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到底“改”了什么?(上篇)

高考,已经迈向一个新时代。

前几天写的一篇 ,短短四天,浏览量近20万,从中可以发现家长对新高考改革的心切与关注。

从大量的留言和私信还可以看出,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儿,到底“改”了什么?该如何应对?考生和家长则更为关心,也最为迷茫。

结合一些私信和留言问题,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新高考改革,“新”在哪,“改”了什么,以及新高考改革状态下,初高中学生及家长如何适应、准备。

新文件与新政策

新高考,是由三个国家性政策文件的出台拉开大幕的,它们分别是:

①《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了取消文理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以及逐步取消录取批次的变革;

②《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了学业水平考试以等级方式呈现,以及积极实现走班教学的发展趋势;

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的特色强调是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

新设计与新里程

在政策制定和改革开展的背后,是国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做出的重要决定。高考改革方案更是经过了深改组的审核,表明了最高领导层对高考的重视和期待,也反映出,这一轮高考改革,属于国家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目前,浙江和上海已经成为新高考综合试点的“排头兵”,有关其他省份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安排,教育部部长在今年召开的十九大上做出明确表态: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具体的实施安排,各省正在制定具体的方案。

之前国家也开展过大大小小数次高考改革,但从改革的力度来看,这次高考改革可以说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改革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艰巨的一次。可以说这次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性改革,高考的面貌势必将会焕然一新。

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到底“改”了什么?(上篇)

新试点与新规定

继浙江和上海之后,第二批试点省份扩大为四个: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

对于北京等第二批试点省份来说,2020年是新高考元年,也就是说2017年入学的同学将成为参加第一届新高考的考生。

目前,北京市政府和教育委员会已经出台了三个文件,分别是:《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

这些文件,成为继国家文件之后,指导北京市开展新高考的初步的政策,其他几个新的试点省份也大概如此。同样,第三批几全国其他省份,类似的文件和政策,也会很快面世。

新问题与新误区

从新高考改革的上述背景,我们能够看到,其规格之高,改革力度之大,以及国家重视程度。

客观而言,新高考,将会给我们打开一个新的大门。

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到底“改”了什么?(上篇)

但是,对于我们高中生、家长乃至高中学校及老师而言,也一定真正要了解新高考的“新”,到底“改”了什么。不然,带来的也可能是坑。

通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否则,带来的必定是惨痛的教训。

先让我们看一下首批试点省份的真实案例。

2017年是浙江省新高考的第一年,然而这一年的高考录取中出现了一些很诡异的现象。四川大学本部在浙江的一段投档线为629分,而竟然有同学以637分报考并录取至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后者仅是前者的一个独立学院,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三本。

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到底“改”了什么?(上篇)

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到底“改”了什么?(上篇)

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相比,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也有类似惊奇事件。其一段投档线竟然也出现了646分的惊人高分,比同济大学本部仅仅低了2分;这个分数,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比肩,直接甩开绝大部分重点院校一大截。类似逆袭的独立学院,不完全统计,不低于9所;可想而知,这其中不知道隐藏了多少悔恨和眼泪。

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到底“改”了什么?(上篇)

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到底“改”了什么?(上篇)

我们不禁产生了疑问:难道说现在这些名校的独立院校发展的如此之壮大了?已经可以和本部平起平坐了?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到底“改”了什么?(上篇)

大家都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偶尔失误,可以理解!但现在我说的是高考录取,考生十年寒窗,考生和家长会是看错了学校,填写错误了?从上述人民网的报道,可以发现,显然不只是都看错那么简单了。

造成被动局面和惨痛教训的根本原因是:那些高分报三本的同学和家长,没有真正搞懂新高考改革的新规则。

在浙江试点的新高考本科录取中,学校之间不再分一本二本还是三本,所有的本科院校在一起招生。

志愿填报时,根据考生的分数分为高、中、低三段,高段分数先报,然后依次进行;同时,录取的基本单位不再是学校,而是变为了专业。

也就是说,上边这些高分的考生由于分数处于第一段,所以可以在第一批中报志愿,所有的学校任君选择;选择时是一个专业一个专业的来,也就是“**专业-**大学”的形式,而不再是“**学校-**专业”了,由于学校不分层次了,所以在志愿清单中好大学和一般的大学是放在一起的,都是“平起平坐”(平行)的关系。

若在以前,可能也会有人把独立学院和本部搞混,但是在报考专业时是分批次,在一本填报时你根本报不了独立学院,可是到了新高考呢,所有本科学校一锅炖,新高考中已经没了批次的防火墙了。

其实,就像我们开车,你必须先了解交通规则才能上路。高考改革后,我们也必须先清楚了解规则,并真正了解我们国家大学的层级、专业的概况,不然就有可能造成一生(至少几年)的遗憾。

毫不夸张地说,真正了解新高考改革政策,清楚可能存在的新问题和误区、是每一个高中生和家长都必须直面、也必须做好的重要课题。


>>因接到学生和家长私信较多,关于新高考改革的“新考试形式”、“新录取方式”,以及学生应有的“应对和适应方法”,将分三篇文章陆续分析,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