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仲:撫順煤礦博物館參觀記

王连仲:抚顺煤矿博物馆参观记

今日天公真是作美:天空藍藍的,雲朵白白的,風兒也悄悄地停息下來,空氣顯得格外透明而清新。

我乘坐52路公交汽車,在望花區古城子站下車,走過一座高架橋和一段柏油路,便來到了千台山麓。

千台山僅區區214米高,在山的家族中應該說是微不足道。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仙就是在它的身下,蘊藏著淺顯、豐富而優質的的煤炭資源。因而千台山卻成為聞名於世的一座金山。

在西露天礦參觀臺的原址上,一座色彩紅白參半、造型高低錯落的現代化建築,傲然地聳立在天地之間,在樓體的頂端由上至下鑲嵌著“撫順煤礦博物館”七個大字。我作為土生土長的撫順人,以高山仰止和豪情滿懷的心境,走進這座有關煤以及煤礦歷史的豐碑式殿堂。

撫順是一座因煤而生、因煤而興的城市。撫順一百多年的近代史,是由幾十萬名礦工寫就的。在充滿現代化煤炭工業文明的展廳裡,所布展的物華天寶、百年回眸、礦山脊樑、親切關懷、再鑄輝煌、烏金墨玉、煤海之珠、美好未來等八大板塊,通過實景立體再現、懸浮幻影成像等高科技聲光電技術,使遊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那一件件珍貴文物,一幅幅歷史照片,一組組文獻資料,宛如一根根無形的長絲,將我的記憶和情思,牽回到那暗無天日的苦難年代和揚眉吐氣的美好歲月。

撫順開採和利用煤炭歷史悠久。大量的歷史資料和考古發掘證明,撫順煤炭用做燃料最遲在漢代。晉代,高句麗人佔據了撫順,修建了以煤為燃料的紅磚廠和瓷窯廠。後來,遼太宗耶律德光把從關內俘獲的漢民安置在撫順。這些漢民引進關內的先進技術,從而促進了撫順煤炭採掘業的發展。公元12世紀初葉,完顏阿骨打建立了金王朝,撫順有了一個相對的安定環境,使撫順的採煤業和瓷窯業達到了鼎盛時期。到了明代,撫順大官窯陶瓷已經名揚四海,乃至有了“南有景德鎮,北有大官窯”的說法。

王连仲:抚顺煤矿博物馆参观记

啟運於新賓地區的努爾哈赤家族,取代朱明王朝建立了大清帝國。由於撫順地近“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清朝統治者惟恐傷了“龍脈”,便嚴令禁止開採煤田。直到1894年甲午戰爭之後,戰敗的清王朝內外交困,國力日衰,財政奇絀,才不得不表示“提挈工商”,取消開發撫順煤田的禁令。1901年12月9日,民族資本家王承堯偕同滿人紳商榮倫、英凱上書清政府,申請開發撫順煤田,獲得光緒皇帝批准,創辦了華興利公司。撫順鄉紳翁壽、顏之樂等人也緊隨其後,建立了撫順煤礦公司。從此,便揭開了近代撫順煤礦開發的序幕,也成就了日後西露天、老虎臺、龍鳳、勝利四大煤礦的雛型。

然而好景不長。沙俄、日本等各國列強,早就對撫順豐富的煤炭資源垂涎三尺。首先發難的是沙皇俄國,他們於1905年1月13日,對撫順煤礦付諸武力予以強行佔領,剝奪了中國民族企業的開採權。同年日俄戰爭後的3月9日,日本取代沙俄霸佔了千金寨,開始大規模開礦、建廠。隨著撫順煤礦的日漸興旺,致使山東、河北、河南等地勞工蜂擁而至。千金寨本來就是一個只有百十戶人家的小村落,逐漸演變成為一座盛極一時的新城。就連設於撫順城的撫順縣政府,也於1915年遷入了千金寨。

