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在臨睡前,麝月為什麼要叫晴雯把穿衣鏡的套子放下來?

賈寶玉在臨睡前,麝月為什麼要叫晴雯把穿衣鏡的套子放下來?

陳能雄/文

襲人回家探望母親的病情,一時回不來。王熙鳳和怡紅院的嬤嬤商量,派晴雯和麝月到裡屋服侍賈寶玉。當晚天氣寒冷,賈寶玉的房間保暖設施齊全,晴雯舒舒服服地坐在熏籠邊取暖。麝月看到穿衣鏡明晃晃的,她身材沒晴雯那麼高,就叫晴雯起來把穿衣鏡的套子放下來,把上頭的划子劃上。晴雯懶怠起來,賈寶玉就自己過去,放下鏡套。

賈寶玉在臨睡前,麝月為什麼要叫晴雯把穿衣鏡的套子放下來?

這個細節雖然只是寥寥幾筆,卻描述出怡紅院中日常的事務,以前襲人在的時候,每晚臨睡前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把穿衣鏡的套子放下來。現代社會家家戶戶的房間裡都有穿衣鏡,很少有人給鏡子遮上布套。怡紅院夜間安寢之時,丫鬟們要做的事情是關嚴門窗,鋪好床鋪,熄滅燭火……麝月為什麼會叫晴雯把鏡套放下來呢?她們是覺得鏡子是稀罕物,怕沾染灰塵,才用套子遮住的嗎?自然不是這麼回事,在《紅樓夢》第五十六回中提到放鏡套的原因。

賈寶玉在臨睡前,麝月為什麼要叫晴雯把穿衣鏡的套子放下來?

賈寶玉聽聞有個和自己同名字同相貌同性情的甄寶玉,既驚訝又疑惑,他在思慮重重中睡去。賈寶玉夢見自己走進了江南甄家的花園,遇到了幾個長得像鴛鴦、襲人的丫鬟,她們嘲笑自己是“臭小廝”。賈寶玉在院落裡看到一個和自己相貌酷似的少年,邊上的丫鬟都稱呼他“寶玉”,想來就是甄寶玉。賈寶玉和甄寶玉互相看著對方,面面相覷,以為是看到鏡子中的自己,互相問對方是不是“寶玉”。突然,傳來一聲“老爺叫寶玉”,兩人都嚇壞了,甄寶玉拔腿就走,賈寶玉在後面不住地叫:“寶玉快回來,快回來!”

賈寶玉在臨睡前,麝月為什麼要叫晴雯把穿衣鏡的套子放下來?

襲人見寶玉躺在床上說夢話,趕忙把他推醒,問寶玉在哪裡。賈寶玉睡眼惺忪,指著門外說寶玉剛走不遠。其實他的面前是一個大鏡子,他朝著鏡子裡的自己說話。麝月想起一件事,她說:“怪道老太太常囑咐說,小人屋裡不可多有鏡子。小人魂不全,有鏡子照多了,睡覺驚恐作胡夢。”原來,丫鬟們要在寶玉睡覺前放下鏡套,是賈母的意思,古代科學不發達,玻璃鏡子裡的人影清晰逼真,民間認為鏡子會勾魂攝魄,鏡子照得越多被攝魂的次數就越多。尤其是人在睡眠狀態,思想意識薄弱,如果鏡子正對著睡眠之人,會影響他的睡眠質量,比如會做些亂七八糟的夢。

成年人的體格和心理健全,不會受鏡子的影響,而小孩子的心智還不怎麼成熟,會照鏡子玩耍,胡思亂想。賈母認為小孩子的魂魄不全,不宜在孩子的房間裡多擺鏡子,要不然容易做惡夢。她囑咐襲人、麝月等人用布套把鏡子遮擋起來,也是這個道理。麝月覺得剛才寶玉會做惡夢說胡話,就是因為寶玉的床鋪安放在大鏡子前面,丫鬟們又忘記把鏡套放下來。殊不知賈寶玉夢見甄寶玉並非是因為鏡子的原因,而是他在睡前老是想著那個和自己同名字同相貌,且又喜歡混在女人堆裡的人,才會應在夢中。

賈寶玉在臨睡前,麝月為什麼要叫晴雯把穿衣鏡的套子放下來?

賈母們會有這種奇怪想法,主要是那個時候的人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奇異之事認識不夠,產生錯誤的意識。玻璃鏡子在當時是個新鮮事物,沒有得到普及,只有富貴人家才有。比如劉姥姥二進榮國府,醉醺醺地走進賈寶玉的怡紅院,看見迎面走來一個老太婆,她還以為是親家母找到府中來了,其實這個“親家母”不過是她在穿衣鏡裡的投影,劉姥姥以前只是聽說過穿衣鏡,並未親眼見過。

照鏡子可以照到人影,畫家可以把人物的形貌描繪下來,賈府的人把人物畫像叫做“影像”。每到過年期間,賈家人就會把寧榮二公以及幾位列祖的遺影懸掛在賈家祠堂裡,供族人祭拜,用林黛玉通俗的說法,祭拜祖先畫像叫做“拜影”。賈府到正月十七那天就會掩上祠堂的大門,並把祖宗的影像收起來,也是有講究的。在玻璃鏡子剛發明的時候,古人認為鏡子會攝人魂魄,而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照相機開始傳入中國,有些守舊的人也認為照相會攝取人的魂魄。直到上個世紀末,農村某些八九十歲的老人還保留這種舊思想,他們拒絕到照相館留影。他們有些遺留下來的相片,是兒孫們在他們壽誕之時專門請攝影師拍攝的。

賈寶玉在臨睡前,麝月為什麼要叫晴雯把穿衣鏡的套子放下來?

在今天,我們拿著手機隨處自拍,發到朋友圈中曬照,決然不會在意古人那種離奇的想法。每一個新鮮事物的產生,都會引發不同的看法和討論。賈府的人受當時意識形態的限制,不能用科學的方法理解世間的奇聞怪事,當小孩子發生夢魘,胡亂說夢話,就以為是房間裡的穿衣鏡在作祟。由此可知,賈母專門囑咐丫鬟們在寶玉臨睡前把鏡套放下來,是讓他不受鏡子等外界事物的干擾,安心舒適地做個美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