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风云起,九鼎气昂然,上古帝君,飞龙在天看轩辕

今天介绍的人物是黄帝,他是上古时帝王,被尊为"五帝"之首,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人,是奠定中国文明的第一座基石。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在他之前,人类只是应付自然环境,人与人间很少可以纪念的事情。到他的时代,才有了平蚩尤的故事,永久流传下来。关于他的历史传说,荒诞离奇,恰如七色彩虹般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一朝风云起,九鼎气昂然,上古帝君,飞龙在天看轩辕

相传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氏的儿子,母亲名为附宝。一个黑暗的晚上,只要微小的星光闪烁着,北斗比较明亮,附宝看到绕北斗第一星,天枢起了一道电光,照射四野,因此怀孕。历经二十四个月,黄帝降生了,出生的时,紫气满屋;长大,身高过九尺,"河目、隆颡、日角、龙颜"。我们想一想看:一个黑暗的晚上,只要微小的星光闪烁着,北斗比拟亮堂,突然绕着它起一道青白的电光,四野通明,这是什么现象?这是说他在古史上的地位,还应当有霹雳一声雷,惊醒了中国文化。肉体上他与常人不同,后人觉得他形貌也应与众有异,于是就真的与众有异。黄帝生下来很小就会说话,十岁就对当时情形有相当明了,明了本人的责任,长成后自然是个特殊聪明的人物。

一朝风云起,九鼎气昂然,上古帝君,飞龙在天看轩辕

当时偏西的姜姓部族,"刀耕火种",繁荣已久,比其他的部族强盛有力,地位较高,他的领袖为各部的共主。当时神农氏的后代叫参卢,号帝榆罔,权力慢慢衰弱,各部落纷起抢夺,里面最强暴的是苗族,又叫"九黎之民",领袖叫蚩尤。他们分布的区域和姜姓部族大致相同,或者还偏西南些。他们和姜姓部族杂居,免不掉血缘混合,所以有的记载说他们也是炎帝之后。蚩尤又叫阪泉氏,蚩尤这称号,似乎是他们领袖的通称,并不专指一个人。他们的文化并不太落后,铜器似乎是他们首先用的。听说山上骤发大水,金属矿随水流出,蚩尤得到它制造兵器。一个强悍好斗的部族,又有尖锐的兵器,关于当时的骚扰,不可思议;人们也把他们看成一种可怖的怪物。后来的传说中,他们就真成了怪物。他们似乎有许多部落,酋长都叫蚩尤,于是后来就传说他兄弟八十一人。他们或者身上雕涅花纹和衣着奇特的衣服,于是就说他们"兽身人语"。他们战役时或者用铜块铜片维护头部,有简单的头盔,于是就传说成"铜头铁额"、"牛耳,鬓如剑戟,有角。与轩辕斗,以角牴人"等等说法。姜姓的炎帝起初采取和好政策,重用他们,让他们监临四方,他们自然侵略兼并。炎帝命他们住到东方少昊的中央,侵入了姬姓的范围,蚩尤似乎不愿意和东方强盛的部族抵触。炎帝已很微小,蚩尤想吞并他,代为共主,在"涿鹿之阿"发作战争,把炎帝打得落花流水,"九隅无遗",把炎帝的中央都占了去。