當年的千金寨,是日本人和掏金者的天堂,卻是窮苦勞動者的人間地獄。那時廣泛流傳一首民謠:“來到千金寨,就把鋪蓋賣,新的換舊的,舊的換麻袋。一條破麻袋,能鋪不能蓋,蓋上前胸脯,露出兩膝蓋。北風冒煙雪,無米又無柴,天冷肚子餓,小鬼來討債。凍死路邊倒,閆王腳下踩。一把屍骨扔關外,悔不該來到千金寨!”這就是當年撫順煤礦工人苦難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長約40年的時間內,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成為撫順煤礦的實際主宰,也導演了一段廣大礦工遭受壓迫和屈辱的悲劇。日本礦主的強取豪奪,封建把頭的窮兇極惡,加之繁重的體力勞動,惡劣的作業環境,礦工們夜以繼日地在生命線上掙扎,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悲慘生活。尤其是片幫、冒頂、跑水、自然發火和瓦斯爆炸,更是懸在頭上的幾把刀,時刻危及礦工的人身安全。

1916年9月14日,大山坑自然發火,150多名工人遇難。1926年4月9日,千金寨第二斜井,發生透水事故,造成482名礦工死亡。1939年4月26日,龍鳳坑瓦斯爆炸,釀成工人64名死亡、65名重傷的嚴重後果。有時,日本礦主為了保護礦井,竟然不顧工人死活強行封井,致使在井下作業的礦工死於非命。

日本侵略者先後從撫順掠奪煤炭22300萬噸,卻使30萬礦工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哪裡有剝削,哪裡就有反抗;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鬥爭。1917年大廠工人,以提高工資待遇,改善勞動條件為由,進行了全體大罷工,北大井、露天堀、楊柏堡等礦工人迅速響應,舉行了聲勢更為浩大的罷工和遊行,並且取得了勝利。

王连仲:抚顺煤矿博物馆参观记

1924年4月,老虎臺採炭所、萬達屋和八大井的1400多名工人,舉行了聯合大罷工,也迫使日本礦主就範,達到了預想的目的。中共地下黨員楊靖宇,曾經奉中共奉天省委之命,化名張貫一,於1929年8月,來到撫順擔任特別支委書記,併到煤礦當了一名工人。他密切聯繫群眾,恢復和重建被破壞的黨組織,領導礦工同侵佔中國煤礦的日本礦主進行鬥爭,被大家親暱地稱為“山東張”。楊靖宇

在撫順福合客棧被捕,在監獄和法庭上,大義凜然,無所畏懼,直到“九一八”事變後才出獄。然後他參加組建和領導東北抗日聯軍,於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蒙江縣保安村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抗日民族英雄。林育英,化名林仲丹,又名張浩,為我黨早期革命家,中共第六屆中央委員,曾任八路軍129師政委。他在任滿洲省委書記期間,多次秘密潛入到撫順煤礦,聽取煤礦工人呼聲,指導煤礦工人運動。

1931年11月,他在撫順被捕,並被關押在日本撫順監獄。林育英面對敵人的刑訊逼供,高風亮節,威武不屈。林育英曾經以共產國際代表的身份,親自到第二方面軍駐地,向張國濤傳達有關指示精神,從而促成三個方面軍勝利會師。他於1942年3月6日在延安病逝,毛澤東曾親自為其執拂抬棺,並在墓碑上題寫“張浩同志之墓”六個筆鋒雄健的大字,這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撫順煤礦工人運動風起雲湧,極大地打掉了日本礦主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廣大礦工爭取自身權利的信心和勇氣。

1948年10月31日凌晨,撫順煤礦終於回到了人民的手裡,從此廣大礦工成為礦山的主人。撫順煤礦經過技術改造和革新,煤炭產量扶搖直上。到1956年撫順煤炭產量已經達到一千萬噸以上,約佔全國產量的十一分之一。

王连仲:抚顺煤矿博物馆参观记

傅抱石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個用國畫表現煤礦的畫家。撫順礦工集體創作的水墨長卷《旋轉乾坤圖》,以真摯火熱的情感,生動傳神的筆觸,描繪了煤礦工人新舊社會兩重天,以及揮汗如雨的勞動場面。我國現代曠世奇才郭沫若,用生花之妙筆,為此畫題詩,以示褒賞有加:“旋轉乾坤赤帳張,人間地獄變天堂,最高功烈歸於黨,躍進歌聲遍八荒。”

