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再造、舊城復興、創意鄉村:威尼斯雙年展上的中國風景

2018年5月26日,第16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在水城威尼斯開幕。作為本次雙年展平行展的重點會場,位於威尼斯建築大學卡特隆宮的中國城市館,在同一天北京時間下午16點30分,迎來了一場名為“穿越中國-構建共同體” 的展覽。

據悉,此次活動由北京國際設計周主辦、蘇州市政府聯合主辦,由蘇州姑蘇區政府及北京科意文創聯合承辦, 另有威尼斯政府、米蘭三年會、國際慢食協會、東南大學建築學院等多方機構參與。展覽的重頭戲是分析、探討近兩年來在中國不同地區湧現出來的區域轉型案例,為未來中國城市與鄉村建立可持續發展模式提供借鏡。

社区再造、旧城复兴、创意乡村: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中国风景

位於威尼斯建築大學卡特隆宮的中國城市館展區,東南大學建築學院 圖

“穿越中國”作為展覽母題,已經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多此出現了。2014年,中國城市館首次面向公眾開放,“穿越中國-從北京出發”展覽開幕,北京作為中國城市館的特邀主賓城市,帶來了一系列與北京古城保護及科學開發的相關案例,而在此次展覽中登場的“大柵欄更新計劃”,更於次年被美國大都會雜誌收錄為全球最有潛力的18個街區。2016年,“穿越中國-中國理想家”展覽開幕,成都作為主賓城市帶來了兩個項目,House Vision與“成都·廚房計劃”,試圖對城市精神和建築如何表現生活方式這一課題做出解答,同樣讓人印象深刻。

說回今年的展覽,關注點依然聚集在文創城市與文創社區之間。圍繞著第16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總策展主題“自由空間”, 中國城市館提出了“構建共同體”這一年度主題,同時公開了20餘個中國社區改造的實踐樣本——它們將從文教、消費、居住、休閒、工作、移動6個不同角度出發,探討“公共的潛能”,對城市及鄉村建設中的社會、文化和產業生態機制如何構建的命題,提供新穎的論述和實踐方向。

社区再造、旧城复兴、创意乡村: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中国风景

“構建共同體”研討座談現場

本次展覽彙集的部分案例如下:

慢村共建計劃

由國際慢食協會發起的“慢村共建計劃”是今年中國城市館入選案例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個。該計劃以探索構建城市與鄉村共同體,探討人與自然的共融過程為出發點展開,目前已在中國內蒙古、四川、廣東多地選擇了上百個村莊,在物產、環境、文創產業運營幾個方面進行合作。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的安仁村,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的茶園自然村,是意大利著名建築師斯坦法諾·博埃裡和CHIASMUS Partners建築事務所應邀打造的兩個“慢村”試點,它們均在此次展覽的慢村共建板塊中亮相。

蘇州平江路改造

蘇州作為今年中國城市館的主賓城市,選擇以“四個院落的變遷”為題,講述平江路老街改造的人情故事。蘇州版塊的策展人吳文一在介紹時稱,眼下多數中國城市都有“千城一面”的問題存在,人們對於地方性的感知變得越來越表淺。在梳理這個項目時,他希望藉由一些充滿城市味道的瑣事與日常生活細節,反映舊城改造的多樣性和可能性。這樣作或許比單純陳列一個專業的建築規劃項目要好得多。

在這個板塊中,參觀者將會看到四個院落的變遷以及四家人的生活狀態。比如,具有200年以上的歷史老宅變身酒店,過去老的吳江絲綢廠變成安得吳江綾羅間,成為了一個生活空間……現代商業的鼎沸喧譁和清靜古樸的生活氣息同時體系在這條擁有八百年曆史的傍河小路上,卻並不會讓人心生矛盾錯愕之感。

社区再造、旧城复兴、创意乡村: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中国风景

平江路即景 東方IC 資料圖

碧山工銷社

知名策展人左靖近年以安徽碧山、貴州茅貢、雲南景邁山等地鄉村為基地,開展了一系列打撈民間工藝、古建築,復興鄉村公共文化生活的鄉村實踐活動。在此次展覽中,左靖團隊分享了他們與上海漢室設計合作創辦的碧山工銷社個案。碧山工銷社原為黃山市黟縣碧陽鎮碧山村建於1964年的供銷社,經過為期兩年的設計改造後,轉型為一座集銷售、工坊、出版、展覽、講座、駐村、研學等多功能的鄉村文化空間。碧山工銷社已於2017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

