爆的膠捲也全部過度曝光了。


霹靂火軍事

圖注:美軍B-29轟炸機空襲日本本土場景

二戰末期,為了加速日本軍國主義當局垮臺,美國製定了對日本進行原子彈空襲的作戰計劃,最終選擇了廣島和長崎兩地,其中投放到廣島的原子彈名為“小男孩”,投放載機為大名鼎鼎的B-29,號稱“超級空中堡壘”。

核武器是殺傷力巨大的武器,其爆炸時產生的殺傷力主要表現為光輻射、衝擊波、核輻射,在這些因素當中,光輻射和核輻射都不會對B-29構成威脅,B-29需要防範的對象主要是爆炸產生的劇烈衝擊波,如果原子彈爆炸時飛機還沒有飛遠,無疑會受到衝擊波影響,可能會導致飛機的外部氣動力變化,從而釀成飛行風險。對此,美國軍方是有充分預計的,併為B-29及其機組人員做了萬無一失的自我保護安排。

美軍核爆專家經過嚴密計算得出結論,原子彈在距離地面600米處高度上引爆才會發揮最大威力,而此時,只要執行轟炸任務的B-29在核爆發生時距離爆炸中心大約十三公里以外,就能讓爆炸衝擊波對飛機構成的安全風險降到最低,保證自身安全。

如果B-29在投彈後立即調轉機頭,反方向飛行,考慮到原子彈的慣性運動,則可以讓B-29在短時間內飛離爆炸中心,但B-29個頭太大,180度轉彎半徑也大,時間太長,而B-29投彈後留給它的逃逸時間大概也就是一分多鐘的樣子,如此的短時間內完成反方向轉彎是很不現實的,所以是不可取的。

後來,專家們重新為B-29制定了一套逃生方案,即投彈後進行155度轉向,通過運算,以這個角度飛離爆炸中心也可以確保飛機飛離致命的危險區。實際上,正如事先預測的那樣,B-29在投彈後立即按155度轉彎,40多秒後原子彈爆炸,又過了40多秒衝擊波才追上了B-29,但此時衝擊波的威力已如強弩之末,對B-29並未構成致命危險,B-29得以成功返航。


兵工科技

因為是戰爭中的投遞,就要充分發揮戰術科技優勢,使日本人沒有發現而攔截,這是首要的!

高飛到目的地上空後,降低飛行高度,以保證投放的準確性!


(轉一角度,箭頭為地面)

投放時,彈體不會直線下跌,而是有不大的墜角。所以,飛機不能直線向前飛行,越飛越是爆炸中心。也因為前方是敵方的範圍,決定了飛機不能在投彈後再往前飛!


(離開吧)

怎麼辦,唯一的方法是投放後盡最大限度掉機頭返回,飛得越快越好?N0!不要太快,必要取證,觀看爆炸了沒有?

所有這一切,都是美國人精心設計好的,有絕對的安全性。根本用不著我們累贅。


奇石齊天

學課本,死腦筋,不聯繫實際環境,空氣的阻力會非常大,水平速度會很快消失,你見過跳傘的會因為慣性很長時間保持一個水平速度嗎?就算不馬上開傘,水平速度也會很快消失,理論和實際差的遠著呢!一個人在飛機上無限高的地方跳下去且不開傘,理論上這個人的速度會越來越快,最後速度無限快,但實際上不會!!空氣阻力和速度成正比,速度越快空氣阻力也越大,當空氣阻力大到和重力一樣時,會達到一個勻速,然後以這個勻速下降,多想像一下!在不要說什慣性保持一個水平速度,一離開飛機開傘後水平速度很快會消失,這種情況下慣性比起風差遠了,風的影響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