王连仲:抚顺煤矿博物馆参观记

在偌大的撫順地區,煤礦之名無處不在,煤礦之聲如雷貫耳。就我個人而言也毫不例外。我十一二歲時,在前甸完小念書。站在學校門前,就會望見龍鳳礦大架子、老虎臺礦選煤廠,當天氣晴和、視線清晰時,都能看見飛快轉動的絞車。我在高中就讀時,曾經到龍鳳礦下井接受勞動教育。我和幾個同學頭戴礦燈帽,腳穿膠皮靴,緊緊跟隨一位老礦工,經過一段崎嶇狹窄的巷道,來到礦柱支撐的掌子面。

好傢伙,頭頂的是煤,腳踩的是煤,四周全是煤。礦工們僅憑几盞礦燈的微弱光亮,在這裡支柱搭棚,打眼放炮、揮鍬攉煤,漆黑髮亮的煤炭,便順著皮帶溜子輸送到礦車裡,而後輾轉運往各地。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我赴首都北京探親,在車水馬龍的天橋大街,看見一幅長長的紅色巨幅橫額,上書“學習撫順勝利煤礦,趕超撫順勝利煤礦,建設偉大社會主義!”我作為撫順人民中的一員,感到萬分的榮幸和自豪。

舉世聞名的西露天礦,南倚千台山麓,北臨渾河碧水。東西長6.6公里,南北寬2.2公里,礦坑總面積10.87平方公里,最終開採垂直深度478米,為水平下398米。迄今已經為國家生產煤炭2.7億噸,油母頁岩富礦5.1億噸。據說,西露天礦坑總容積與大夥房水庫最大庫容相差無幾。也就是說,將大夥房水庫正常年景的全部蓄水,裝進西露天礦坑,也就剛好持平而已。從中可見,西露天礦坑是何等的宏偉、何等的壯觀了。

1958年2月13日上午9時許,春光乍洩,微風和煦。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風塵僕僕地來到撫順西露天礦。毛主席在煤雕展覽廳,仔細端詳煤雕精品“大肚彌勒佛”。只見這位布袋僧,右手握一柄長扇,左手持一串佛珠,慈眉善目、笑逐顏開,一副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的模樣。毛主席摸摸它光光的腦門,拍拍它圓圓的肚子,風趣地說:“大肚佛,光吃飯,不幹活,我們可不要學它噢!”毛主席在聽取礦領導的工作彙報後,語重心長地說,要在搞好煤炭生產的前提下,加強煤炭的綜合利用。

稍後,毛主席健步走上參觀臺,憑欄眺望獨佔亞洲鰲頭的十里礦坑。這位率領紅軍爬雪山、過草地,衝破蔣介石反動軍隊的圍追堵截,完成兩萬五千里長徵壯舉的一代英傑;這位運籌帷幄,叱吒風雲,指揮千軍萬馬,擊敗國民黨反動派幾百萬大軍,獲得全國勝利的一代偉人;這位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的一代領袖,面對這一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景象,也不得不發出“大鵬扶搖上青天,只瞰煤海半個邊”的讚歎!

王连仲:抚顺煤矿博物馆参观记

從此,每年的2月13日,便成為撫順礦工的盛大節日。“翻身不忘毛澤東,幸福感恩共產黨”,這是廣大礦工的共同心聲。領袖的關懷和囑託,極大地激發了撫順煤礦幹部、工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各個煤礦均掀起了比、學、趕、幫、超的競賽高潮。不僅湧現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而且煤炭產量也連續創造歷史最高記錄。

