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之後,又一山東企業造假!

導語:昨天,銳眼哥寫了山東青島知名上市公司海爾集團宣傳造假事件《海爾造假》,引發了網友強烈反響。

同為山東省內上市公司,位於煙臺的臺海核電最近也被曝出造假事件。與海爾宣傳造假不同的是,臺海核電是性質更嚴重的隱瞞關聯交易和財務報表造假。

臺海瑪努爾核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海核電”)主營業務為生產和銷售核電專用設備,2014年實現借殼上市。

但是最初的最初,臺海核電的想法是獨立上市。2011年3月,臺海核電向深交所創業板正式遞交IPO申請。

但是,因不滿足業績增長要求,臺海核電在2013年年初被迫撤銷IPO申請,3年多的上市路走到終點。

獨立上市遇阻後,臺海核電開始另謀出路,借殼上市成為它接下來的方向。

海爾之後,又一山東企業造假!

2014年6月,A股上市公司四川丹甫製冷壓縮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丹甫股份”)公告稱,公司擬與臺海核電100%股份進行置換,擬交易價格31.46億元。

重組完成後,丹甫股份將持有臺海核電100%股份,公司的控股股東變更為臺海集團,實際控制人變更為自然人王雪欣。

與此同時,丹甫股份還擬向臺海集團定增3億元,募集的配套資金將全部投入臺海核電。

上市之初,臺海核電大股東臺海集團曾作出未來三年實現淨利潤13.89億元的業績承諾。也正是這一紙承諾,為之後故事發展埋下了引線。

2015年和2016年,臺海核電分別實現淨利潤1,758萬元和3.92億元,累計淨利潤僅4億元,還不及業績承諾的三分之一

兩年時間匆匆而過,2017年是臺海核電3年業績承諾期的最後一年。面對著巨大的業績壓力,臺海核電開始鋌而走險。

2018年4月27日晚間,臺海核電發佈2017年年報。當期實現營業收入24.7億元,同比增長104.1%;實現淨利潤10.1億元,同比增長158.45%;基本每股收益1.17元。

臺海核電營收、淨利皆創歷史新高,實現翻倍增長,一改前2年的業績頹勢,簡直令人刮目相看。

但這只是開始。年報公佈當晚,臺海核電還發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1月至3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65億元,同比增長7.61%;實現淨利潤1.84億元,同比增長13.67%;基本每股收益0.21元。

在一季報中,臺海核電還對2018年上半年業績做了一個預測。預計1月至6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億元至6億元,同比增長17.42%至40.9%

海爾之後,又一山東企業造假!

臺海核電2018年上半年業績預告

要麼一蹶不振,要麼漲幅驚人,臺海核電一前一後的業績落差實在是過於巨大。

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犯常必有刀。業績暴增的表象之下,臺海核電與臺海集團之間一筆高達12.56億元的關聯交易被指存在諸多疑點

臺海核電2017年年報顯示,去年7月至11月,臺海核電與臺海集團簽訂產品採購系列合同,這些關聯交易金額合計12.56億元。

臺海核電2017年年報中對這筆交易確認收入的金額為10.74億元。按照公司採取的完工進度確認收入法,在簽完合同的1-5個月內,產品已經完成85.5%,速度之快令人懷疑。

畢竟,2015年至2017年,臺海核電整體存貨週轉天數分別為968.59天、783.96天和835.09天。

以前需要耗時兩年2年多才能完工的產品,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就接近完工,這事兒實在奇怪。

更奇怪的是,這筆關聯交易既沒為臺海核電帶來現金收入,也沒帶來應收賬款。公司關聯方應收賬款中,也沒有出現臺海集團。

倒是臺海核電去年的存貨突然增加11.28億元。外界因此猜測,臺海集團可能是用原材料抵了10.74億元的採購款。

環環相扣得出結論,臺海核電涉嫌偽造12.56億元關聯交易虛增業績。

在負面消息衝擊下,5月28日午盤,臺海核電直線跳水,封死跌停板。當日成交額達3.31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明顯放大

海爾之後,又一山東企業造假!

