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長在金融街論壇上表示:金融業下一步開放政策已落地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29日在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一個多月以來,人民銀行和各金融監管部門明確了金融業下一步開放的時間表,許多政策已經落地,其他政策正在有效、有序地推進。”

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易綱對金融開放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作了相關說明,並提出擴大金融對內、對外開放需要遵循的3條原則。在當天的金融街論壇上,易綱對3條原則作了進一步闡述。

對於第一條原則,即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易綱表示,金融本質上是服務業,通過金融服務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節約時間。金融業是社會分工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一個行業,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概括起來說,金融服務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配置資源。金融通過資金的融通傳遞信息,發現和決定資產的價格,提供流動性,從而能夠提高配置資源的效率。第二個方面是管理風險。金融配置資源以後,資源可能配置得對,也可能配置得有問題,有的效率高,有的效率低,要不斷動態地管理風險。金融是通過大數定律提供專業的服務,運用套期保值、降低風險、分散風險,從而達到管理風險的目的。

同時,金融也是一個競爭性行業。競爭體現在金融是多元化、多樣化的,有許多機構提供金融服務。市場上需要的絕大多數金融服務都是可以通過市場機制提供的,所以必然要引入競爭,要競爭就必然要開放,對內、對外都要開放。

易綱說,第二條原則是金融業對外開放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進程要相互配合,共同推進。

易綱表示,也可以把這3件事說成“三駕馬車”。靈活的匯率機制是整個經濟的穩定器,也是國際收支調節和跨境資金流動的穩定器和調節器,有了市場化的匯率形成機制,很多風險可以通過這個機制來不斷釋放,不斷地有效配置資源。同時,資本項目可兌換也要同步進行。只有實現資本項目基本可兌換,金融業實行雙向開放,匯率形成機制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整個金融業才能協調發展。

易綱說,第三條原則是在開放的同時,要重視防範金融風險,要使金融監管能力與開放程度相匹配。一方面要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加強宏觀審慎管理,補齊金融管理短板,另一方面要總結經驗,提高監管能力,培養監管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