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冷知識?

安徽城史

阜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冷知識?安徽城史來來回答。


1.阜陽城市名字的來源並非山南水北,官方解釋阜為高大的土丘,陽指在水之北。阜陽城市都不符合這個條件,具體原因現在還存在爭議。

有說法是源於阜陽境內的阜陽侯國(現臨泉黃嶺),清朝時皇帝取吉祥之意,將阜陽置名阜陽,流傳至今。

2.古潁州西湖並不在西湖鎮境內,阜陽生態園才是在古潁州西湖遺址上建設的,湖區歷經多朝淤塞,現只存會老堂幾個古建築。

3.現潁州西湖原先叫三十里河。

4.三十里鋪、十三里河、四十里鋪等地名都是根據距離阜陽古城距離而得名的。

5.現潁州西湖——三里灣段泉河是人工擴寬而成,潁泉區老泉河才是最初的泉河故道。

6.民國臨泉建縣前曾選三地為縣城備選方案,分別為長官、楊橋、沈邱(現臨泉),最後選在沈邱建縣,臨泉老街就是最初的縣城。

7.界首原名界溝,後因潁州、陳州兩地交界(也有說安徽、河南交界)的首鎮,改名界首。

8.阜南是新縣,阜陽境內最年輕的縣城。

9.阜陽大潤發附近古代都是義地,埋死人的地方,老阜陽人都不願意去的地方,現在成了阜陽最繁華的地區之一。

10.三角洲公園的萬人山是挖泉河時紀念而得名。

11.插花名字由來是因為救過光武帝劉秀的一女子而得名,現在成了牛肉湯的代名詞,有點尷尬哈。

12.阜陽地區很多跟光武帝劉秀有關的地名,光武、插花、謝集(傳說劉秀卸盔甲的地方)等等地名。


讀者知道其他的阜陽冷知識,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與其他讀者交流溝通。

安徽城史,從另一個角度瞭解安徽城市的前世今生,更多精彩,關注安徽城史。


安徽城史

看其他人都說了那麼多,我就寫點兒我知道的他們沒說的吧。

亳州之前是阜陽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亳州是阜陽地區下轄一個縣,那時還叫“亳縣”。一九八六年始改縣為市,稱亳州市,但仍歸屬於阜陽地區。1986年3月國家撤銷亳縣建立亳州市,但其隸屬關係和轄區不變。1998年2月亳州市歸省直接管轄。2000年5月設立地級亳州市,管轄三縣一區,分別為:蒙城縣,利辛縣,渦陽縣和譙城區。

雖然亳州不再屬於阜陽管轄,但兩市的聯繫緊密,區號都為0558,所以兩市用戶之間打電話屬於市話。在交通運輸方面,亳州汽車運輸公司仍屬於阜陽汽運集團!因此,亳州和阜陽一直有著很深的淵源。

姜子牙是阜陽臨泉的


大家應該都聽過“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沒錯,就是姜子牙,他是臨泉姜寨的。

1958年,阜陽地區臨泉縣姜寨在挖涎河時,在姜寨集東首二里處的涎河邊,挖出一塊巨型石碑,上面刻著“姜尚故里”四個大字。

一些歷史學家首先根據史料確認姜尚為上古呂國人,而上古呂國就在今河南省新蔡縣境,姜子牙的故里就在今安徽省臨泉縣西部緊靠新蔡的姜寨鎮。隨後,姜子牙的故里在姜寨也得到許多歷史學家首肯。


人生之路慢慢長

阜陽人口眾多,安徽省第一人口大市,總人口約1061.5萬人。

阜陽經濟處於安徽省前列,地理位置優越,人口眾多,面積大使其其經濟處於穩定發展狀態,但支柱性產業較少,高校僅四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