社区再造、旧城复兴、创意乡村: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中国风景

碧山工銷社內院 資料圖

地瓜社區

由北京市民防局發起、設計師周子書參於的“地瓜社區”,是北京近年代表性的社區改造項目。該項目在此次展覽的工作板塊中亮相。

2016年3月,位於北京亞運村街道安苑北里19號樓地下的首個“地瓜社區”建成;同年年底,該計劃擴散至亞運村周邊的十個社區;到了2018年1月,面積達1500平米、可服務近萬居民的“地瓜社區”,在朝陽區八里莊街道亮相。

“地瓜社區”的出發點是傳播共享理念,對社區空間進行再設計,以促進共融、互動的方式,重新鏈接鄰里關係。項目針對眼下常作為群租房使用的老舊防空地下室展開在設計,將其變為社區居民的共享空間,通過舉辦各種新穎的活動形式吸引社區家庭來交流體驗,打破鄰里關係的淡漠壁壘。有意思的是,在“地瓜社區”裡我們可以找到包括公共圖書館、健身房、電影放映室、老年大學、親子活動室在內等不同的空間屬性,在這裡,每個居民既可以是生產者,也可以是消費者,地下室可以出租,居民可以賣雜貨、開餐廳,或者用技能交換的方式獲取其他生活服務,最終集結為一個互信、協作、交流、和諧的社群。

社区再造、旧城复兴、创意乡村: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中国风景

北京安苑北里“地瓜社區” 東方IC 資料圖

深圳水圍城中村改造

自2009年起,深圳啟動了一系列城中村再造項目,2016年福田區水圍新村改造項目當屬其中關注度最高的一個。該項目由福田區住建局發起,由DOFFICE建築事務所負責整體規劃,將水圍新村共29棟居民統建樓以及附近的8000平方米街區,升級改造為504套優質的青年人才公寓,一個包含商業街、音樂餐吧、創客社區以及國際生活體驗區在內的國際社區。作為城中村再造試點,水圍國際街區的成功,也為福田區接下來14個城中村的改造項目提供了提供踐行方向。

上坪古村再生計劃

由建築設計師何崴主持的上坪古村再生計劃,告訴我們鄉村改造不應只限於空間的改變,更應該涉及經營和產業。上坪古村,地處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溪源鄉,村中有多處文保單位,如楊家祠堂、社祖廟、趙公廟等,而在這些古建築周邊散落著一系列殘破、閒置的建築及場地:在火災中殘留下來的大夫第門口,村裡的水塘、古井、筍榨,廢棄的農業生產用房如豬圈、雜物棚等等……如何對上述空間進行再利用,如何讓新舊建築共存,再加入業態,以彌補鄉村旅遊服務配套設施不足的缺陷,這些都是何崴團隊在這個項目中試圖解答的課題。

上坪古村的改造分為幾個階段進行,從村口的古蹟、景觀元素開始,逐步向村落深處的民居推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封閉的毛石廊亭被全新、通透的木質廊亭所取代,雜物棚變成了時髦的水吧,烤煙房變成了一處展示農業遺存傳統工藝的新型藝術空間。楊家學堂外的幾處廢棄農業生產用房,以及大夫第的舊宅改造,是最後完工的,前者成了書吧和文創商鋪,後者成了酒吧、會議室、茶室所在地。值得一提的是,設計團隊並不刻意追求復古的形式,也不使用過分現代、城市化的設計語言加以回應,使新增建築兼具古與新的雙重個性。

社区再造、旧城复兴、创意乡村: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中国风景

上坪古村新貌 資料圖

煙臺芝罘學館及所城裡社區圖書館

芝罘學館和所城裡社區圖書館隸屬於2016年在煙臺啟動的“廣仁計劃”的一部分,該項目的核心訴求是針對芝罘區濱海一帶的西式建築群進行改造,將40餘歷史追溯至清朝的老建築移植到公共規劃體系中,把這些原先封閉的建築變成普通市民能共享的文化、休閒空間。芝罘學館是“廣仁計劃”的旗艦項目之一,位於廣仁路中段,對其進行改造的建築師是因秦皇島“孤獨圖書館”而被公眾熟知的知名建築設計師董功。就空間的功能及定位而言,芝罘學館類似於學校、研究所、書店的合體,另外,它有一個“放射性機構”的身份,與煙臺市的大、中、小學及社區圖書館進行聯動,簡言之,就是芝罘學館將會不斷向其衛星機構輸送學者、藝術家資源,輸出系列化的演講、論壇等公共教育服務。目前,芝罘學館旗下的第一間社區圖書館已在煙臺市老街區所城裡的一處四合院內落戶。這座公益性的社區圖書館的前身為擁有300年曆史的張家祠堂,改建後變身為區域歷史研究及知識分享的站點。

社区再造、旧城复兴、创意乡村: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中国风景

所城裡社區圖書館 有方 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