一朝风云起,九鼎气昂然,上古帝君,飞龙在天看轩辕

倘若蚩尤得志,中国历史或许完整是另一回事。炎帝处置不当,覆亡逃遁。黄帝起来拾掇残局,先把炎帝的余众收服下来,再和蚩尤决战,战场是在阪泉、涿鹿两地,后来认为两地都在如今的察哈尔省南部。我们前面已讲过,炎、黄活动的区域差不多限于河南省和山西省南部,他们决不会跑到察哈尔省南部去打仗。其实这两地都在如今的山西解县盐池左近,阪泉有时分写作版泉,是流入盐池的一个泉水。解县西南二十五里有浊泽,一名涿泽,就是古时的涿鹿。盐池左近还有许多蚩尤的古迹,他和盐池似乎有亲密的关系,或者当时已盛行食盐。强有力的部族据盐池为己有,应用它挟持他族,因此惹起抢夺。后来盐池晒盐,信奉蚩尤神,还有种种神话说盐水是蚩尤血,说蚩尤发怒使水不成盐,都显现和他定有关系。蚩尤把炎帝榆罔赶跑,本人也称炎帝,想做共主。炎帝看到本人不是蚩尤的对手,就到黄帝那里请他帮助。姜姓部族历史很久,地域广阔,部落恐怕也很多,一旦失掉了维系,大局部投诚蚩尤,有的恐怕也结合黄帝,有的自立自主,炎帝不能再把他们团结起来分歧对付蚩尤。黄帝倒有这种力气,他开端北渡大河,穿过王屋山,先降服在蚩尤左近归附蚩尤的姜姓部族,在"阪泉之野"经过三次大战,才取得成功,剪掉蚩尤的羽翼,收服了姜姓部族,炎帝从此失掉了共主的位置。

一朝风云起,九鼎气昂然,上古帝君,飞龙在天看轩辕

黄帝和蚩尤的战争,是古时候第一个惊天地、动鬼神的大战。双方的阵容大约是这样:黄帝久居东方,国力充实,根底稳定,友邦众多,凡被蚩尤欺负的部族,都到这边来求援。那时黄帝已慢慢学会农业,不是地道的游牧部落了。蚩尤骤然强盛,侵凌弱小,人们只是迫不得已他的"铜头铁额"、"兵杖刀戟"。他虽剽悍强勇,武器尖锐,却一定有胜算。《周书》批判的好:"武不止者亡。昔阪泉氏用兵无已,诛战不休,并兼无亲。文无所立,智士寒心。徙居于独鹿,诸侯叛之,阪泉以亡。"这批判的是蚩尤,也正为千古专恃强力欺凌弱小者写照。黄帝并非纯恃文德,武功方面自有优点。蚩尤向外扩张,黄帝早准备抵御,听说他"教熊、罴、貔、貅、貙、虎","驯扰猛兽",应用它们作战。差遣猛兽作战,到王莽时还有相似的事情。或者像从前印度、缅甸、安南各国的象队,或者他教的熊、罴、虎、豹不是真正的野兽。古人常常用猛兽的名字称谓牲畜,表示雄健。他是游牧部族,差遣牛马上战场是很可能的。听说车也是黄帝创造的,他也应用车战。他还有一种凶猛武器,相传他的大臣创造了弓箭,"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中国古代偏居东方的部族常常擅长弓矢,质料虽是木石,能射强及远,在当时确是一种可怕的新式武器。这些中央,蚩尤都相得益彰。传说黄帝部下还有几员大将,最著名的是风后、力牧,后来讲兵法的人推他们为祖师。关于他们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黄帝一天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风吹去天下尘垢。又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醒后,他揣测"风"是一个人的姓,"垢"去土是"后",拉硬弓是有"力",驱羊是"牧",他疑惑梦指示他寻觅风后、力牧两人,后来果真在海边遇到风后,在大泽中遇到力牧。据我们猜想,风姓是东方近海的一个大部族,太昊伏羲氏的子孙散居沿海都姓风。风后或者是结合黄帝的一个东方部族的领袖,力牧是说在草泽中强有力的游牧者。

