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寺,初名聖友寺,又稱艾蘇哈卜大清真寺,位於福建泉州塗門街


清淨寺,初名聖友寺,又稱艾蘇哈卜大清真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塗門街,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國創建的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是年為回曆400年。

清淨寺佔地面積2184平方米,整體為石構建築,仿照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禮拜堂的建築形式,具有伊斯蘭教清真寺在功能空間上大分散、小集中特點。

留存主要建築為門樓、禮拜殿、明善堂等部分。

1961年,清淨寺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世紀90年代列為“中國十大名寺”中唯一入選的伊斯蘭教清真寺。

與揚州仙鶴寺、廣州懷聖寺、杭州鳳凰寺合稱中國伊斯蘭教四大古寺,它的建立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蹟之一。

清淨寺自創建以來,一直受到泉州群眾保護。公元1407年明成祖頒發的保護穆斯林和清真寺的《敕諭》碑刻,至今完好無損地嵌安於寺北牆壁上。

文獻記載該寺曾於1310至1311年艾哈瑪德和1350年金阿里等在元代2次修繕;1403年至1424年間徐迥遜、1507年夏彥高、1567年夏東昇、1608年林日耀等明代的4次擴修。然而通過發掘,發現地層中的建築遺存保存有宋代3次,元代3次,明代4次等修建地面, 1952年,整修門樓,解決門樓漏水,移掉門樓上的大榕樹。1957年,把黑磚圍牆改為花崗岩圍牆。

1961年,清淨寺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保護範圍為寺門樓、奉天壇、明善堂等建築物,東至通巷,西至圍牆,南至塗門街,北至八卦溝。清淨寺進行全面修繕,移出居住於寺內的12戶回民,修繕明善堂,新建小型展覽館,重修西面圍牆。

開放時間 8:00-17:30。 交通 乘坐3路、4路、5路、6路、7路、8路、14路、16路、18路、19路、26路、31路、32路、48路、601路、602路,到關帝廟下車,下車後往西步行100米即可。

中國的東南沿海清真寺除了清淨寺,其他寺都漢化成了標準的中國殿式建築。清淨寺為石構建築,石構建築的特點是石頭的耐久性不易腐朽,所以能保存千年,保留了很多原始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