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的收入,究竟有多高?

我意志堅定的認為,在做有關政府治理的相關問題討論的時候,應該把組成政府的一個一個公務員,當做一個個具體的,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慾的人來看待,而不應該將公務員格式化,臉譜化,認為所有的公務員都理所應當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將公務員當成一個真正的人來看待,就應該看到除了公務員這一身份,他也同時是他人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親朋好友等等,這就決定了,基本上任何一個公務員,尤其是基層公務員,是無法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的,也是不太可能只顧默默奉獻二不計回報的。這裡就涉及到一個付出與回報、理想與現實的問題。

大多數選擇公務員,尤其是基層公務員這份職業的年輕人,看中的無非就是兩點:一是生活保障,二是仕途升遷。

生活保障上, 基層公務員收入水平可能不高,但是在醫療、養老、住房上會有一定的隱形福利,但就近幾年來將,在基層,這種福利基本上算是聊勝於無。另一方面,公務員這份職業有一定的受尊重程度,在基層,這是一個別人眼中的“鐵飯碗”,是一項相對體面的工作。

在仕途升遷上,只要工作勤奮,別出差錯,還是有希望成為一方領導的。這兩方面的因素,使得公務員這一職業在基層成為了一個性價比比較高的職業。但是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大多數公務員在入職之前,會認為公務員就是一杯茶、一支菸、一張報紙看半天,最多就是看看文件,學習學習上級精神,但是入職之後很快就會發現不是那麼回事,甚至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如果在鄉鎮,甚至真的是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狀態,而與此同時,本單位或者本機關還真的有那麼一部分人,天天都沒什麼事做,每天上班真的就是喝茶看報。這就是機關單位中的“不公平規律”,結果就是幾乎每一個單位,都是三成的人幹了八成的工作,剩下七成的人在看熱鬧。

其實這件事情很好理解,我們設身處地的想,假設我們自己是領導,手頭有急難險重的任務,會交給哪一類人來做,第一類是年輕、入職不久、幹活利索、指東不敢往西、執行命令到位。另一類是年紀稍大、幹活總是推三阻四、應付差事、凡事先羅列困難。我想凡是個領導,都會把事情交給第一類人來做,這是人之常情。

那麼問題在於,為什麼每個單位都會有一部分年齡大、資格老、並且什麼都不幹或者只有一些很輕的任務的人存在,每一個鄉鎮、每一個部門,都只有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人能夠順利晉升到領導崗位,另一部分人是註定當不了領導的,而這一部分人,入職多年,沒有了年輕時的動力和激情,職務上晉升沒有希望,並且,他們慢慢發現,即便是不做事或者少做事,自己的利益,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工資一分錢都不會少,而且,只要不範錯誤,不做事也不會給自己帶來什麼處罰,丟掉工作更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所以,索性不幹活,落得逍遙自在。造成這種情況並非這部分人個人的原因,而是基層的體制機制原因。

入職不久的年輕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漸漸分化為兩類,一部分的努力工作換來了應有的回報,在職務上,級別上不斷晉升,前途一片大好;而另一部分,雖然也在努力工作,但是因為運氣、職數等等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在提拔時總是“差了那麼一點點”,久而久之,這部分人最終就會變成那七成幾乎什麼都不幹的人。

這裡,不對這部分人的人品或者人格做任何貶義或者負面的評價,因為把公務員當成人,就應該理解,當超額的付出換不來等量的回報,任何人對道路、對理想都會有倦怠和懷疑。

基層公務員的收入水平,一般而言基本等同於當地的平均水平,甚至更低一點。可能所有人都會被網站首頁的“公務員漲工資”之類的標題吸引,認為公務員天天都在漲工資,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尤其是在基層,國家的政策導向是一碼事,基層的貫徹落實是另外一碼事,公務員加薪這種事情,在基層能否得到落實,還要看當地實際情況,尤其是財政收入情況。

如果一個縣區財政狀況極度不佳,屬於“吃飯財政”的話,那麼即便上級漲工資是硬性要求,基層也會有很多變通的方法來打折執行。這其中又涉及太多話題,目前我們的討論還僅僅停留在單個的人的狀態,這些複雜的問題留到後文中再深入剖析。

回到公務員的收入這件事情上,平均水平的收入、比較完善的五險一金、相對體面的工作、經營人脈關係的便利、以及客觀存在的晉升可能,是一個人能夠從公務員這份職業中得到的回報,而如果晉升的可能性破滅,其他幾項回報將會呈現出明顯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最終,將一個懷著一腔熱血入職的少年,打磨成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庸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