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蘋果主產區產量調研報告

“瘋狂的小蘋果”在吸引各路資金及社會關注情況下,許多投資者對於霜凍造成蘋果減產持懷疑態度,各種傳聞充斥市場,為了真實瞭解蘋果減產情況,我們蘋果調研組於5月16日開始對陝北延安主產區進行實地探訪調研。

清明節期間,一場號稱50年不遇的霜凍席捲了西北主產區陝甘地區,此時正值晚熟紅富士開花期,很多果花直接凍枯萎,由於蘋果一年一產,所以對2018/19產季蘋果的產量造成很大的影響,供需情況有可能失衡,造成蘋果期貨盤面的大幅上漲。數據顯示蘋果主力1810合約已從清明節期間的6400元/噸上漲到目前的9400元/噸,一個多月時間漲幅達到47%,更令市場震驚的是,在一個交易日內,蘋果期貨交易量達到3600億元,成為期貨市場絕對明星品種,一時風光無限,吸引各財經媒體爭相報道,引得社會極大關注。

陝西延安蘋果種植面積在350萬畝,總產量在300萬噸,佔陝西省總產量的27%左右,約能佔到全國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延安是西北陝甘地區主要蘋果集中種植片區,也是全國著名蘋果優質產區,更是期貨交割品的主要供應地,在整個蘋果行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我們此行選擇延安的黃陵、富縣、洛川以及屬於關中平原向黃土高原過度地帶的三原縣作為主要調研地。

陕西苹果主产区产量调研报告

此次考察路線圖及四縣所處方位圖

此文將分五部分展開,前四部分分別是各縣詳細情況介紹,包括各縣所處位置、地形結構、面積產量、以及我們的行進路線,其中最主要的是我們和果農交流的描述,不帶有主觀色彩,力求最真實展現一線調研情況。文中會穿插部分現場拍攝的照片,不限於果樹。每部分結束會有對於縣產區的總結性預測。第五部分是全文總結,是對本次調研的概括,包括其中發現的問題,對於四個縣產區綜合情況的描述,作者本人對於受災情況的分析,然後是結論性語言。

一、三原縣調研情況

三原縣是省級時令水果基地、也是蘋果基地縣,全縣果業面積19萬畝,其中蘋果面積12.5萬畝,年產量約13.3萬噸,果品儲藏能力5.5萬餘噸,產地主要集中在北部適生區的馬額、新興、陵前等鎮。三原縣整個蘋果種植集中在這三個地方,本次走訪主要集中於馬額、陵前、新興鎮。三原片區地處陝北高原和關中平原過渡地帶,整體地勢為半坡,屬於蘋果適生區。三鎮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差別不大,馬額稍高。蘋果是這三鎮最主要經濟作物。

首先到達的是陵前鎮,開車走包茂高速由西安往北46公里從陵前高速出口駛離,交通非常方便。一路上沿公路向北走,能看見路邊有部分蘋果已套袋,詢問果農得知這部分是早熟蘋果--嘎拉,早熟蘋果套袋完成後開始套晚熟紅富士,時間大概是5月20左右,根據地勢不同,套袋時間略有差異,整體在10天左右。據果農介紹,陵前整體地勢相對馬額偏高,馬額整體地處窪地,所以在本次霜凍災害中陵前損失相對較小(地勢高開花晚),整體減產在15%-20%之間,在整個三原三個主產鎮中損失也是最小的一個。

經陵前朝北10公里即到達馬額鎮,馬額地處陵前鎮和銅川市耀州區之間,地勢低窪,本次受霜凍影響比較嚴重,經正在地裡給早熟蘋果套袋果農介紹“家裡有4畝紅富士2 畝早熟蘋果,1畝地種植100顆左右果樹,紅富士正常年份畝產7000斤,由於當地果樹靠井水灌溉,個頭普遍偏大,水分好硬度不太好,目前早熟已完成套袋晚熟即將開始,晚熟富士清明正好處於開花關鍵期,當地梳花早加之低窪地勢,霜容易下沉,損失較重,預估減產在50%以上。”隨後繼續向北走碰見一剛乾完活在路邊休息果農,果農得知我們想了解下蘋果產量情況便指著自家地向我們說道“家裡有2畝果地,畝均產5000斤,今年減產在8成左右,今年沒啥收入,經過梳果可能更少,大部分都是殘次品。”說著隨手從身邊果樹上摘下幾個給我們看,都長不大或者是次果。從蘋果地裡看過去果樹上掛果較少。

