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土城之旅

土城,这座赤水河畔的小镇,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十八帮的故事在历史的尘埃中如梦似幻,九十岁的袍哥唾沫横飞,身临其境地讲述那些悠远的江湖故事。

盐帮号子茶楼酒肆纤夫背客商贾往来不,明清时期的土城,在黔北商业文明史上写下厚重的一笔。

千年古镇土城之旅

这座小镇因盐而生,因河而灵,因那段光辉的红色记忆变得更加绚烂多姿。今天,带大家一起走进千年古镇——土城

千年古镇土城之旅

01

古道悠悠,

说盐运商贾

千年古镇土城之旅

川盐入黔

贵州素不产盐,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只能从邻近的四川运来。由于交通闭塞,运输困难,成本太高,价格自然就高昂。于是就有“

斗米斤盐”的说法。

土城古镇位于赤水河古盐道上,是古时"川盐入黔"的重要码头和集散地。古镇同时还是享有盛誉的酿酒中心之一。历史上四方商贾云集,形成了古镇浓郁的商埠文化底蕴。

千年古镇土城之旅

千年古镇土城之旅

今天传统街区内不仅保留了"前店后宅"的历史格局,更有盐号、船帮(王爷庙)、宋代酒窖、古驿站、茶旅馆、"张半担"宅等一系列凸显古镇商埠文化的历史遗存。土城至今保留着盐号遗址,从其建筑规模和格局,仍可窥见当时的鼎盛气象。

千年古镇土城之旅

02

玄虚构屋,

说建筑内涵

土城的建筑是很有特色的,依山就势,在高低不一的赤水河岸坡地上创造了一个个建筑奇迹。或悬虚构屋,临坎吊脚,取"天平地不平"之势;或土城古镇依附悬崖,陡壁悬挑,"借天不借地",有"凌空飞绝壁"之感;或利用边角,加设坡顶;或因地就势,增建梭屋……灵活、艺术地构成了婀娜多姿的山地独特建筑风貌。

千年古镇土城之旅

古镇传统建筑充分注意到当地盛产竹、木、土、石等地方材料,因此建造中宜竹则竹、宜木则木、宜土则土、宜石则石。房屋的勒脚、基础、堡坎广泛地利用条石、块石、片石砌筑,房屋的墙身广泛采用"穿斗夹壁墙"的竹木构造体系,屋顶则采用小青瓦铺盖,使得传统建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

千年古镇土城之旅

古镇传统建筑以大量的"

中国固有形式"为主,但也不乏一些经典的"中西合璧式"近代建筑,例如土城会议旧址、土城小学、船帮公会(王爷庙)等。

03

江湖悠远,

说袍哥文化

一身青色长袍,一顶黑色礼帽, “袍哥”江湖与镌刻在土城砖瓦之间的人文痕迹、与汇聚民间智慧的“十八帮”文化、与流淌着红色历史的赤水河,一起潮起潮落,成为土城独有的千年文化。

千年古镇土城之旅

走进“土城袍哥”堂口,堂屋正中供奉着关公关二爷,墙上挂着“袍哥会”入会规矩、袍哥历史、袍哥贡献等字框。现年已 95 岁高龄的罗明先每天会坐在堂口处,给来往的游客讲述土城历史以及“袍哥”的江湖事,被当地人称为“城文化的活化石”。

千年古镇土城之旅

罗明先 12 岁便随着父亲和哥哥加入了“袍哥会”,成为“袍哥”一员,“袍哥”的存在,就是没有任何报酬的为在外之人或者当地百姓解决各种问题,做的都是行侠仗义、惩奸除恶的事,“袍哥”的江湖地位在民间非常高,很受人尊敬。

千年古镇土城之旅

虽已 95 岁,但罗明先每天仍然要在土城内四处“闲逛”。到茶馆喝喝茶,和街坊领居打打牌,偶尔还会在“土城袍哥”堂口外耍几下“练家子”。属于“袍哥”的江湖消失了,但耄耋之年的罗明先留在了土城,将“袍哥”的江湖以讲述的方式继续“走南闯北”。

04

正道沧桑,

说红色历史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土城是一渡赤水的主要渡口,并在青杠坡与国民党川军展开激战,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

千年古镇土城之旅

土城青杠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打的第一仗,是四渡赤水的发端之役,是共产党军事史最能展现领导人英雄气概的一幕——中国共产党后来的两代领导核心、三任国家主席、一任国务院总理、五任国防部长、八位元帅、一百多名将军,当时全部集中在一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葫芦形隘口中鏖战,三任国家主席、五任国防部长、七大元帅、150多位将军,全部集中的这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葫芦形隘口中鏖战。

千年古镇土城之旅

土城也被称为“中国博物馆最多的古镇”,土城镇拥有13座博物馆,星罗棋布的13个馆构成小镇博物馆群,成为古镇上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千年古镇土城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