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投入納入業績考核,一汽、東風、長安“要拼了”?

研發投入納入業績考核,一汽、東風、長安“要拼了”?

精彩導讀: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例納入央企業績考核。看來頂層設計已經意識到,從合資企業每年分得上百億淨利潤的好日子,可能會成為“過去式”。央企改革重組、汽車合資股比分階段放開、外資今年可以設立獨資新能源汽車公司、進口車關稅下調……猶如一場大風暴來臨。在這種背景下,對於高技術、重工藝的汽車產業而言,一汽、東風這類超大型汽車央企,也該“男兒當自強”了。

近期,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中央企業創新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對近100家央企提出,深化國企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健全中央企業技術創新經營業績考核制度,把技術進步要求高的中央企業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例,納入經營業績考核。

研發投入納入業績考核,一汽、東風、長安“要拼了”?

這對過去一直以規模和經營等為導向,而忽視自主研發的汽車類央企(如一汽集團和東風汽車集團),提出了新挑戰和新要求。這也意味著,汽車央企從合資企業每年分得上百億淨利潤的好日子,可能會成為“過去式”。

最近一段時間,市場政策環境發生巨大變革——央企改革重組、汽車合資股比分階段放開、外資今年可以設立獨資新能源汽車公司、進口車關稅下調……猶如一場大風暴。在這種背景下,對於高技術、重資金、大規模的汽車產業而言,一汽、東風這種超大型汽車央企,也該“男兒當自強”了。

在過去20多年間,“躺著賺錢”的一汽、東風幾乎不需要什麼研發投入,一方面這是因為大眾、豐田、本田和法國的PSA集團不停地進行技術研發,作為合資合作方,人家自然要將技術導入最重要的市場。

研發投入納入業績考核,一汽、東風、長安“要拼了”?

如果硬要說“破費”,那也就是合資公司中方,需要繳納不菲的“技術轉讓費”。可見,汽車是一個技術門檻多麼高的產業。這就難怪大眾、豐田、寶馬和戴姆勒這樣的世界汽車巨頭,每年不惜投入數十上百億美元進行技術研發和設計。

另一方面,與國外汽車巨頭不同,在中國多數國有車企掌門人都是銷售、財務派出身,對於技術或許也只能瞭解表象。因此,他們更在乎財務報表的數字和自己的仕途。

研發投入納入業績考核,一汽、東風、長安“要拼了”?

引人注意的是,此次《意見》明確提出,(央企)要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在若干領域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創新型中央企業。

此前,在中國汽車產業規劃中,也曾提出汽車產業要出現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汽車企業。

汽車K線從一汽轎車財報中發現,作為一汽集團重要的自主板塊,2017年,其研發投入金額僅為3.97億元,同比2016年銳減近三成。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僅為1.42%。

研發投入納入業績考核,一汽、東風、長安“要拼了”?

諷刺的是,去年該公司竟然扭虧為盈,但基本上全因投資合資企業分得的利潤。而東風汽車集團則將研發費用放在“其他費用”(2017年東風集團股份“其他費用”約為64億元)當中,讓人對其實際研發投入摸不到頭腦。

因此,若一汽、東風,乃至長安不想掉隊,那麼在未來競爭中就必須要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有的放矢地增加研發投入也就顯得非常急迫。

研發投入納入業績考核,一汽、東風、長安“要拼了”?

這也對徐留平和竺延風分別領導的一汽和東風管理層,提出了嚴峻挑戰。未來,這兩大汽車集團需要將更多從合資公司攫取的利潤,投入到自主品牌的研發當中,而非建立更多的“代工廠”。

從現階段一汽和東風兩大集團研發能力來看,雖然其擁有龐大的研發機構,但是實力和成果在過去幾年乏善可陳。甚至與吉利、長城這些民營自主品牌相比也差了不少。

研發投入納入業績考核,一汽、東風、長安“要拼了”?

諷刺的是,斥資上百億研發的紅旗H7,正是出自一汽的研發團隊。也因此,在長安汽車建立了研發體系的徐留平,赴任一汽集團不久,就對一汽集團的研發體系動了一場手術。

汽車K線在與一汽和東風相關人士溝通中發現,在這種巨無霸級別的央企中,研發部門雖然能獲得資金,卻面對著臃腫的機關式內耗和流程,往往立項很早,但推出後卻落在其他企業後面。

研發投入納入業績考核,一汽、東風、長安“要拼了”?

另一方面,就像研發資金進入某些高校和科研機構,很大一部分被非科研項目消耗。而領導層拍腦門,不聽市場的問題,也依然嚴重。

更為嚴重的是,在部分核心研發方面,甚至還出現外行領導內行的人事安排。例如:做了十多年人事部門的人,竟然能出現在車輛材料部門的領導崗位。

以上種種問題,都需要在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例納入業績考核後,規避並解決。

研發投入納入業績考核,一汽、東風、長安“要拼了”?

所以,要落實問責機制。雖然研發是一個不能量化的投入,但是從過往經驗不難發現,吉利、長安還有長城汽車等國內車企,以及豐田、大眾等外資汽車巨頭,在研發領域的投入是能夠成正比反映到銷售和經營業績上的。

因此,作為上市車企的東風汽車集團和長安汽車,以及一汽轎車,甚至還有沒上市的一汽股份,也應該在每年的業績報告中,披露研發投入情況和相關可以公佈的項目,接受國資委和納稅人監督,做到信息公開透明。

研發投入納入業績考核,一汽、東風、長安“要拼了”?

最終,讓增加的研發投入,真正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並切實做強中國汽車工業。不過,對一汽和東風來講,目前的問題又僅僅是研發投入不足的問題嗎?

毫無疑問的是,再不從研發“拼命”,它們的命運可能就真的令人堪憂了。畢竟,汽車已經是一個充分競爭的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