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穩金融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的關鍵

夏斌:穩金融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的關鍵

從歷史的角度看,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都對經濟產生了嚴重的破壞,導致發展停滯。而我國前幾年發生的“錢荒”、“股災”和匯市波動等種種跡象顯示我國目前已進入風險易發高峰期。如果局部金融風險得不到及時控制,極易形成系統性風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譽所長、國務院參事夏斌認為系統性風險具有不易察覺、預測困難、傳染迅速等特徵,而維護金融穩定就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的關鍵。2017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在集體學習時指出:“金融穩,經濟穩”,穩金融即貨幣供應適當穩健。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把切實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堅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縱觀世界,1982年的拉美債務危機、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都對經濟社會破壞嚴重,導致發展停滯。

2008年後,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沖擊,我國推出了新增4萬億元投資的“一攬子”計劃,強化依賴債務擴張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

2013年年中出現的“錢荒”,2015年出現的“股災”和匯市波動,2016年房價的大幅上升,種種跡象顯示,我國已經進入風險易發高峰期。

局部金融風險如果不及時防控,極易積累形成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有什麼特徵?它會導致怎樣的嚴重後果?

一、系統性風險的特徵和危害

系統性風險的特徵是什麼?瞭解這個特徵,可能對於這個風險問題的認識就深刻了。

1、系統性風險,難以預測,並且傳染快。

我們說短期內一個企業債務會不會違約,從財務報表、從資產負債等等可以預測,但是一個社會有沒有系統性風險,就難以預測了。就像我們說中國有沒有泡沫?媒體上、報紙上有專家們經常在討論,國際上也在說,泡沫只有破的時候,才知道有泡沫,泡沫不破都不承認有泡沫。

那麼我就想說,個體風險和系統性風險要分析,要把這問題看透看清楚,確實不容易,特別是系統性風險問題。而且系統性風險關鍵就是傳染快。

剛才我們有一位朋友說身邊的風險,大家記憶猶新,過去時間不長,剛剛兩年多一點。股災多快,還在六千點、一萬點,突然幾天內一下子在熔斷機制的催化下發生了股災。多少人一下子股票賬戶上的錢,有的三分之一、有的攔腰一半、有的滅頂之災都有。

傳染快,因為貨幣運動是個支付鏈,你跟它有關,它跟它有關,只要一個支付鏈一斷,總量貨幣不變,馬上支付鏈就中斷了,只要是負債方資金斷了,接下來馬上出現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一出,就立刻會影響到第三方、第四方、第五方金融機構。

2、系統性風險很隱蔽

第二就是隱蔽性。往往在系統性風險沒爆發前,是不容易感覺的,而且如果貨幣是持續松下去,它就更不容易爆發風險。所以它這個隱蔽性,關鍵是和貨幣的緊與松相關。

所以我想說的就是我們為什麼要重視。第一,我們感覺這個貨幣多發了一點。第二,貨幣的問題有時候看不出來,特別是系統性風險它不容易看出來,它有隱蔽性特點。如果一旦發生又傳染很快,所以中央一直是居安思危的。

2017年初,中央提出穩中求進的時候,就非常明確地提出,要處理一批金融風險,要釋放一批風險。

二、穩金融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的關鍵

2017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在集體學習時候指出,金融穩,經濟穩。反過來說金融不穩,經濟是穩不下來。什麼叫穩金融,起碼是貨幣供應要適當、要穩健。所以說金融穩,經濟穩。中央進一步提出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次提得那麼高,要切實把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十九大報告中佈局2018年到2020年這三年,黨中央把這個三年佈局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要完成這個決勝期的任務,其中提出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的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而經濟領域這麼多事,國企改革、股市、金融監管、中小企業融資方方面面很多很多,中央就專門講要化解重大風險。

2017年12月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又進一步明確指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重點是什麼?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更加明確不是其他風險,就是防範和控制金融風險的爆發,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