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總是“咔咔”彈響,到底是怎麼回事?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早上起床的時候扭扭脖子,結果“咔擦”一聲巨響;在椅子上坐久了,一站起來膝蓋骨“咔咔”響;坐著工作時間長了,站起來活動身體,就會發出響聲;這些奇奇怪怪的響聲到底是從哪來的?

關節總是“咔咔”彈響,到底是怎麼回事?

哪些人會有關節彈響?

王健主任表示,看門診的時候,會有兩類病人來看關節彈響:

一類是從小就有關節關節彈響,最常見的是手指關節和脖子可以發出響聲,比如在很多電影裡可以看到,壞人在打人之前就會掰手指和轉脖子,製造響聲,以起到威懾對方的作用。

關節總是“咔咔”彈響,到底是怎麼回事?

還有一類,是以前並沒有關節彈響,到了三十歲左右,出現了不明原因的彈響,好多人是在開始健身一段時間後出現的,因為擔心關節出現問題所以前來看診。

關節彈響的定義是什麼?

關節彈響就是關節在活動時發出響聲。人們習慣性地掰手指時發出清脆的響聲,或者伏案工作後扭脖子放鬆時發出的咔嚓聲,都屬於關節彈響。關節彈響很常見,可以發生在人體幾乎所有關節。

關節總是“咔咔”彈響,到底是怎麼回事?

關節彈響的原因都有那些呢?

造成關節彈響的原因眾多,常見的原因包括:

軟組織摩擦骨性凸起,壓力改變導致關節滑液裡溶解的氣體突然釋放,軟骨之間的接觸突然鬆開,關節結構破壞等等。但這些原因並不能解釋所有的關節彈響,目前人們仍未完全瞭解關節彈響的原因。

關節總是“咔咔”彈響,到底是怎麼回事?

關節彈響按其發生機制可以分為兩類:生理性彈響和病理性彈響。

1、生理性彈響

生理性彈響是關節正常結構的彈響,一般認為是關節囊被牽拉擴張,導致壓力降低,關節滑液中溶解的氣體突然猛烈析出造成的。其特徵是響聲單一,清脆,不重複,不伴隨其他不適,而且想過一次之後需要一定的休息期(讓析出的氣體再次溶解進關節液)才能再次彈響。

生理性彈響最典型的例子是掰手指發出的響聲,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生理性彈響會帶來損害,生理性彈響不需要處理。打個比方,如果關節是一部機器,那麼生理性彈響就是機器運轉發出的正常聲音,不用檢查也不用修理。

要點總結:生理性彈響不需要處理。

2、病理性彈響

病理性彈響是關節解剖結構異常或損傷造成的彈響,不一定有伴隨症狀。不伴有其他症狀的病理性彈響一般不需要干預。

這一類彈響最典型的就是“內外源性彈響髖”,它是由於髖關節周圍肌腱與骨性凸起之間的異常摩擦造成,雖然可以認為是解剖結構存在異常,但如果沒有明顯的疼痛和活動受限,也就沒有特殊的處理辦法。無症狀的病理性彈響,就像機器不夠高級,或者老化了,仍然正常運轉,只是噪音比較大,可以檢查一下,但不值得修理。

關節總是“咔咔”彈響,到底是怎麼回事?

關節總是“咔咔”彈響,到底是怎麼回事?

除此之外,典型的半月板損傷,除了膝關節彈響之外,還會造成關節疼痛、交鎖、活動受限,如果不進行處理,可能對不可再生的關節軟骨造成磨損,導致創傷性關節炎,留下終身遺憾。有症狀的病理性彈響,就像機器故障發出的異常噪音,若不處理,可能加速機器磨損,導致機器報廢。

要點總結:

(1)不伴有其他症狀的病理性彈響一般不需要干預。

關節彈響該怎麼辦?

關節總是“咔咔”彈響,到底是怎麼回事?

名醫專欄

關節總是“咔咔”彈響,到底是怎麼回事?

王健 副主任醫生,碩士研究生導師

簡介:

擅長:

推薦理由:

廣東省醫學會關節外科學分會副主委

廣東省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關節外科學組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