臺海核電5月28日午後跳水跌停

事實上,關聯交易在臺海核電屢見不鮮。2015年至2017年,臺海核電因關聯交易確認收入分別為6,251.5萬元、2.89億元和16.14億元,合計19.66億元。

同期,臺海核電合計確認銷售收入40.73億元,關聯交易產生的收入在銷售收入中佔比高達48%。公司業績也隨關聯交易增多水漲船高。

2018年1月6日,臺海核電發佈關聯交易公告,稱臺海集團擬向公司採購產品,預計交易由若干子合同組成,交易執行期至2020年底,交易總金額不超過36.5億元,預計每年將為公司創造淨利潤2-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臺海核電在上述公告中特別強調,2016年未發生與“36.5億元合同”相關的業務,但2017年的“12.56億元合同”屬於“36.5億元合同”的範圍。

關聯交易大行其道,已經為臺海核電的日常經營埋下安全隱患。此外,靠關聯交易推高公司營收、淨利,是否經得起現實推敲,相信大家已經心知肚明瞭。

除了關聯交易,臺海核電還有其他麻煩。

2017年,二重集團(德陽)重型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二重公司”)先後兩次對臺海核電侵犯專利權向法院起訴,訴訟金額總計1.5億元

原來,臺海核電現任總經理劉志穎曾為二重公司副總工程師,並且是上述專利技術的5個發明人之一。劉志穎不僅人離開了二重公司,還涉嫌將專利技術帶離公司

按照《證券法》相關規定,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上市公司應對可能影響公司股價的重大事項,及時上報證監會或交易所,同時對外公開披露。

重大訴訟屬於重大事項範疇,歷史上也曾出現證監會對上市公司未及時披露重大訴訟事項進行立案調查的情況。

對於上述兩起重大訴訟,臺海核電並未對外公開披露,投資者一直矇在鼓裡,臺海核電已經涉嫌信批違規。

隨著輿論不斷髮酵,臺海核電的處境日益艱難。為了護盤,臺海核電於5月29日早間發佈澄清公告。

海爾之後,又一山東企業造假!

但亡羊補牢,為時晚矣!投資者開始用腳投票,5月29日臺海核電開盤跌停,10多萬手賣單直接封死跌停板。

實際上,近半年臺海核電股價一直處於下跌狀態,已經從階段高點33.13元一路下挫至17.97元,累計跌幅達42.59%

海爾之後,又一山東企業造假!

臺海核電2017年11月至今股價走勢

更糟糕的是,機構投資者開始出逃。5月28日盤後,深交所龍虎榜數據顯示,前5賣出席位合計賣出8267.77萬元,其中3個機構席位合計賣出5158.66萬元

海爾之後,又一山東企業造假!

臺海核電5月28日龍虎榜成交情況

一旦機構投資者開始拋盤,很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目測臺海核電接下來還會有數個跌停。

即便如此,臺海核電還堅持以現金方式,收購臺海集團旗下子公司法國瑪努爾工業集團100%股權。其中,現金收購方式非常扎眼

2017年年報顯示,臺海核電貨幣資金4.19億元,應收票據1141萬元,而流動負債高達23.02億元,長期借款14.51億元,財務費用1.42億元,其資產負債率為58.23%。目前臺海核電資金十分緊張

內憂外患之下,臺海核電的現金收購案能否成功?臺海核電又打算祭出什麼大招護住公司盤面呢?

後記

青島海爾宣傳造假被世衛組織“打臉”之後,臺海核電,這家同為山東的上市公司也曝出了造假事件。作為孔孟之鄉的山東,按理來說,是受 “仁義禮智信”傳統儒家思想影響最大的省份,但如今卻接連出現這種事情,這實在是令人難以接受。

縱觀山東經濟,在經歷了前些年的高速發展之後,最近幾年產業面臨著諸多問題——傳統產業比重過重,缺乏高新技術產業,高利貸現象普遍,區域性債務危機頻發

雖然山東的GDP在全國排名高居第三,僅次於廣東和江蘇,但在經濟發展質量上,距二省的差距卻越來越大。今年年初,山東領導在“山東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切中了山東經濟當下的要害,一度引發了強烈反響。

經濟發展陷入瓶頸的山東,到底該如何走出泥潭呢?這恐怕是造假事件的背後,我們更應深刻反思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