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保退得多,保費就漲了?

退保,是所有投保人一項最最基礎的權利。

當你購買一份保險後,你又後悔了,你就可以選擇動用退保的權利,沒人有阻止你的資格。

當然,猶豫期內退保和猶豫期後退保,結果大不一樣。

  • 猶豫期內退保,投保人基本不會有經濟損失,除了部分保險產品退保可能會收10元工本費。
  • 過了猶豫期再退保,投保人只能拿回當年度的現金價值。尤其在頭幾年,現金價值遠小於所交保費,投保人將承受較大的經濟損失。

退保這個動作很簡單,給保險公司打一個電話,填一張退保申請單,就可以順利退保了。

可是,在這個簡單動作的背後,卻有著經濟聯動反應,可能會引發“蝴蝶效應”,甚至導致你之後購買其他保險時保費變貴,這是為什麼呢?

退保退得多,保費就漲了?

退保有可能引發“蝴蝶效應”

退保是怎麼影響著我們的保費?

保險的最大功能是為了轉移風險,其實保險公司在運營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風險,比如違約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市場環境風險等,還有一個保險公司特有的風險:定價風險

很多人知道,絕大多數保險產品採取“三差”定價,即死差、費差、利差。

簡單地說,就是保險公司在開發設計一款產品時,精算師會根據經驗表和歷史經驗數據,假定一個預期死亡率、預期費用和預定利率。之後,拿實際死亡率、實際費用和實際投資利率比較一下,就知道保險公司這款產品是否盈利了。

當出現實際死亡率低於預期死亡率、實際費用低於預期費用、實際投資收益率高於預定利率的時候,這張保單就是盈利的,反之則是虧損的。

退保退得多,保費就漲了?

“三差”益使得保單盈利

因此,保險公司在設計保險產品時,需要對所作出的定價假設慎之又慎,承擔相應的定價風險。

但是,還有一個叫做“保單持有人行為風險”的因素,我們往往會忽視。最常見的就是投保人停止繳納保費或者退保。

當發生投保人退保時,保費支付行為即停止,這意味著保險公司未來收入流終止,此外還需要支付退保金。而一份保單,一般需要5-7年的時間才能開始盈利,過早退保將導致保險公司無法收回開單成本,造成巨大損失。這也是為什麼保險公司會極力阻止你退保的原因。

為了減少損失,保險公司除了可以通過限制退保金來達到減損的目的,還會在產品設計時考慮一定的保單失效率。失效率會設定在多少,精算師就要結合這家保險公司歷史的保單退保率進行考量了。

退保退得多,保費就漲了?

保單失效率所進行的假設

保單退保率越高,保險產品設計時假設的保單失效率也就越高,導致保費也會越高!

因此,你不經意間的退保行為,就會引起該保險公司未來保費的上漲。當然,這個傳導的過程是非即時的,還需綜合其他定價假設的變化情況,才能最終影響保險產品的價格。

我是保險觀察,一個客觀、專業、有溫度、有態度的保險自媒體。請關注我,讓我把專業帶給你!如果有任何保險問題,歡迎諮詢!

退保退得多,保費就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