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中的歷史常識——達摩真的是絕頂高手嗎?

武俠小說中,少林一直作為天下第一派出現,自古便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美譽,少林七十二絕技,威震天下,天下豪俠,不出武當,便出少林

天龍八部中,掃地僧一出手便制住蕭遠山和慕容博、硬接喬峰的降龍十八掌,喬峰的授業恩師是少林的玄苦大師,笑傲江湖中,少林寺方丈方證一出手便力挫任我行,想來除卻東方不敗之外,再無人是其對手

金庸小說中的歷史常識——達摩真的是絕頂高手嗎?

那麼如此能人輩出的少林究竟是何人創建?天龍八部中,喬峰聚賢莊被眾人圍攻對決少林高手時曾言“少林武功源自達摩老祖,而達摩先師何嘗不是外族胡人?”少林正是源自達摩,但達摩究竟是否和書中所說一樣是絕頂高手?

歷史的上的達摩,生於魏晉時期,南印度人,通徹大乘佛法,自西漢白馬馱經傳入中國之後,直至東晉,佛教才再次興起,南朝梁武帝蕭衍大肆崇佛,唐代詩人杜牧曾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可見當時對佛教推崇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達摩遠渡重洋,跋山涉水而來,想在中土將大乘佛法發揚光大,達摩首先來到的便是南朝梁,梁武帝蕭衍以東道主禮儀在金陵迎接達摩,兩人於金陵皇宮中一番談經論道

金庸小說中的歷史常識——達摩真的是絕頂高手嗎?

達摩一副無悲無喜的望著梁武帝“陛下沒有半點功德,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陛下所做一切不過是與成佛愈遠,心中頓悟,可立地成佛”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是達摩的主張,也是禪宗的起源,禪宗認為佛祖拈花,迦葉一笑,語言及文字不過是世間萬物的符號,但若要成佛還需瞭解自己的心性,明見心性,自可成佛,禪宗的這番主張可以看做是早期的唯心主義,很可惜梁武帝並不懂達摩的用意,達摩知道自己與武帝心思沒有契合,於是萌生離開的想法

與達摩對話後的梁武帝深感懊悔,在得知達摩離開的消息後,馬上派人騎騾追趕,追到幕府山時,兩側山峰中通行之路十分狹窄,一行人被夾在兩峰之間

金庸小說中的歷史常識——達摩真的是絕頂高手嗎?

達摩走到江邊,輕折一葉蘆葦擲入江面,單腳立於葦上過江,有關於一葦渡江的真實性已經不可考,但是儒家認為佛教中的一葦渡江並不是一根蘆葦,而是一束

詩經中說“誰謂河廣,一葦杭之”,孔穎達解釋道一葦謂之一束,可浮之水上渡,好像木筏一般

至於達摩一葦渡江究竟是一葦還是一束已經無法證實

一葦渡江的達摩來到洛陽的嵩山少林寺,整日面壁而坐,默默不語,人們不懂達摩的用意,洛陽有個叫神光的僧人,想要探求達摩的境界,便恭侯在達摩身旁,達摩卻不為所動,整日面壁

神光認為古代賢人敲骨吸髓、以血止渴才求得大學問,於是神光效仿賢人,漫漫大雪之下,神光站在門外一動不動,直至天明,大雪沒至神光膝蓋,後來達摩出於憐憫的問道“你久久站立雪中,所謂何事?”

神光說想要求普度眾生,以此立地成佛,達摩卻說“諸佛的無上之道,是勤奮精進的,若成佛,要忍常人所不能忍,小德小智,難以得到真乘”

聽聞達摩的教誨,神光心有感悟,當天夜裡,手執快刀斬斷自己的左臂

金庸小說中的歷史常識——達摩真的是絕頂高手嗎?

望著神光的半截手臂,達摩又說道“諸佛求道,為了證法而忘掉形骸,你如今斬斷手臂,你所追求的也能得到”達摩終於接納神光,後來併為神光改名慧可,這正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禪宗二祖慧可,斷臂立雪的慧可終於在達摩面壁九年之中傳承衣缽

九年之後達摩坐化,面對石壁,盤腿坐化,石壁上留下清晰的人影,後人也將面壁九年比喻功夫下的深

金庸小說中的歷史常識——達摩真的是絕頂高手嗎?

相傳坐化之後,有人曾遇見達摩手執鞋履飄然遠去,打開棺槨,果然其中只還剩下另一隻鞋,後世禪宗說達摩只履西歸,回到自己原本的地方,也就是西天

有關於一葦渡江、斷臂立雪、以及面壁九年和只履西歸的典故已經不可考,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達摩將禪宗傳入中國,禪宗自此開始在中土紮根,和儒道一統成為中國思想的源泉

或許溯流古今,重歸南北朝時代,沒準真的能見到達摩一葦渡江、只履西歸的場景,而歷史長河中的達摩或許真的是位身懷絕世武功和大智慧的佛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