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斤斤计较的样子,真的好丑

初中时,听说有位同学,不想让室友喝自己打回来的水,每天都会往自己的水壶里吐口水。

高中时,同学拿了几颗核桃,用教室门缝夹碎了吃。我第一次见这种操作方法,好奇地想试试,结果把一颗核桃夹的没法吃了。同学念叨了好几次,让我赔她的核桃。

工作后,也有同事为了谁多给谁买了个包子,谁请谁吃了碗面而发生争执。

那个吐口水的同学,还好我那时不住校;那个让我赔核桃的女孩,我还了一大把核桃给她;而那个计较一个包子钱的同事,我从不敢应他的约去吃饭。

你斤斤计较的样子,真的好丑

有的人,计较的是金钱;而有的人,计较的是所有。

老爸在部队时,有一位室友,和我那位初中同学一样,也往自己的水壶里吐口水;扫地时,从来都只扫自己床边的一点点地方。

学生时代,有些成绩好的同学,每次有人向他们请教问题时,就推脱说自己不会。不知是怕别人会得比自己多,还是怕给别人讲解习题会浪费自己时间。

我一直在想,有一种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我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变成他们那样。做人,格局一定要大。

1.别计较那么多

①坚信“我可以”

前几天跟两个90后小妹妹吃饭,她们流露出了跳槽的想法。

果果说,她觉得已经在现在的岗位上做了一年,很多事情都熟悉了,如果再换工作,就意味着要放弃现有的一切,全部重新开始,所以有些纠结。

我说,如果你非常喜欢现在的工作,也觉得这个职业很有发展前景,那就踏实工作;如果不是,那就趁着年轻,又是单身,可劲儿地折腾吧!

才工作了一年,为什么要给自己设限?我的前同事,同一个岗位上做了四年,最后都跳槽了,也没见她有什么留恋的。

《天堂电影院》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另外一个城市的工作。那时的想法很简单,我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同一个城市,我要换一个地方,换一种生活。

现实却总是比理想骨感的多,毕业五年来,我经历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每一次遇到挫折,我都会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努力向所有人证明,我比你以为的更好。

因为爸爸一直教育我,要用实力说话,别人才会真的尊重你。所以我总能在低谷之后,收获惊喜。

永远不要自我设限,永远不要说“我不能”,而要说“我可以”!

《论语》中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②不做“小气鬼”

我的工作,经常跟人和钱打交道,所以也见证了,人对钱财的执念,可以到哪种程度。

为了1分钱,咄咄逼人质问不休;为了10块钱,拍案而起破口大骂;为了抢到免费发放的小手袋,头发花白的老人会从马路对面冲过来;为了领到免费小礼品,有人穿上又脱了外套还变换发型反复进出……

几乎每次看到类似的情况,我都会忍不住说一句,格局太小!

当你已经步入中年,还要为了大街上的免费礼品与人争抢,还要为了蝇头小利费尽心机,还要为了个把块钱风度全无,难道不可悲吗?

或许你并不缺钱,但你就是不想放弃一点点“权益”。

可惜的是,总有一天,你的幸福指数,会被你的斤斤计较慢慢消磨殆尽。

2.多看看他人的长处

某入职不久的北大高材生,就华为的经营战略问题写了一份万言书,结果被任正非讽刺他有精神病,直接辞退。

就像人无完人一样,企业也会存在形形色色的问题。但像华为这样的大企业,能发展到如今地步,一定是有过人之处的。

如果你知道盯着别人或是公司的缺点,总是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并不能说明你洞察力非凡,反而会显得你心胸狭隘、目光短浅。

我们常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你学着用善意的眼光看待他人,以学习的姿态与人交流时,你会感受到许多正能量,而不是活在抱怨中。

3.主动意识

单位里同时来了两个年轻人。

小A性格活泼,对谁都笑眯眯的,只要自己能帮上忙的,基本上都义不容辞。

小B则喜欢独来独往,几个月了,连单位里的人都没认全。

有一天,单位里发福利,每人几箱水果。小B把自己的那份领到便走了,小A 却从一开始就帮着大伙儿分发,还替几个住在单位里的女同事,把东西搬到宿舍里,跑了一趟又一趟。

周末临时有事,领导给小B打电话,想让他来加会班,他编了个借口推脱了;小A却一口答应,兢兢业业地加了两天班。

渐渐的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小A在单位里颇受欢迎,小B却是另一番光景。他只觉得大家都偏爱小A,却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年终考评,小A名列前茅,奖金足足是小B的一倍多。

小B心理不平衡,便辞职了。他总觉得在这里过得不开心,不受重视,无法融入集体。小A在他眼里,成了会讨好领导的“马屁精”,而自己,却是耿直的“受害人”。

有时候,吃亏是福,当你想要索取的时候,先想想自己有没有付出过。

气质、内涵、格局,这些看似无形的东西,却能从细节上,展现出人的内在。想要成为有气质、有内涵又有格局的人,就少一些得失心吧。

毕竟,你斤斤计较的样子,真的很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