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裡一把手是校長,二把手是誰?

回電話幾點開始

我所在的中學規模比較小,學生不到一千人,學校班子人數也比較少。校長是一把手,下設教導處、學生處、總務處,分別有教導處副校長,學生處副校長、學生處主任,總務處主任兼報賬員。

按照學校的功能結構來劃分,教導處副校長應該是二把手,升學率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招生和社會聲譽,而且教導處的事情最多,招生、考試、教學、教研、教師業務培訓、業務比賽。可是活幹的多,名義上是二把手,卻不一定能是實際的二把手。

我看到一所非常知名的學校簡介上,就把總務處副校長排在了第二位。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保障非常重要。在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劉邦把管後勤的蕭何列為第一功臣,後世的人們也非常認可這一點。

明朝朱元璋把管後勤的李善長列為頭號功臣,徐達、劉伯溫都排在了他的後面。

從這裡可以看出後勤保障的重要性。

所以我認為把教導處副校長列為二把手說明校長知人善任,接觸英明。

校長把總務處副校長列為二把手說明校長非常明事理,懂得後勤保障的重要性,是大將之材!

把學生處副校長列為二把手的校長還真沒有聽說過。



師路斑斕

現在學校都有校長,書記,他們都是同級,不分大小王,也就是說校長管業務,書記管黨建。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尤其是中小學,校長身兼書記,然後是主抓黨務工作的副書記,主持業務的副校長,教務主任,教導主任,這樣分的。

大學或者規模很大的學校,一般是校長一個人,書記一個人,不分大小王,他們兩個同級,只是一個管教學,一個管黨務而已。但是校長,一般還身兼副書記,這個黨內職務。然後下面是常務副書記1人,常務副校長1人,副書記若干,副校長若干,這些副手都是同級,一般根據進黨委時間確定排名。但是實際情況是常務副手大於副手,其他看排名。

一般大學是副部級或正廳級,中小學一般是副科級到正處級,當然也有連副科都不是中小學,如村小。一般副科級單位,也就是區縣教育局下屬學校,要想晉升副校長,必須先是後備幹部,然後滿足一定條件,進教務主任或教導主任,然後是副校長。當然要是村小那就不一樣了。

所以什麼一畢業,幹了三年班主任,直接當了副校長,那估計都是村小!不要過度理解!

一畢業才多大20多歲而已,在加3年,你才多大,你能管誰啊!你當學校不按資排輩呢!教師整起人來,那是相當的狠了!


走過路過自然飄過

題主的問題和大多數答主的回答都不太準確。根據《教育法》的有關規定,我國實行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學校教育制度,中等及以下學校高等學校的領導體制是不同的

高等學校,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同為高校的“一把手”,

類似於軍隊政治委員、司令員的雙首長制。眾所周知,高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高校黨委全面領導本校工作,履行立德樹人、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執行“三重一大”決策體制,對重要幹部任免、重大事項決策、重要項目安排、大額資金使用必須經集體討論決定。校長在黨委領導下,履行法定代表人職責,全面負責行政管理和教學科研工作。

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看來,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黨委領導不等於書記領導,校長負責不等於校長說了算,需要的是書記、校長黨政分工,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互相監督,確保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一般情況下,高校裡的二把手是黨委(常務)副書記。

很多人喜歡爭論高校的書記和校長到底哪個大。在現實生活中,高校的領導排名,書記在前,校長在後。高校的幹部選配,校長乾的好,可以轉任書記。2017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以來,高校校長是中共黨員的,必須兼任黨委副書記。從這些方面來說,書記更像是一把手。但是高校作為教學科研機構,學術情結深重。校長,特別是著名高校裡的院士校長,自帶學術權威,在師生中的影響力往往更大。實際上呢,大家都懂得,哪個單位不是誰資歷老誰說了算,誰脾氣大誰說了算,誰有“政治資源”誰說了算。

中等及以下學校,包括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為“一把手”。校長主持學校全面工作,擁有決策權、人事權、財務權。中等及以下學校校長兼任書記的,常務副校長或者排名第一的副校長為二把手;不兼任書記的,書記為二把手。


比比多味豆07

在我國現行教育體制仍然是黨的絕對領導!所以學校黨委、支部書記的政治地位遠高於行政一把手。按道理學校不應按行政格局建立管理體系。尤其政治部、(處、室)人事勞資處、共青團、工會、婦聯、學聯及黨委組織部、紀檢組、宣傳部、統戰部、青工部等政治和行政社團體系。

過度臃腫龐大的雙重機構加大了運行成本!學術與科學課題研究經費必然分散浪費被人頭費擠佔。所以我們的大學無法躋身世界名校行例。大學應該實行校長負責制!有教導處(科)與總務處(科)足矣。總務處(科)下設幾個職能科(股)室完全可以勝任正常學校運行!