一朝风云起,九鼎气昂然,上古帝君,飞龙在天看轩辕

黄帝北征,和蚩尤一决胜负,最后一次决战在涿鹿,事前还经过许多小战和持久的时日。有的传说,他们七十一战不能处理。有的说,黄帝"顿兵浊鹿之山,三年九战而城不下",两方面都相当坚韧。从许多神奇的故事中,我们倒能够谈一谈他们所用的战术和器械。人类最初的战争,大约总是一团混战。人数稍多就需求行列、阵式。似乎黄帝创造了新的阵法,有节制,有方案,这关于作战很重要,或许是黄帝成功的主因。我们前面说他驱猛兽,用车战,处处都显现黄帝有种种聪明巧妙的战法。这叫平常人很易疑惑他是得到神助,得自天授。他当然也可假借神力。于是有王母使玄女赐兵符给他的故事,有天帝使玄龟献兵符给他的故事,都说他从那里边得到行兵布阵的办法,打败蚩尤。蚩尤除了"铜头铁额"、"剑戟戈矛"外,还能"驱罔两,兴云雾,祈风雨","征风、召雨、吹烟、喷雾",这类故事传播很多。驱鬼、召神、兴云、布雾、吹烟、弄火,固属神话,可是他们如此传说,也有背后躲藏的事实。炎帝这一系下来的人善用火,他们开拓山林就是用火烧。蚩尤大约是把火援用到作战方面来,所以有"炎帝氏衰,蚩尤惟始作乱。赫其火,以逐帝"的传说。又有的说,黄帝伐蚩尤是消弭火灾。古时四处是丰林茂草,处处能够燃火。炎帝能烧山作田,蚩尤当然能在敌前放起一把火来。火势盛起来,火焰涨天,烟雾匝地。在今日我们看来,尚难免触目惊心,在视火为神灵、非人力所及的时分,只要奔窜溃逃。可是火在湿润的草林里面,不见得烧得很顺利。恐怕烟多火少的次数多些。一方面湿润空气遇到烟很容易成雾,一片浓烟浊雾熏得人头昏目胀,一群奇形怪状的蚩尤们在后面喊杀过来,确实可怕。逃走都辨不清方向,这比如今创造的烟幕弹要凶猛得多。当时的部落吃这个亏的不少,都没有方法来抵抗它。其实只需不被它吓昏,阵式稳定,他已迫不得已,再能辨清方向,和不失联络,就能够打败他。前面讲过黄帝用车战,车子大约总是很粗陋的,或许只是几块大木头连在一块,不过这就能够防御敌人的突袭。这种东西转动蠢笨,战士必需形单影只,才不容易被人冲散,目的大了,便容易看到。黄帝又创造了指南车,指示方向,指挥进退。听说他还制造夔牛鼓,这种鼓特别响,"一震五百里",响亮的鼓声,不但能够联络较远的战士,还能够传送音讯。

蚩尤的兴云布雾,失掉功效,他还会征风召雨。一个农业民族由于农事的需求,特别留意天时。积长期的经历,能很精确的预期风雨阴晴,原始的人恐怕更灵活些,久经从事农耕的蚩尤部族关于这些,比游牧的黄帝擅长。他们预知风雨阴晴,能够先决议进攻或退守。一阵暴风雨能够冷不防地攻击黄帝的战士。蚩尤们事前规避,平安无事。于是一次偶尔,二次奇异,三次神异,四次就变成蚩尤征风召雨了。对付这一层,自然很简单。听说黄帝请下叫"魃"的天女来遏止大雨,才打败蚩尤。多雨的时节,黄帝很吃过苦,恰巧碰到一个旱年,自然是天助、是祈祷的结果。蚩尤境内大旱不雨,农耕会遭到严重的影响,促使他沦亡。一幕长期血战,黄帝终于在涿鹿大败蚩尤,完毕了战争,捉到蚩尤,杀之于中冀,身首异处,掩埋到两地。关于他们不服的遗族,当然还有零星的战事,以后颛顼、尧、舜、禹多次征伐苗黎,历代都为国度要事,可见他们顽强不服,常常发作抵触。不过大势已定于黄帝手中,战俘分别处置:良善的,迁到"邹屠之地";善良的,加以木械,驱赶到"有北之乡";降服的,黄帝也重用他们。黄帝开端学习农业,农作物和时节气候最有关系,先民很早就留意到天文学问。蚩尤们有较久的经历,黄帝就用他们作"当时",主天文,位置很重要。他们又有铸铜的学问,就使他们制造兵器。当时金属品似乎并不多。

