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疤個數越多僧人級別越高?原來,我們都被影視劇騙了很多年

戒疤個數越多僧人級別越高?原來,我們都被影視劇騙了很多年

從古至今,佛教題材的文學作品就十分吸引人,最著名的當屬小說《西遊記》。到了電視、電影業發達的今天,和佛教相關的影視作品更是不計其數。

一方面,文學作者、影視劇創作者能夠把佛教進行藝術化“包裝”,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佛教,這對佛教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另一方面,因佛教的不普及和藝術創作的需要,很多基礎的佛教知識被錯誤的傳播,忽悠了很多不明真相的受眾好多年。

僧人頭上的戒疤

戒疤個數越多僧人級別越高?原來,我們都被影視劇騙了很多年

在很多影視劇作品中,區別僧人和俗人最重要的莫過於頭頂上有沒有戒疤了。甚至還有的影視劇,用戒疤來“彰顯”一個僧人的身份高低,方丈、住持有12個戒疤,再往下有9個戒疤,普通的僧人就只有6、3個戒疤。

依《中國和尚受戒·香疤考證》所述,相傳始於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志德和尚住持金陵天禧寺時,與七眾授戒,燃香於頂,指為終身之誓。從此,僧人頭頂才有了戒疤。如果是元朝以前朝代的影視劇作品中僧人頭頂出現戒疤就難免和歷史不符了。

戒疤數目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幾種。十二點表示是受的戒律中最高的“菩薩戒”。可見,戒疤的個數和僧人職務高低,一點關係都沒有。

元朝滅亡後,出家燒戒疤的習慣並未廣泛流行。根本原因就是燒戒疤並非佛陀留下的規定,僅僅是一朝僧人所規定。

1983年12月,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擴大會議作出了《關於漢族佛教寺廟剃度傳戒問題的決議》。該決議中說:受戒時在受戒人頭頂燒戒疤的做法“並非佛教原有的儀制,因有損身體健康,今後一律廢止。”

僧人打招呼的方式

戒疤個數越多僧人級別越高?原來,我們都被影視劇騙了很多年

很多影視劇作品中,僧人是在胸前舉起單掌來和其他人打招呼的。但是,現世生活中,佛教徒們打招呼,如果是在胸前舉手,一定是雙掌合十的。

雙掌合十,又稱合十禮、合掌禮,是印度的禮儀之一,後被佛教沿用。一般情況下,佛教徒參拜佛陀、高僧要用跪合十禮,身份相當的佛教徒間,採用站合十禮。

另外,握手、擁抱等禮儀,並不適用在佛教圈內,不信仰佛教的人在寺院中,不管是和普通人還是出家人打招呼,也應採用雙手合十禮。

著名的十三棍僧

戒疤個數越多僧人級別越高?原來,我們都被影視劇騙了很多年

在以隋唐為時代背景的佛教影視劇中,被提及最多的當屬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李世民的故事了。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各霸一方。唐王李世民遇到困難,得到十三棍僧解救。對於這段故事,正史當中並無記載,而是傳說故事。

唯一可以確認的是少林寺僧人跟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是真實可靠的,就是少林寺僧人幫助秦王徵王仁則的故事。這個史實記載在《唐太宗賜少林寺教》乃至《皇唐嵩嶽寺碑》都有記載。除此之外的其他,都是影視作品的演繹。

另外,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身懷高強武藝的僧人,這讓很多人把僧人和武術畫了等號。其實,現在的僧人,絕大部分都不會武術,因為出家人再也不用習武保衛寺院、和野獸做鬥爭,他們的時間都用來修習佛法了。

“不懂愛”的法海

戒疤個數越多僧人級別越高?原來,我們都被影視劇騙了很多年

《白蛇傳》讓僧人法海被公眾所熟知。但影視劇中的法海,是一個拆散別人家庭,能夠翻江倒海擁有無邊法力的“壞和尚”。

但真實的法海,確實唐代一著名高僧。法海禪師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俗名裴文德。代皇子出家,後成金山寺的開山祖師,在歷史上,法海禪師是苦行得道的高僧,史書中僅有一則驅趕咬傷人獸的白色蟒蛇進入長江的記載。

戒疤個數越多僧人級別越高?原來,我們都被影視劇騙了很多年

誠然,隨著時代的發展,佛教少些刻板,多些“親民”是無可厚非的,能夠被更多的文學作品、影視劇做提及甚至當作主題是一件好事。

但在涉及佛教題材時,相關創作者最好能諮詢佛教界的專業人士,儘量避免不如法的成分出現。同時,觀眾也應該擦亮雙眼,對佛教多一些恭敬和正確的瞭解。佛教是一門科學,對佛教有正知、有正見是相當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