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家企業瓜分25張路測牌照 國內兵分兩路發力自動駕駛

5月14日,深圳市唯一的自動駕駛路測牌照花落騰訊,自動駕駛由當年的一個噱頭漸漸的走進了我們的視線。

13家企業瓜分25張路測牌照 國內兵分兩路發力自動駕駛

▲上圖為騰訊的自動駕駛汽車

在政策和人工智能的雙重驅動下,越來越多的的廠商拿到了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到目前為止,國內已經有4個城市發放了25張自動駕駛路測牌照,那麼這些牌照到底被哪些企業捷足先登了呢?下面我們盤點一下。

國內自動駕駛路測牌照信息彙總

13家企業瓜分25張路測牌照 國內兵分兩路發力自動駕駛

▲上表為國內自動駕駛路測牌照詳情

由上表可以看到,除了深圳,北京、上海和福州也都發放了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其中北京發放了7張,上海發放了4張,重慶8張,福州6張。

有意思的是,寶馬作為唯一一家外資企業,也在中國拿到了路測牌照,不得不說寶馬在歐洲累積了50多萬公里的自動駕駛里程終於有用武之地了。

企業發展智能駕駛兵分兩路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廠商發展自動駕駛分兩個大方向,一個是基於ADAS往上研究的智能駕駛,我們稱之為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大多數的傳統汽車廠商都熱衷於這個方向,比如長安汽車、吉利汽車。

相比之下,傳統汽車廠商在機械方面的硬件優勢明顯,互聯網汽車在人車交互等軟件方向優勢明顯。

L4等級的自動駕駛系統有一個特點,就是必須要有學習功能的車載電腦系統,從而實現高度自動化,在這方面騰訊、谷歌等互聯網公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13家企業瓜分25張路測牌照 國內兵分兩路發力自動駕駛

各車企發力方向不一 商用車領域值得看好

事實上,考慮到我們的用車環境,商用車發展自動駕駛要比乘用車更有優勢。

相比之下,某些商用車的用車場景要比乘用車更簡單,它只是把人或者貨物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路線單一。因此在物流園區,礦山,港口等場景下,商用車的價值就凸顯出來。

13家企業瓜分25張路測牌照 國內兵分兩路發力自動駕駛

▲上圖為福田自動駕駛卡車

基於此,我們可以把自動駕駛卡車應用於環衛和智慧物流,把自動駕駛公交車應用於旅遊景點觀光和大學校園。所以我看好商用車領域的無人駕駛更早投入使用。

路測牌照發放之後,各大廠商紛紛秀出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隨著路測的逐步推進,自動駕駛技術會越來越成熟。但是路測也僅僅是實現無人駕駛的開端,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發展無人駕駛,不僅需要政策支持、廠商努力,還需要消費者的監督與鼓勵。未來已來,但是不要盲目樂觀,謹慎前行,才能擁抱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