陕西苹果主产区产量调研报告

受凍後的花蕊

最後我們前往新興鎮,新興地處三原西北方向,從陵前下高速後往西15公里左右到達,也可以從馬額直接到達,新興地勢較高北接銅川。在我們一路向北尋找果農的途中,幾個在路邊等待疏果的婦女得知我們的來意之後告訴我們“蘋果都被霜打了沒啥看的,都打完了。”隨後我們在柏社村見到一果農,據果農介紹“目前初步預估產量,已買好紙袋,家有3畝地,預計每畝套袋7000—8000袋,相當於畝產3000多斤,基本50%以上減產,如果這些果不能順利長成商品果,減產更重損失更大,往年能實現畝均淨利3000元左右,果子產量和利潤和管理也有很大關係。”

總結:三原產區套袋前產量預測減產6成以上。

二、黃陵縣調研情況

黃陵縣位於陝西省中部,地處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塬,位於陝西省中部、延安市南端,東靠洛川縣,南連宜君縣,西與甘肅省正寧縣接壤,北與富縣毗鄰,素有“陝北南大門”之稱。黃陵縣北距革命聖地延安124公里,南距古城西安165公里,轄6鎮4鄉1個街道辦事處,全縣總面積2292平方公里,總人口13萬人。黃陵縣是世界蘋果最佳產區之一。全縣蘋果面積達20萬畝,年產量23萬噸以上,是陝西省蘋果出口基地之一。產地主要集中於田莊、阿黨、隆坊、店頭等鎮,黃陵是我國蘋果優勢產區,蘋果是黃陵縣主要經濟作物。

5月16日一大早我們一行出發前往位於黃陵東部地區的田莊鎮,由於黃陵縣地處河谷地帶,所以我們首先沿G210國道先向南然後折向東,下國道後即出現連片蘋果地,首先到達的是侯莊村,見路邊有果農在蘋果地剪枝,我們便上前交流,果農介紹到“家有3.5畝蘋果地,兒子已結婚常年在外打工,家裡自己和老伴管理果園,今年受災了地裡沒啥蘋果,馬上開始套袋了,今年是大年,往年一畝地能套1萬多袋,今年3.5畝預估能套不到2萬。”我們在地裡看到附近有果農蘋果地上面掛著防雹網,詢問得知此地處於冰雹帶,由於冰雹網一畝地成本在3000元/畝左右,由於成本較高部分果農沒有掛防雹網,當地往年客商收購70#果起步,價格大概在2元/斤-2.7元/斤區間,這一片果農種植密度基本在55顆/畝,屬於正常水平。(綜合來看當地減產在60%左右)

一路向東大概6公里後到達北巨頭村,我們找到路邊在地裡幹活一大爺和其交流,大爺介紹情況說“家裡有5畝紅富士,往年能套6萬袋,看今年情況預估能套2萬袋,1萬袋按3000斤蘋果算,今年畝產在600斤,情況很慘沒啥收入。”大爺順勢指著遠處一片地說:”你看那邊一些人都絕產了。”交流得知:這一片果樹大多25到30年樹齡,路邊有部分新種樹苗,當地果大多70#起售,售價2元/斤-2.5元/斤,近些年淨利潤在2000元/畝-4000元/畝區間,當地畝產在3000-4000斤居多,由於當地缺水基本不澆地。

隨後我們向北駛去一路翻山越溝,首先到達的是阿黨鎮太賢村,找到一果農和其交流,果農介紹到“此處地勢相對低窪,兩邊有山夾著受災很重,家裡有7畝果子,往年能套8到9萬袋,產量在3萬斤,畝均產在4000斤,果樹是近30年的條化樹,一畝種植在55顆樹,果樹一年施肥3次,3月會上地肥,6月會追肥,9月會上覆合肥,今年沒果子不會追肥了,大爺介紹到今年7畝地只有1700個果子,估計套的話只能套1000左右袋,產量也就500斤,清明後兒子媳婦已經出去打工,自己在家管理果園為明年做準備,今年徹底完了。”從果園外面看,果園管理明顯比較細緻,當地也缺水,基本不澆地比較乾旱,沒有掛冰雹網。其他陸續到幾個村,基本都這情況。地勢對於一個一個村影響不一,減產程度不同。

隨後沿大路一路往西北方向走,大概7公里到達隆坊鎮上官村,這一片是部分蘋果公司的種植基地,連片種植規模較大,值得注意的是本該在地裡幹活管理園子的時間,地裡人很少,只有個別果園有果農在剪枝拉枝,走近一果農交流,果農介紹到“沒果子了,都凍完了,基本在整理果園給明年做準備了。”走近果樹一看,基本沒啥果子,只有零零散散二次開花的果子,果農說也長不大,這一片幾乎都凍沒了。

