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明明家裡的櫃子是足夠的,但是還是感覺東西沒處安身;明明把東西收拾得整整齊齊的,但總是找不到想要用的東西。而且東西收拾好後,過不了多久,屋子看起來仍然是亂糟糟的。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1

就近收納縮短動線

規劃全屋收納的第一步,應該是按照你的生活動線,分區清點需要用到的物品,簡單來說就是整理出“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要用什麼東西”,比如進門我們需要換鞋、放鑰匙、包包等,那麼進門的玄關就需要有鞋櫃、換鞋凳,掛鑰匙、衣服、包包的掛鉤。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設想好生活的場景,這樣你就知道家裡到底有多少東西需要收納。算好放置這些物品需要多大的位置,提前做好規劃,東西就不會無處安身了。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然後將這些物品對應分散收納在全屋各處,使用場所就是收納場所。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就近收納還有個好處就是你會知道相關的東西一定在這個區域,確保所有東西都有它專屬的位置,就不會出現“明明記得家裡有這個東西,卻怎麼都找不到”的情況。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比如洗衣機旁邊就應該有收納洗滌用品的位置,把洗衣服要用到的洗衣液、消毒液、柔順劑放這裡,打掃要用到的毛巾也可以放這裡。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又比如在櫃子很多的廚房裡,灶臺下面的底櫃就應該放鍋具鍋鏟,炒菜的時候隨手就能拿到。其他區域也是如此,東西放得越近,收納越輕鬆

2

最常用的要隨手就能拿到

家裡怎麼收都是亂,除了沒有留足收納位置、收納動線太長之外,物品沒有擺放在合適的高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物品擺放的位置應該按照使用的頻率來決定,常用物品要伸手可及,重的東西往下放,輕的東西往上放。

所以我們應該先按使用頻率給物品分個類:

  • 最常用的:要不彎腰不踮腳不伸手就能拿到,比如客廳的紙巾、遙控器、充電器等等。

  • 較常用的:要最方便拿取,比如藥箱、指甲剪等等。

  • 儲藏的:不常用的,可以放在櫃子的高處和低處,比如換季的被褥。

  • 展示的:就是擺著不會碰的,比如植物、藝術擺件等。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這個很多分格的衣櫃,最常用的包包護膚品放在中間的大格子裡,展示照片放在最裡面;較常用的小物和衣服放在伸手可以拿到的位置;不常用的帽子旅行袋放到最高的儲藏位。

想要收納狀態不反彈,就要保證拿取動作最簡單,根據使用頻率放到合適的高度。

下面這些尺寸可以在設計收納位置的時候作為參考:

  • 人手能碰到的高度:身高 x 1.2

  • 視線的高度:身高 x 0.9

  • 常用物品放置的高度:離地0.6-1.8m

  • 儲藏物品的高度:離地1.8-2.4m以及0.6m以下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以自己的頭腰為標尺

簡單點來說,可以按照「頭腰原則」,即最常用的物品都放在腰部以上,頭部以下的位置。

按照這個原則,以廚房為例,常用的碗和盤子等餐具和刀具都放在腰部至頭部高度之間的擱板上。不太常用的用箱子裝起來,分門別類地置於頂部的盒子裡。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常用的放在腰以上頭部以下

這樣常用的物品都在身體能夠到的範圍內,不需要藉助其他工具,伸手就能輕鬆拿到。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輕鬆方便

3

根據物品尺寸分隔收納

很多人家中櫃子很多,東西卻還是沒地方放,其實都是因為沒有把儲物位置充分利用好,造成了大量的空間浪費。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沒有分格造成空間浪費

根據物品尺寸設計收納位,分割空間,讓收納空間翻倍。這對於垂直空間的利用特別有效。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緊湊的分層

把櫃子分隔出不同寬度的層數,把尺寸一樣同類物品放在同一層裡,榨乾櫃子的每一釐米。

比如放了鞋櫃和衣櫃,看看下面這個正確示範: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中間一列間隔是比較寬的,放女主人的高跟鞋,靴子;右邊一列間隔比較窄,放單鞋和男主人的皮鞋;留出一格窄的放孩子的鞋。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不同長度的衣物分開懸掛,短裝下面的空位可以再添置抽屜把它利用起來。

而零碎物品都用小收納盒放好,像下面這種組合收納盒也是非常好的解決辦法。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4

淺收納擺放原則

很多人在做櫃子的時候,進深做到45cm以上甚至60cm的深度,東西前後排了三四排,後面的東西都被擋住了,每次要拿裡面的東西都要先把前面的東西拿出來,還很容易忘記裡面放了什麼。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中間的杯子分了3排放置,裡面的很難拿出來

將進深設計得更淺,比如20cm、30cm就足夠,一般40cm的進深已經可以放下家裡90%的物品。

選30cm比較適中,看似很淺,卻是可以容納任何物品的尺寸。A4大小的文件、雜誌也正好可以放入。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物品放置不要擺兩排以上,這樣所有東西都一目瞭然,易找易拿,也可以防止亂買東西和過量儲存,不要被物品侵佔人的活動空間,住起來更寬敞舒服。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如果小物要擺超過2排,最好配上有拉手或者把柄設計的收納筐,裡面的物品也容易拿出來。

5

統一容器,有藏有露

東西都定好位了,最後要做的就是保持視覺整潔,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藏八露二”。

把80%的物品藏起來,只露出20%可以用來展示的物品,主次分明。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只露出好看的20%,其他都用櫃門遮起來

如果想把物品隱藏起來,有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用“變色龍原則”,即選跟背景色一樣的容器。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選白色的櫃子,關上之後完美融入大白牆中;白色收納盒也融入了櫃子本身。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感覺強迫症都被治好了

用同系列的收納盒,將物品分門別類地收好 ,相關作用的放在一起,再用標籤標記好。

調料、粉狀物、乾菜等食材和幹物,可以分裝在透明的瓶子裡。一來顏值高,看著舒服;二來還能隨時掌握餘量狀況,對自己的廚房狀況瞭然於心。

一個科學的收納規劃,勝過千萬個收納技巧~

▲顏值和實用性兼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