黄帝的武功在涿鹿之战到达最顶峰,蚩尤沦亡以后,诸侯推尊黄帝,代神农为天子,也就是当时的共主。各国并立,最不容易安定。黄帝大胜之后,肉体难免稍有松弛,较远的部族又开端不安靖,四方慢慢多事。黄帝醒悟得快,一方面耀武示威,图画蚩尤的形象送给他们看,意义是说:你们不要忘掉蚩尤的故事,他那样凶恶,而今安在?再则你们都怕蚩尤的坚甲利兵,我们是降服蚩尤者,又得到他们的兵甲,你们要量力,不要妄动。一方面立刻整理军队,征伐乱者,他们当然摧枯拉朽,黄帝才真正平定当时的世界。北方的荤粥族(后来的匈奴)趁南方多事,向南侵占,黄帝也把他们赶回去,黄帝的版图虽比不上如今的中国,但也有相当大,《史记》说他: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移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一朝风云起,九鼎气昂然,上古帝君,飞龙在天看轩辕

捍御外侮,平定祸乱,要靠武功。稳定根底,凝固国度,要靠文治。两者缺一不可。无文治,武功即成泡影。无武功,文治无从树立。无论文治、武功,人才最要紧。据传说黄帝的贤臣很多,虽一定见得尽牢靠,但就黄帝的事业看,也确需一辈贤哲之士来辅佐协助。听说他以大填、封巨、岐伯等为师友,求他们教诲。古人理想的政治首领总要礼贤下士,尊奉年高有德的人们,听他们的忠告。年老人的经历和学问,特别为先民所看重。黄帝这一族里,自然也有这样的人物指导黄帝。其他的大臣听说还有太山稽、常先、大鸿等很多人。关于农业人才特别留意,听说他四季都有特地指导农事的官。从游牧渐渐走上农业是一个大转变,身当转变中的重要人物要承接过去,顺应当前,开拓未来。各部落从事耕种,看重土地,这些土地又要是固定的,部落间的疆界比以往要分明。大乱以后,部落有很大的迁动,划定界线更不可缓,黄帝是共主,怎样样均匀分配,划分明晰,是要黄帝谋划的。听说黄帝"命风前方割万里,画野分疆,得小大之国万区"。当时部落很多,黄帝威势盛极一时,大家相安无事,生活固定下来,就"烧山林,破增薮,焚沛泽,逐禽兽",开拓农田,建筑房舍。黄帝创造了舟车,道路平治,交通便当,部族中间交往渐多,黄帝处置诸侯的事务也容易些。他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叫两个大臣帮他处置和监视他们,国与国间有了方法,人与人世耕地也有相当的分划,听说后来的井田制就从这时萌芽。

