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革命聖地延安的標誌和的象徵,它凝聚著人們對延安的無比嚮往

  • 想必很多人還能記得中學課文裡“幾回迴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這句詩,賀敬之的這首《回延安》抒情詩感情真摯,酣暢淋漓,讀來令人蕩氣迴腸。它凝聚著人們對革命聖地延安的無比嚮往與憧憬以及對寶塔山的無限眷戀與仰慕之情。

它是革命聖地延安的標誌和的象徵,它凝聚著人們對延安的無比嚮往

從清涼山上觀寶塔山全景。

它是革命聖地延安的標誌和的象徵,它凝聚著人們對延安的無比嚮往

從清涼山上觀寶塔山。

  • 寶塔山,位於延安中心城區東南方的延河之濱,海拔1135.5米,為周圍群山之冠。寶塔山融歷史文物和革命遺址於一身,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登臨其上,可鳥瞰延安整個城區風貌,盡覽高原風光,使得無數遊人無不由衷感嘆:“只有登上了寶塔山,才算是真正到了延安。”

它是革命聖地延安的標誌和的象徵,它凝聚著人們對延安的無比嚮往

從清涼山上觀摘星樓。

它是革命聖地延安的標誌和的象徵,它凝聚著人們對延安的無比嚮往

寶塔山上的峰火臺。

  • 寶塔山古稱豐林山,宋時改名為嘉嶺山。因山上有塔,故現在人們習慣稱之為寶塔山。寶塔山上視野開闊,林木豐茂,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歷史文物和現代革命文物星羅棋佈,交相輝映。山頂寶塔高44米,始建於唐,現存寶塔為明代建築。是橫截面為八角形的樓閣式九層磚塔。在塔旁邊還有一口明代鑄造的鐵鐘,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後,曾用它來報時和報警。除寶塔、鐵鐘外,山上還有宋代摩崖石刻、烽火臺、摘星樓、日本工農學校舊址、嘉嶺書院等文物古蹟及長達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等景觀。

它是革命聖地延安的標誌和的象徵,它凝聚著人們對延安的無比嚮往

塔底層其中一拱門門額上刻的“高超碧落”四字。

它是革命聖地延安的標誌和的象徵,它凝聚著人們對延安的無比嚮往

塔底層其中一拱門門額上刻的“俯視紅塵”四字。

  • 寶塔是歷史文化名城延安的標誌性建築物。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後,寶塔山又成為革命聖地延安的標誌和象徵,建國後,國務院將延安寶塔納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延安革命舊址之列。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幣二元券正面圖案為“延安寶塔山”。中華人民共和國1955年頒授的獨立自由勳章,核心圖案就是寶塔山。

它是革命聖地延安的標誌和的象徵,它凝聚著人們對延安的無比嚮往

遠觀寶塔全景。

它是革命聖地延安的標誌和的象徵,它凝聚著人們對延安的無比嚮往

寶塔山夜景。

  •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經常出現在詩人、畫家的筆下,人們歌頌寶塔,眷戀寶塔,實際是在懷念延安歲月,歌頌延安精神,緬懷黨和人民軍隊在延安時期的革命歷程和豐功偉績。

它是革命聖地延安的標誌和的象徵,它凝聚著人們對延安的無比嚮往

在寶塔山東邊山頭上的摘星樓。

它是革命聖地延安的標誌和的象徵,它凝聚著人們對延安的無比嚮往

寶塔全景。

  • 寶塔山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也是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之一。

它是革命聖地延安的標誌和的象徵,它凝聚著人們對延安的無比嚮往

摘星樓特寫。

它是革命聖地延安的標誌和的象徵,它凝聚著人們對延安的無比嚮往

在秋色映襯下的摘星樓。

  • 明延安知府顧延壽在詩中曾這樣描繪寶塔山:“嘉嶺疊疊椅晴空,景色都歸西照中。塔影例分深樹綠,花枝低映碧流紅。幽僧棲跡煙霞塢,野鳥飛歸錦繡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