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终成“陌路黄花”,今后的抗战剧该怎么走?

一线导读:前些年,“抗日神剧”成为了抗战类型作品的“主流”,大量娱乐历史的雷剧出现。但近些年随着政策等因素的限制,“抗日神剧”逐渐消失,而从近期公布的剧目以及在播的作品看,大制作的主旋律剧重新占领了市场,与此同时,细分历史的新尝试也开始涌现。

“抗日神剧”终成“陌路黄花”,今后的抗战剧该怎么走?

文 | 于帅

前几年,抗战剧成为了雷剧、神剧的主战场,大量不符合常识的情节与情景在原本严肃的抗战剧中出现。观众不但没有在其中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更是在大呼“辣眼睛”的同时,将抗战剧视为了一种“娱乐项目”。

面对这一情况,《人民日报》曾多次批评“抗日神剧”,广电总局也下发了多项政策,对“抗日神剧”进行管控。日前,《人民日报》再度发文,希望“抗日神剧”不要以历史为戏说对象,将抗战剧变成搞笑剧、言情剧、玄幻剧;反对披着严肃历史的外衣而行低俗化、娱乐化之实。

从今年伊始电视剧的立项情况方面看,题材管控已经达到了一定效果,正确讲述抗日历史与在常识之中改编故事的作品开始增多。从近期立项的剧目看,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开始增多,作品多达40部左右,依旧占据了电视剧行业的很大比重,并且均无雷人改编。抗战剧似乎在向更加主旋律的方向发展。

而且,作品的类型分离也在发生变化,虽然依旧以大制作的战争剧为主,但同时像《小医侠》、《中东大饭店》、《华医之盾》等以独特职业视角讲述共赴国难的抗战剧也作为全新的类型尝试。

港台导演入主,曾为“抗日剧”打开一片“神奇”的天空

其实抗战剧创作的本身目的,是通过生动的艺术语言,再现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从而增进观众的历史认知和民族情感。但之前几年抗战剧的娱乐化方式却与初衷南辕北辙,出现了譬如李寻欢附体、飞刀敌炮火、包子当炸弹、秒杀数百敌军、子弹打飞机、徒手撕鬼子、裤裆藏手雷等等雷人桥段。

“抗日神剧”终成“陌路黄花”,今后的抗战剧该怎么走?

这种状况的出现与该类作品具有广泛的观众基础有关,当同类作品的数量也持续增加,制作公司为了增加看点、博取眼球,在同题材剧作中取得更高收视率,于是脑洞大开,不顾事实地加料。

而这一“创新之举”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观众在吐槽与批评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神剧”二度宣发。所以当越来越多的“抗战神剧”收获超过预期的成绩,抗战剧娱乐化也逐渐开始形成规模。

与此同时,众多港台导演的入驻再度为这股“抗日神剧”风助力。其实这批港台导演执导抗战剧的本意,实为是希望打开内地市场,但其自身娱乐化的风格与习惯性的武侠剧套路,让其手下的抗战剧失去了原本的风格,变为了披着抗战剧“外衣”的武侠玄幻剧。

无论是余明生导演的《箭在弦上》、林建中导演的《铁血使命》、《向着炮火前进》、《英雄使命》还是李翰韬导演的《五台山抗日传奇》,成为了该类型剧的代表作品。

“抗日神剧”终成“陌路黄花”,今后的抗战剧该怎么走?

而这股风潮在刘仕裕导演的作品中迎来了顶峰,作为TVB的金牌监制,刘仕裕曾编导过《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等经典作品。但在进入内地市场后,他却交出了《抗日奇侠》这种堪称“雷剧之王”的答卷。

在他的作品中,例如“手撕鬼子”;铁砂掌、太极拳大破日寇等让观众完全无法接受的雷人设置出现,将“抗日神剧”带向了最“高峰”。

“抗日神剧”终成“陌路黄花”,今后的抗战剧该怎么走?

多部具有港台导演背景的“抗日神剧”进入内地市场,在让观众一次次收到文化冲击的同时,也让内地的制作方发现了另一种的抗战剧制作方向,他们寄希望于通过雷人桥段来吸引观众眼球,甚至恶意追赶潮流,导致抗战剧的发展进入歧路,最终不但失去了原本的价值,甚至让一些年轻观众产生对于抗日战争不正确的认识,适得其反。

但好在随着近些年“抗战神剧”已经不被大众接受(少有的猎奇者除外),政策的管控也越发收紧,“抗日神剧”的数量逐渐减少,最近甚至有根治之势。

转型升级,抗战剧逐渐转向“主旋律、大制作”趋势

现在,在抗战题材雷剧减少的同时,抗战剧整体数量也有所下降。一方面,正如之前所说,过往相关题材作品的大量涌现,使得抗战剧很难有再创新的空间。另一方面,抗战剧与历史题材相同,均需要大量的演员、特效与道具,制作成本极高。若是无法在情节与设置上进行合理的创新,那高额的成本将会成为制作方极大的负担。

因此,这样的局面也导致未来抗战剧可能会向可以受到政府扶持的主旋律正剧及大制作剧目方向转移。这种趋势在之前北京“春推会”中亮相的几部抗战剧作品里面得到了体现。

像两部重点推荐的抗战作品,首先是由陈健执导,李幼斌、梁林琳、张光北等主演的年代题材电视剧《老字号传奇》在“春推会”中发布;另外由张鲁一、张钧甯等大卡司主演的战争剧《长河落日》也宣布了立项。

“抗日神剧”终成“陌路黄花”,今后的抗战剧该怎么走?

这两部作品无论从卡司阵容还是制作看,都是同类型作品中投入较高的级别,《老字号传奇》由《亮剑》原班人马打造;,《长河落日》虽然没有将视角定在抗日的战场上,但却根据二战中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二战史上第一次轰炸东京幕后的故事。

而在播的剧目方面,江苏卫视的《誓言》以及山东卫视的《硬骨头之绝地归途》等抗战作品,也都为抗战剧主旋律、大制作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佐证。在“抗日神剧”消失殆尽的情况下,作为抗战剧一贯的标志性类型,主旋律的战争戏再度成为主力军,这不仅仅是一种回归,更是抗战剧再度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与此同时,正在热播的《誓言》(创新的推出了“兵棋推演”,以此为计算工具从而左右时局)以及刚刚提到的《老字号传奇》(抗战年代,各家“老字号”摒弃恩怨纠葛,共同抗战的故事)、《长河落日》(二战史上第一次轰炸东京幕后的故事)作为创新题材的抗战剧,也将该类型未来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有所揭露:讲述以不同切角经历大历史背景的故事。

“抗日神剧”终成“陌路黄花”,今后的抗战剧该怎么走?

当一个大题材已经被无数次翻拍,可解读空间也少之又少时,转换视角无疑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细分之下的传奇故事不但具备大背景的扎实框架,还可以进行不同的尝试来寻找到在主旋律之下的新创新方向。

同时,这与近期IP剧的改编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例如《三国机密》与《军师联盟》等,便是在传统IP遭遇改编困难之后通过全新视角诠释一个时代的代表。

总结

虽然就数量看,对比过往肯定有所差距,但更加宏大的制作与对创新的更高要求,致使抗战剧注定要像精品化转移。近期火爆的战争题材电影市场也许会为影视剧提供借鉴,如何拉动固定受众以外的观众,或许是抗战剧未来发展需要思考的重要方向。

不过好在市场以及政策的长期需求,可以给予抗战题材作品足够的成长空间与投入。更何况抗战题材已经拥有了“抗日神剧”等黑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抗战剧的未来发展十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