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娶寶釵,賈政第一個不答應,只因這一點

寶玉娶寶釵,賈政第一個不答應,只因這一點

習慣上,人們總以為金玉良緣才是門當戶對,象徵著美好富貴。其實,這根本就是一種誤解吧,其原因在於,被曹公所創作的護官符一葉障目。在曹公心目中,真正的門當戶對,應當是木石姻緣。

首先來看,作者通過冷子興介紹賈政,說他最大的特點是酷愛讀書。後來,賈政對於讀書人也格外的重視,看看賈雨村,僅僅因為林如海的一封推薦信,他就保得了賈雨村的高官厚祿。可見這詩書及其讀書人在賈政心目中的分量。

而林家呢,當就是紅樓夢最善於讀書,也是讀書讀得最好的人家了。賈政不看重這樣的人家,卻去看重薛家,最後讓寶玉娶了寶釵,則就是十足的天方夜譚了。

再則,林黛玉出身書香之家,絲毫沒有丟掉林家的門風,秀外慧中,也十分酷愛讀書。而且,其才華其聰穎,賈政也都見識到了。一方面是賈雨村覺得林黛玉不俗,自然是會告訴賈政;另一方面,林黛玉日的詩才,賈政也必定有所耳聞;在一方面,賈政覺得黛玉優秀,讓她在大觀園裡施展文采,結果她的題額等都深得元春喜歡,賈政也都十分欣賞。都得以保留。

寶玉娶寶釵,賈政第一個不答應,只因這一點

這麼樣,相比較於薛寶釵,賈政自然是更加地鍾愛於林黛玉,讓黛玉這麼樣一個十分有內秀的女子,薰陶賈府的後人。

看看王夫人身上完全沒有詩書的氣息,賈政跟她的結合只是一場政治婚姻,所以,賈政後來就慢慢地疏遠了她。因此,賈政當就更希望寶玉娶一位懂得詩書禮樂的女子作為正室。

還有,薛家的孩子都沒有家教,都十分囂張。首先一個薛蟠,剛一進京,路上就惹了官司,還是幸虧賈雨村看賈政的面子,幫著薛蟠將官司了結了。

入了賈府,薛蟠也不知道收斂了,依然整日花天酒地,拉幫結派,惹是生非,絲毫不愛詩書,賈政要是他的老子,早就將他打死了。

寶玉娶寶釵,賈政第一個不答應,只因這一點

賈政一生算是謹小慎微,老老實實,唯知盡忠奉公,慢慢地,也不得皇帝看重。如此處境的他,自然是不希望跟這麼樣一個絲毫不知低調不懂內斂的人家,結成兒女親家。假設有一天,薛蟠也得罪了忠順王府,豈不是需要再次吃不了兜著走。

薛寶釵呢,進入賈府,也是四處活動,在她身上,絲毫找不到詩歌裡“靜女其姝”之美好。賈政要讓寶玉去了寶釵,還不是儼然又娶了一個王夫人。所以,娶薛寶釵,賈政第一個不答應,就因這一點。

最重要的是,薛寶釵只不過是王夫人孃家的人,而林黛玉卻是她親妹妹之女。而賈敏在家的時候,尊貴無比,自然也甚是得到了她這位哥哥的愛護。這樣,賈政又怎會不多多關心一點黛玉。

寶玉娶寶釵,賈政第一個不答應,只因這一點

另外,就是賈母的影響了。賈母屢次讚美王熙鳳,喜歡她的爽利,不讓王夫人拘束了她。所以,薛寶釵那樣一種“端莊穩重、少年老成”,賈母就甚是看不慣。

而黛玉,也正好是爽利的類型。所以,不要動不動就是說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她不愛外孫女愛誰。這樣等於是忽略了黛玉的美。賈母愛黛玉,不僅僅只是因為她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因為她的優秀。

最後,薛家只不過是皇商,朝中無人,家裡的產業江河日下,對於賈府全無益處。黛玉父親雖然去世,但是林家根基深厚,總還有人脈在那裡,按照人們對於林如海的敬仰,他們自然也會跟賈府親近一些。更何況,林家還給了賈府一大筆財富,賈府也不能對不起林黛玉。

反觀寶釵,也就只有王夫人還器重她,賈政賈母對他們家僅有的只是一點點的客套,同情薛姨媽寡婦失業,就讓他們一家三口寄居在賈府,只要不十分出格,就懶得將內心的不滿表面化。薛家不識時務,一味摻和著想融入賈府,最終也就只能自討苦吃了。

這一切,正可謂是,金玉良緣先天不足,五大因由,讓林黛玉完勝薛寶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