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棉花產量的三大因素

為什麼自家棉花長得又小又黃桃又少,而相鄰地塊的棉花長得又高又壯桃又多呢?筆者經過現場觀察和入戶調查發現主要由三方面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差別。(下面把好的棉田定為A,壞的棉田定為B進行對比說明,下同)

一、選種是關鍵。

A塊地選的是抗病蟲、抗旱澇、結鈴強、現蕾早、品質優、產量高的雜交棉。B塊地圖便宜種的是一般棉種,沒什麼生長優勢。據有關專家試驗證明:盲椿象、棉鈴蟲喜歡在“多絨毛品種”上產卵,且“多絨毛品種”使卵的附著力增加,不易被風吹落和雨水沖掉。所以在棉花生長季節到周邊的棉田多轉轉、多看看,選擇棉農在實際種植中表現現蕾多、結鈴性強、綜合抗性好的“光滑葉品種”。

影響棉花產量的三大因素

二、肥力是基礎地力不行,長不出好莊稼。

A塊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20方,另加15公斤的氮磷鉀三元複合肥。在花鈴後期追施氮磷鉀三元複合肥30公斤。土壤疏鬆通透,又有植物生長的各種營養元素,莊稼自然能長好。B塊地每畝上了一些少量的農家肥,磷肥100公斤、氮肥200公斤,土地貧瘠、板結,影響根系、植株生長,棉花自然長不好。要想土壤肥沃,必須做到:

1.增施有機肥。因為有機肥養分全面,對土壤鹽分、pH值、緩衝性等理化性狀有明顯的調節作用,一般每季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4000公斤為宜。還可以採用作物秸稈還田技術,生秸稈中含有大量的碳,能吸收土壤中游離態的氮素,起到除鹽、培肥等作用。

2.測土平衡施肥。農民過多施用化肥,造成土壤鹽分過高、板結,要想改變土壤結構,必須改變習慣施肥方法,採用測土平衡施肥。具體做法是:首先對土壤進行化驗分析,摸清掌握土壤養分含量,按計劃產量和土壤供肥能力,科學地計算施肥量。

影響棉花產量的三大因素

三、管理是重點同在一個區域,氣候影響是一致的,那麼人為造成什麼樣的環境會對植物生長有利呢?巧化調,防病蟲害,適時滴水、追肥、中耕等種田的農民都會。需要補充說明的是:

1.要根據品種特點、地力水平來確定密度。A塊地密度適中,既能篷嚴壟,又互不擁擠,生長良好。B塊地留苗少了,密度太小。雖然跟A塊地在留苗時密度一樣,但因地塊肥力差,品種生長勢又不強,造成苗稀。所以每戶都要根據地力、品種和經驗來確定密度,過密則難打藥、難坐桃、病蟲多、黑桃多。過稀浪費土地資源產量下降。棉花到看出來稀稠後已無能為力,所以一定要把密度拿捏好,這是豐產的關鍵技術之一。具體做到:小暑封小行,大暑封大行,上封下不封,中間一條縫。

2.化控時間要早一些。A塊地枝節較短,葉色深,看上去長得比較老邦。B塊地枝節較長,葉色淺,看上去長得比較嫩。這就是化控時間晚造成的。正確的化控時間應該是:在棉花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打頂後進行,縮節胺控制營養生長在15天左右,要掌握噴旺不噴弱,噴澇不噴旱,少量多次,前輕後重的原則。

影響棉花產量的三大因素

3.路邊雜草也要鋤淨。A塊地不僅把棉田內及臨路地頭草鏟得很乾淨。B塊地只把棉田內清理得很乾淨,地頭地邊都是雜草。雜草有兩點壞處:一是病蟲害的避難所。經查草中有棉鈴蟲、28星瓢蟲、紅蜘蛛、盲椿象等十幾種蟲害,棉田一打藥,害蟲就轉移到雜草上,過幾天又跑苗上了,防治起來特別難。二是傳播草籽。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及時清除路邊地頭雜草。可用草甘膦等滅生性除草劑,對水45公斤定向噴霧防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