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實行大類招生後,如何填報志願高校與專業?

手機用戶6793887700

大類招生似乎是未來高校招生的趨勢,越來越多的高校採用大類招生,211工程大學中近一半的高校採用大類招生,但是廣大考生和家長對大類招生還不熟悉。為了避免廣大考生和家長盲目選擇,我接下來給大家先介紹什麼是大類招生、大類招生的優勢、大類招生志願填報的注意事項等。


一. 什麼是大類招生

大類招生的全稱是按學科大類招生,是相對於按專業招生而言的。高校打破院系和專業壁壘,將相同、相近學科門類,同院系或不同院系的專業合併,按一個大類招生。考生填報志願時,直接按照專業大類的名稱來填報志願。比如清華大學的機械大類就包含機械、精儀、熱能、汽車四個系。

考生按照大類招生入學後,經過1-2年的基礎教育,大二或大三時再根據學校實際、自己的興趣、專長和發展方向,在大類所含專業中重新分流到具體專業。學生的專業分流一般考慮兩個方面:一,學生的個人意願;二,學校教學資源的容納能力。學校會盡量滿足學生的選擇,當學校的教學資源不能滿足時,一般按照學生前期的成績來分配。比如汽車專業熱門,就有100名同學想轉過去,但是汽車專業只能接納60名同學,那麼學校一般會參考成績和其他一些因素,選拔前60名的同學轉到汽車專業。


另外還有的高校按照“基地班”“實驗班”模式招生,比如電子科技大學的英才實驗班,北京大學的“工科實驗班”,這些都是大類招生。當然並非所有的實驗班都是大類招生,有的高校的實驗班是入校以後選拔的。


二. 大類招生的優勢

1.大類招生會推遲考生選擇專業的時間。

國內的實際情況是,經過12年的寒窗苦讀,大多數人都埋頭學習,真正知道自己特長、興趣的同學其實不多;12年的中小學生活,高三畢業生其實和社會嚴重脫節,不知道社會的真實需求,選擇具有盲目性;大學專業種類多,不瞭解專業具體所學,往往通過名字來判斷,造成太多後悔,不知道為此流了多少汗、流了多少淚。誰知道“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信息技術及儀器”、是學什麼的嗎 ?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看法哈。

2. 增加錄取機會

大類招生一般包含幾個相近的專業,給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如果按照專業招生,不同專業還需要考慮專業級差的問題。大類招生不存在級差的問題,增大了考生的錄取機會。


三. 大類招生志願填報注意事項

1. 在志願填報前,考生應該瞭解招生大類的具體學科類別,瞭解具體包含的專業有哪些,這些專業主要學習什麼,是不是自己感興趣的,感興趣的專業越多越值得報考。


2. 相同的招生大類在不同的高校包含的專業可能不一樣;同一所大學,相同的招生大類不同年份包含的專業也可能不一樣,廣大考生和家長一定要通過官方途徑查看當年招生大類包含的具體專業。


3. 並不是所以高校都進行大類招生,按照大類招生的高校也可能有部分學科或專業是按照專業招生。廣大考生及家長需要仔細甄別。


4. 瞭解清楚專業分流的時間和分流的原則,不同的高校分流的時間不一樣,有的在大二,有的在大三。看專業分流的具體原則,是完全遵循學生的意願,還是遵循學生的意願,參考分數。


志願規劃熊老師

“大類招生,專業分流”的定義

這是一種新的大學生培養模式即“1+3”模式(“2+2”模式),通常“1+3”模式,改變以前大一新生報道就知道自己所學專業的模式,大一新生第一學年按大類進行基礎教育和通識學習,下學期期末考試後根據個人申請、學習成績排名、專業計劃及要求的因素再細分到具體專業。


“大類招生,專業分流”的利與弊

好的方面

一是可以避免高中生在填報高考志願時由於對相關專業不瞭解,選錯專業,緩解了選擇專業的盲目性。通常情況下,施行大類招生,大學生在校學習一至兩年再確定最後的專業,屆時會對自己、對專業、對相關行業都比較瞭解,選擇會更具有針對性。

二是延遲了選擇專業的時間,大類招生指標數增多,分數線相對穩定,學生更容易做出專業選擇。

三是在大類中,既有熱門專業,也有冷門專業,對於高考失利的學生來說,多了二次選擇的機會,進入大學後好好學,還有機會選擇熱門專業。

不足之處:大一新生還要經過“二次高考”,才能確定最後就讀專業。

如何填報高考志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