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城市精神—“崇文尚德 包容創新

武威城市精神—“崇文尚德 包容創新

武威城市精神—“崇文尚德 包容創新

“崇文尚德、包容創新”作為武威城市精神,充分凝聚了武威城市的靈魂,傳承了武威的歷史文化,體現了城市內涵和人文素養,彰顯了城市特色風貌,展示了武威人民精神氣質,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建設崇文尚學、崇德向善、綠韻縈繞、清新潔淨的文城、德城、綠城、清城,向全國文明城市目標不斷奮進,全力打造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和諧武威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崇文 是武威文化的特徵

武威是全國曆史文化名城,是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的出土地。歷史上儒學、書院、私塾眾多,文化底蘊深厚,文脈綿長,素有“書城不夜”之美譽。自唐至清,人文蔚起,有進士74名。史學大師陳寅恪指出:“(五涼)文化上續漢、魏、西晉之學風,下開魏、齊、隋、唐之制度,承前啟後,繼絕扶衰,五百年間延綿一脈”。以漢唐文化、五涼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為代表的涼州文化是中華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武威文廟被譽為“隴右學宮之冠”,存有“天下文明”“聚精揚紀”“文以載道”等匾額。這些都是武威崇文重教、文化興盛的見證。涼州文化論壇、涼州講壇、涼州文化沙龍的舉辦,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更加彰顯了武威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文化旅遊名市的文化自信。

尚德 是武威人精神境界的體現

武威歷來尊崇厚德載物、以德為先、以德育人。武威漢墓出土的《儀禮簡》,反映出漢代武威禮法分明,歷來就崇尚禮儀;出土的《王杖詔書令冊簡》,記載了漢代尊老養老制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涼州賢孝”“涼州寶卷”等廣為傳唱,教人愛國敬業、孝老愛親、積極進取。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武威古代農耕社會的道德風尚,是生生不息的尚德傳統。武威民風淳樸,崇德向善,見賢思齊。人民勤勞節儉,自強不息,尊老愛幼,倡興仁義,有樂善大氣的精神品格。武威以德治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公民道德建設全面推進,見義勇為、扶貧濟困等道德行為蔚然成風。武威人民做人德為上、做事德為先,既富於物、又厚於德。

包容 是武威人地域精神的特質

獨特、重要的地理位置,鑄就了武威包容的精神。武威曾是五涼古都、西夏輔郡,是絲綢之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驛站和商埠重鎮。“(涼州乃)河西都會,襟帶西蕃,蔥右諸國,商旅往來,無有停絕”。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中西方文化、多民族文化在這裡交匯融合。鳩摩羅什、唐玄奘等高僧大德在武威弘揚佛法。蒙元時期“涼州會談”的舉行,使白塔寺成為西藏納入中國版圖和祖國統一的歷史見證地。武威大地上聚居著漢、藏、土、回、蒙等45個民族,各民族和衷共濟,和睦相處,團結互助,共同進步,實現了民族團結和經濟發展。武威秉承絲路精神,孕育了開放包容、兼容幷蓄的文化底蘊。“一帶一路”建設,把武威推到向西開放的前沿,武威這片熱土將以更加包容開放的胸懷,深化文化經濟合作,增強發展新優勢,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文化經濟成果共建共享。

武威城市精神—“崇文尚德 包容創新

創新 是武威發展的動力源泉

武威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歷代秉持創新理念,創造了史不絕書的五涼文化、涼州石窟、涼州詞和西涼樂舞等文化精粹,馬踏飛燕、武威漢簡、西夏碑等文化珍寶影響巨大,這些都展現了勇於創新、敢於創造、與時俱進的精神品質。武威人民植根現實,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的創新之路。武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總體發展思路,展望未來、頑強拼搏,以創新精神和實幹勁頭推動實現綠色發展崛起,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

武威城市精神—“崇文尚德 包容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