總結:黃陵產區綜合減產8成以上。

三、洛川縣調研情況

洛川位於陝西中部,延安地區南部,地處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居喬山、喬山林帶之間,北接富縣、宜川,南與白水相鄰,東靠黃龍山地,西與黃陵、宜君毗連。縣城距省城西安240公里、距延安地區135公里。海拔高度650~1481米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日照高值區,適宜蘋果生長。是著名的“蘋果之鄉”。

洛川蘋果種植主要集中於老廟、槐柏、土基、石頭等鎮,這幾個鎮屬於蘋果的絕對優勢產區,屬於連片蘋果種植優生區。“洛川蘋果”一度是陝西蘋果的代名詞,商標價值70億,蘋果是洛川主要經濟作物。種植面積50萬畝,產量80萬噸。我們從黃陵南站方向駛向洛川老廟鎮方向,途中有一段山路正在修路,我們翻越幾個大的山頭後明顯感覺到地勢抬高了,首先到達的是楊舒鄉居生村,一路過來和其他產區類似,本該是農忙季節,果園人卻很少,車隨處一停往果樹上一看,基本不見果子,和往年滿樹掛果的景象完全不一樣,滿枝不見果子。

陕西苹果主产区产量调研报告

果農在修剪樹枝 看見路邊一農用小三輪我們便停車,到果園找到正在幹活的果農,詢問今年受災情況,果農大爺說道“可以看到嘛,樹上沒有東西”,作為當地的主要經濟作物,當地果農主要以種植紅富士為主,有部分嘎啦早熟蘋果,一眼看去只能看到稀稀疏疏的果子。大爺說道,今年嘎啦早熟果開花早,所以在本次霜凍中受傷較輕,富士正處於開花期所以情況嚴重,一凍啥都沒了。

隨後我們一路沿公路前行見果園有果農就詢問今年情況,一果農說道“家有4畝地,往年能套5到6萬袋,今年一共只能套1萬來袋,基本沒啥果了,前期的化肥等已經投入了,今年沒啥收成都是給明年做準備,結的果不夠吃的。”我們交流得知,當地畝均產4000-5000斤,屬於高量產區。一路走著隨處問果農,情況是“家有13畝,往年能套14到15萬袋,今年包含二次開花的小果也只能套2到3萬袋,商品果很少。”其中從往年來看80#以下佔比20%-30%,一畝地種植果樹44顆,規格是4乘4米,基本都是20年樹齡,目前正是盛產期。

陕西苹果主产区产量调研报告

受凍後的花蕊

隨後沿大路向東繼續走,大約10公里後進入老廟鎮,找到正在果園修園子一果農,果農介紹道“家有5畝紅富士果園,都是25年樹齡果樹,今年預計能套1萬袋,損失很大,基本沒果子,現在拉枝等都是給明年做準備,沒人分2.5畝地,都是分的地沒有承包地。化肥施兩次,一次1萬元左右,5畝地一年下來需要2萬多元。”隨後繼續走不遠到達槐柏鎮,到一果園找到一果農,我們介紹到我們來看看果子,果農說都凍完了,啥都沒有了,然後詳聊起來,說道這個村子有幾家受災較輕的,也就30%減產,其他絕大部分都是9成以上減產,兩個極端情況,受災的都給沒受災的幹活了,地勢相對越低窪,通風越不好,越靠近溝畔越容易霜凍災害。

總結:洛川產區綜合減產8成以上,優果比例更低。

四、富縣調研情況

富縣地處洛川以北延安以南,屬渭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縣域總面積4182平方公里,其中蘋果種植面積30萬畝,產量50萬噸,屬於陝北為數不多的高產區,且是優質產區,因為地勢較高,所以蘋果含糖量大,酸甜可口。本次調研從南向北,依次經過吉子現鄉、羊泉鎮、寺仙鎮。三者為富縣的主要蘋果產區,其受災情況足以代表整個富縣。

一、吉子現鄉

首先到達的是吉子現,該鄉地處山脊,且北高南低,所以南邊受災比北邊嚴重,據果農介紹,目前整個園子受災較為嚴重,幾乎沒有掛果,可以說全部絕收,

陕西苹果主产区产量调研报告

零零散散個別果子

二、羊泉鎮

1侯莊村

隨後我們到達羊泉鎮的侯家莊村,詢問了一個果農,該果農家裡有16畝蘋果,往年平均套袋總量在16萬袋約合64000斤,每畝大概在4000斤左右。其中有7畝在溝壑區域, 這個區域的幾乎全部絕收,主要是冷空氣下沉,所以地勢低的影響比地勢高的嚴重,塬上有9畝,今年總套袋大概在5000-6000袋左右即每畝產量在2000-2400斤左右,該果農果樹均為92年栽種的條化樹,因地勢高於洛川,所以整體受災較小,大概在50%左右。其中該地區套袋人工費用大概在0.06元/個,套袋費用0.04元/個,套袋總費用在0.1元/個,約合0.25元/斤,該地區套袋時間在5月20日左右,疏果和套袋間隔15天左右,摘袋時間在9月底,摘袋人工費用100-120元/噸。16畝花費總費用是20000元左右,農藥費用5000元左右,農藥每年此,分別在第一年6月和第二年11月份。該地區每畝種植45顆果樹,株距4米,行距3米。