孰料,正當撫順煤礦上下大展宏圖之時,長達十年“文革”的疾風暴雨不期而至。以似是而非的政治口號,代替客觀存在的經濟規律,撫順煤礦與其它各行各業一樣,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折和劫難,煤炭生產每況愈下,廣大幹部和工人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期盼著這片烏雲早日散去,還神州大地一個清明圖景。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召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將工作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撫順煤礦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同火山一樣迸發出來。他們藉助改革開放的春風,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對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作了調整,在科學管理和搞活經營上下了一番苦功夫,使飽受創傷的老礦煥發了勃勃生機。

2001年9月29日,由撫順礦務局改制組建了“撫順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撫順煤礦開採迄今正好是百年節點,同時也是二十一世紀的開局之年。此刻,撫順煤礦面臨煤炭資源枯竭的嚴峻挑戰,龍鳳和勝利兩大煤礦已經停產。跌宕起伏的際遇,化蛹成蝶的陣痛,鑄就了“撫礦人”忍辱負重、知難而進和堅韌不拔的品格。

在黨中央的統一號令下,撫順礦業集團義無反顧地走上了資源枯竭型城市轉產轉型的道路。整個礦區上下攻堅克難,奮發圖強,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仗。他們立足現有資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力推進以油母頁岩綜合利用為核心的系統工程,力爭煤與非煤同步發展,形成以煤炭、頁岩油、礦山機械和煤層氣為主,發電、造紙、建材、地產、運輸、供電、醫療、旅遊多頭並舉,使其非煤產業比重達到70%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同心多元化能源企業,實現了難能可貴的“華麗轉身”,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雙飄紅,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從而使撫順這座具有百年曆史的老礦,在困境中重新崛起,在浴火中獲得新生。

當前,撫順礦業集團正在大力發展以資源利用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緊密圍繞“煤——電——熱——紙”和“油母頁岩——油母頁岩煉油——頁岩油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鏈,本著落地一批、建設一批、謀劃一批的思路,穩步推進企業轉型升級。

撫順曾經是共和國煤炭工業的搖籃,而現在撫順煤礦則是資源型城市轉型的一面旗幟。

撫順礦業集團這艘巨輪,正在乘風破浪,義無反顧,勇往直前,駛向更加輝煌的彼岸......

我乘坐電梯輕而易舉地登上有十層樓高的瞭望塔。雖然受到視線的限制,只能看見西露天礦坑的“冰山一角”,但是,璀璨的天光,飄溢的雲影,將礦坑襯托得更加神奇、深邃、空靈和妖嬈。那層層疊疊的盤道,優美圓潤的曲線,流光溢彩的色調,宛如蒼穹之中行星運行的軌跡。運輸軌道恰似一條條見首不見尾的長龍,靜靜地匍匐在往復迴旋的十八道盤上。一列列運送油母頁岩的電鐵列車,沿著盤道東西往復盤緣而上,成為一道十分罕見的靚麗圖景。在西南一隅的掌子面上,隨著悶雷般的排炮響起,霎時崩雲裂霧直衝天宇,爾後烏金墨玉回覆大地。等到煙消霧散、回覆平靜之時,一臺臺剷車揮動著鋼鐵臂膀,將被譽為“太陽石”的煤炭裝上車,那一輛輛自翻重型載重汽車,組成一條長蛇陣沿著專用線路向上攀爬......

此刻,我視覺受到的巨大沖擊,我心靈受到的強烈震撼,絕不亞於站在西坡坡頂,俯瞰長白山天池神秘莫測的情境;絕不亞於站在哀牢山巔,觀賞元陽梯田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的傑作——中國最美的山嶺雕刻的感受;絕不亞於站在華山千尺幢眺望千溝萬壑、飛瀑流泉的景象;絕不亞於站在三峽大壩之上,遠視大江東去、一瀉千里的氣勢。

如果說古代愚公移山祗是一個催人勵志的神話,那麼,撫順礦工一代又一代,前仆後繼,日夜兼程,一鎬一釺,挖山不止,不僅把高山削為平地,並且營造出一條驚世駭俗的大峽谷,將虛無縹緲的神話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

當我走出撫順煤礦博物館時,太陽已經緩緩升上中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