一朝风云起,九鼎气昂然,上古帝君,飞龙在天看轩辕

听说黄帝即位做共主的时分有"云瑞",就以云名官,官吏都以云为名号,古记载上有"缙云氏"这个名号。有人揣测说,这是黄帝的夏官。另外还有春官青云氏、秋官白云氏、冬官黑云氏、中官黄云氏。其实以云名官,一定由于祥云笼照,恐怕这和农业有关。《周礼》上说:"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北方雨量少的中央常闹旱灾,望云占雨,成了那时分的重要职掌,就衍变成官名,就传说成以云名官了。古时的刑罚主要的有五种肉刑:"大辟"是斩首,"劓"是割鼻,"刖"是断足,"宫"是去生殖器,"黥"是刻面涂上颜色。还有其他次要的刑罚,相传是蚩尤作乱以后制造的。有的说这一套就是苗族原来用的,黄帝恐怕也沿用它,法律的详情如今无从晓得,当时设有李官,专司刑法。《史记》记载黄帝说:"于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除了管理人事的官以外,另有司天地、祭奉神祇的官。司天的官是察看天文制造历法的,在那时特别重要,为农耕的指导者,为自然的控制者,后来传播的有黄帝历法。祭奠神祇是属于先民宗教方面的事,不过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僧侣阶级,宗教没有独立性,凡有宗教意味的事都交融在政治里。祭奠神祇有专官,是行政的一局部,这些官不能干预民事,"各司其序,不相乱也",这种观念来源很早。《史记》又称誉说:"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害不生,所求不匮。"惟有这样,民众才头脑分明,不致迷信,神也不至于羼杂着人的诡计多端,才显出他的高超纯真。他们各尽本人的职分,各治本人的事情。人对神恭敬不敢亵渎,不至闹两边战壕里共求一个上帝保佑的笑话。神对人只是普遍的降福,赐给他们歉收的五谷,人对神只需拿祭品供献。神是向全人类讲话,单个的人不能分别的祈求。共主是政治的首领,是全民的代表,他能够祭天求福,求农事的丰年,不关他私人的事。关于这方面,黄帝也作的有相当成果。在泰山上"封禅",是相传很古的一种仪式,听说在黄帝前曾经有人举行,后来不断到宋朝,在泰山顶上,积土为高坛,行祭天礼,叫封。下来在左近找一个小山,除地作平坛,行祭地礼,叫禅。听说古时封禅泰山的有七十二君,只要黄帝得上泰山封,其他的常常遇到风雨和灾异不得上去。他还封东泰山,禅凡山,其他山川鬼神种种应有的祭奠,他都能忠诚执行,得到人民的景仰和上天的赐福。相传他得到天赐的宝鼎铜鼎,在那时是十分珍异的。

黄帝劳心力,用耳目,俭省水火财物。上知天文,揣测日月星斗的运转,预知四时时节的转换。中知人事,别男女,异雌雄;制造用具,建造房屋;畜牧鸟兽,化野为驯。下知天时,播百谷,植草木;应用土、石、金、玉。他成就了这样的功业,于是他活着的时分,民得其利百年。他死后百年余威犹在,人民还像常听到他的命令。再一百年,人们淡忘了他。可是还用他教诲的办法。后来说他寿三百年,其实人们永远忘不掉他。后世传说纷纭,把他那时分说成理想世界。有的说他"职道义,经天地,纪人伦,序万物,以信与仁为天下先"。有的说:"黄帝之治天下也,其民不引而来,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由而止。故黄帝之治也,置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者也"。有的说:"黄帝治天下,日月精明,星斗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熟,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妄搏,凤凰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卑,诸北儋耳之国,莫不献其贡职。"后来道家除了推尊他的政治是喧嚣无为的理想政治以外,还和老子并称为道家之祖。说他私人生活,敬谨当心,恬淡无为,修身养性,"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的欲壑难填。黄帝和老子一样,主张虚静的道家生活,因而得享高寿。后来讲服食仙药,修炼神仙的人们,更进一层,竟说他长生不死,成了真仙。后人装点粉饰,反致失真。

一朝风云起,九鼎气昂然,上古帝君,飞龙在天看轩辕

黄帝的传说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原始社会末期,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尤,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他率领先民们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计亩设井,划野分州,营造宫室,制作舟车弓矢,形成了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黄帝令伶伦定音律,仓颉造文字,并与歧伯置《黄帝内经》开启了中华民族文明的时代,在传说中,黄帝勤劳智慧,正义仁爱,具有许多优秀品德。因此在历史长河中,黄帝得到了子子孙孙的一致尊敬,被奉为"人文初祖",黄帝的精神品质以及黄帝所开创的灿烂文化已深植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沃土之中,正是黄帝的丰功伟绩和卓越贡献在他"驭龙升天"后,围绕黄帝功德所衍生出的种种传说故事,便成为人们敬宗祭祖,缅怀先贤的一种有效手段,以致于流传至今,弥见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