過去我們全盤學蘇聯,將學校搞成了一個封閉的小社會。其實這種制度安排脫離了大社會,不利於學術、科研、教學的交流。哲學社會學與歷史學科的政治傾向限制了實事求是的學術獨立原則。導致我們不能與時俱進落後於世界。

經濟,工商與現代科研教學同樣存在落檔問題。我們的教學往往比國際前例落伍。這是不爭的事實。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變這種現狀只能寄希望於體制改革。今天事實上的校長負責制是不存在的。所以說校長究竟是一把手還是二把手還真的難以確定。


晉A閒雲野鶴

我在學校工作快20年,我說說吧,誰是二把手這個要看校長的工作思路或風格,或者說看校長信任器重誰,比如我原來一任校長他只重視教學質量,教導主任就是二把手,其他的分管副校長都沒什麼實權,很多重要工作安排教導主任一把抓。後來一任校長,重視德育,重要的德育、人事,教師、學生管理,隊伍管理都是德育副校長牽頭負責,德育副校長是二把手,教學副校長排在後面,再後來校長器重某人,某人的職務副校長,但是分管工作是後勤、財務、人事、黨建等很多工作,明眼人一看他就是二把手。也就是說二把手其實要看一把手,一把手要誰二把手誰就是二把手,跟職務沒有必然關係。也有的學校書記或工會主席是二把手的。


wjy188

不同的學校一二把手不一樣。

一、中國的公立大學領導體制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就是學校的發展方向,大政方針是由黨委決定,校長負責具體指揮執行,當然校長也是黨委常委。所以書記說話的份量要比校長大。這樣的領導體制是為了保證大學的辦學方向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所以大學裡面可以說書記是一把手,校長是二把手。這和黨委政府的設置類似。


二、中國的中小學領導體制是“校長負責制”,說白了就是校長一人獨大。學校分規模大小,黨員多少可以設黨支部,黨總支部,基層黨委。黨組織的作用是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主要抓黨建工作,一般不參與學校的具體事物,保證和支持校長獨立工作。關於一二把手,這裡一般有兩種情況:

1.學校校長兼任書記。這種設置在南方中小學很常見,校長集黨政大權於一身,是真正的一把手。二把手一般就是某位分管的副校長了。

2.學校校長和書記是兩個人分別任職,這種情況在北方中小學常見。校長具體獨立負責辦學,手機主抓黨建,兩人工作並無交集,但是一般學校領導排位會把校長排第一,書記排第二。但是書記不參與校長辦公會,所以對於學校發展擁有實權的二把手應該是某位副校長。


大學生們努力吧

一般都是書記,如果書記是校長兼那就是副書記兼的副校長。或者抓行政的副校長


老檸檬與小檸檬

中央黨校的校長由黨的總書記或常委兼任,常務副校長是實際上的一把手。國家行政學院的校長由副總理或國務委員兼任,實際工作由常務副校長負責。部委、省屬大學黨委書記一把手,各地級市的職業技術學院的校長都由市長或副市長兼任,真正負責的是常務副校長。縣裡的職高的校長也是由地方的縣(市)長兼任,常務副校長是實際一把手。高中以下一般是校長負責制,黨(總)支部書記二線的比較多沒多少權力。鄉鎮設教委,教委主任是名義上各中小學的校長,學校的負責人是常務副校長。


艾印中

一、如果是中小學,那麼一把手是校長,二把手應該是書記。如果校長兼任書記,那就要看學校規模級別如何,如果是設副書記的學校一般副書記排名第二。實際操作中二把手是誰還真不好說,不能簡單依據在班子中的排位就想當然地認為某人是二把手,要看這個人的工作分工、一把手的信任度等等。 二、如果是高校,情況就稍微明確些。我國高校實行的是黨委書記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因此書記是一把手,校長是二把手。同地方黨委和政府的關係一樣,高校不存在書記只管黨建,校長只管業務的說法。黨建是書記的第一責任,同時可以全面負責包括教學在內的學校一切工作(無一般財務審籤權)。


0西澤

正常的學校一把手是校長,根據學校的規模分書記<和政委差不多>副校長,教導主任,等等,其實要說實權的話,不好劃分,因為每人管的東西和領域不一樣一般都是上面幾個有分量,尤其是政委,有時會身兼數職的,看過神劇的都知道政委代表著什麼。還有就是一把手的左膀右臂,我以前的一個班主任剛畢業不到三年就升副校長,帶的都是副課經常陪領導出差會來事,說話做事都很,精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