2、下善化村

緊接著我們到達了陽泉鎮的下善化村,該村較侯莊村地勢低,該果農有果樹面積16畝,以往正常年份能套袋20萬袋,約合5000斤/畝,但今年由於受到清明節霜凍影響整體套袋數量預估只有4-5萬袋,約合1000-1250斤/畝,均為96-97年的條化樹,套袋和人工成本跟侯莊村基本一致均為0.1元/個,每畝果樹也基本一致都在46顆左右,但採訪該果農得知該果農家裡因為響應當地政府號召科學種植,已經將家裡的46顆/畝的果樹減少至22顆/畝,但產量基本不受影響,但投入減少,所以收入相對是增加的,大概每畝利潤正常年份能達到4000元左右。該果農還告訴我們,因為部分地區受災嚴重,所以果農均沒有進行第二次的施肥,主要原因是產量損失比較嚴重,不想增加成本,但這樣會影響第二年情況。

三、寺仙鎮

1、寺仙村

該地區採訪農戶家中果樹種植面積6畝,株距行距4x3,每畝46顆,受災面積大概在90%以上,我們也能看到幾乎果樹上面沒有掛果,正常年份4000斤/畝。另外一個果農家中果樹面積18畝,畝產在2000-3000斤,今年受災害影響畝產只有400斤,寺仙鎮近三年有2年冰雹1年霜凍基本是絕收的。受冰雹影響的果樹基本會導致兩年產量

2、現頭村

該村蘋果種植面積較大為400畝,株距行距4x4,每畝果樹44顆,畝產4000-5000斤,今年只能達到2800-3200斤/畝,減產將近50%,70#以上商品果率只有50%,該村為寺仙鎮地勢最高地區,受災較小,該農戶2016年70#以上蘋果銷售價格在1.5元/斤,2017年在2.6元/斤,每畝淨利潤在3000元,其中60#佔比30%。

3、太平村

整村蘋果面積在1500畝左右,基本算是寺仙鎮最大的產量村,該農戶家中有14畝富士,正常年份產量5000-6000斤/畝,今年只有700-800斤/畝,商品果佔比50%,化肥3000元/畝,農藥500/畝。果農介紹到越靠近溝畔受災害越嚴重。

總結:富縣產區綜合減產8成以上,優果更低。

五、全文綜述

本次調研主要走訪了四個主產縣,從關中平原到黃土高原過渡地帶的三原產區,到延安的黃陵、洛川、富縣優質主產區,選取各主產縣重點蘋果集中連片種植區調研,接觸果農不下50戶,具有一定代表性,得出以下結論。

1、從跑的四個主產縣12個主產鎮來看災情較重的達到9成以上,較輕地區也在5成以上減產,和此前清明節剛過對於產量的初步預測相比較高,受災嚴重。可以看到的是本該在果園整理園子的時間,蘋果地果農比較少,據果農介紹往年都在地裡整理園子。也有在受災後外出打工的、不準備繼續追加投資的情況,從側面印證減產嚴重這一觀點。

2、各區域之間由於地勢地形等情況受災也不一樣,即使一個村戶與戶之間受災情況也不同,靠近溝畔的就比較嚴重,同一地塊有山包阻擋的、地勢低窪的受災就嚴重,情形各不相同。

3、早熟嘎啦等蘋果由於開花較早,受霜凍影響相比較輕,套袋也相對較早,晚熟紅富士由於果子較小套袋較晚,目前數據支持來自果農根據往年預測,本月底大部分開始套袋。

4、關於剛受災後關於二次開花的討論,本次諮詢大量果農,果農均反映往年二次開花果子一般就剪掉了,今年果子較少部分也就留著了,二次開花果子很難長成交割品,不足以支持產量。

5、對於蘋果產量和品質來說,一年中最重要的就是開花期的霜凍和後期的冰雹災害,至採摘前乾旱、大風也會影響產量,也就是說產量一旦大體確定,後期只會減產不會增產。

6、回到最開始的減產預測問題,此次調研產區綜合減產8成以上,滿足交割品質量的更少,初步判斷不到10%。

7、此觀點只代表本次調研的陝北四主產縣受災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