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來啦!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小年來啦

小年來啦!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小年來了,年近了

還有一週就過年啦!

你準備好了嗎?

比如說,

前天開始的“掃福”你行動起來了嗎?

敬業福有沒有收集起來呢?

小年來啦!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隨著現在生活節奏的加快

一些北方人傳統的過年老例兒正在逐漸消失

無論環境和風俗如何變化

“年” 就在那裡

年俗時間表

完成下面這些工作

才算“正式”過年哦~

二十三吃糖瓜、祭灶王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所謂“小年”,是說它的規模次於“大年初一初二初三”的意思,從小年到除夕是“備年”的高潮,出門在外的人要想著趕回家,在家的人要做好過年的各項準備。“二十三,糖瓜粘”,北方人習慣吃糖瓜,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

至今,臘月二十三“小年”享用糖瓜的習俗依然被保留了下來。還記得你有多久沒吃過麥芽糖了嗎?

小年來啦!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二十四掃房子

我國傳統習俗把臘月二十四叫做“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除舊佈新、迎接新年。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住的房子也越來越大,工作越來越忙,時間越來越緊,很多人家雖然一想到“大掃除”就頭疼,但也從心裡覺得過年前要給家裡做一次徹徹底底的衛生。你家的微波爐、電飯煲、飲水機有多久沒有徹底清理過了?挽起袖子,加油幹起來吧!

小年來啦!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二十五磨豆腐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從臘月二十五開始,家家戶戶的廚房便開始忙碌起來。過去人們在這一天都講究推磨做豆腐、買豆腐、炸豆腐,主要是取豆腐的諧音“鬥福”,作為美好的寓意,希望來年有個好彩頭。如今這種習俗傳承下來,豆腐也就成了節日餐桌上備受青睞的食品。

小年來啦!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二十六燉大肉

民間有諺語:“二十六 ,燉大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過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較窮苦,一鍋燉肉便是人們心中最樸實的年夜飯。您可真別小瞧這一鍋香噴噴的大肉,年前吃它解饞,年中吃它方便,年後吃它依然下飯。人們燉出一鍋大肉放著,心裡就是踏實。這就是北方人過年的第一大菜,透著一股精打細算的實在勁兒。

小年來啦!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二十七趕大集、殺年雞

二十六吃過了美味的燉大肉後,二十七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雞”。 這是取諧音,“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在北方,講究只能用公雞。這天宰好燉熟的公雞要在除夕的盛宴上登場,而且,除夕夜吃時也不能吃完,要留一點。因為在春節期間,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見到雞,這樣才算圓滿。

小年來啦!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八把面發”,在北方,臘月二十八的時候,家裡會發上一大盆面,寓意“發大財”。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早早洗乾淨手,精心製作各種麵食:有象徵和平的“鴿子餃”,有象徵富裕的“連年有餘”,有象徵錢糧滿倉的“錢龍”……總之,人們總是想盡辦法,製作出各種精緻的麵食,或在春節期間饋贈親朋好友、鄰居、同事,或待全家團圓時一起享用。

小年來啦!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二十九蒸饅頭

二十八晚上發好了面,到了臘月二十九這一天,各家都要蒸上幾鍋蒸得又大又白的饅頭,如今有的家庭在二十八就把饅頭蒸好了。而米飯蒸好不宜久放,可饅頭不一樣,也就成了天津人的最佳選擇。根據天津民間風俗的傳統,會吃講吃的“衛嘴子”們常常用有沒有嚼頭兒來衡量饅頭的好壞,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的前奏。

小年來啦!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年三十熬一宿

老北京人的年夜飯,主要就是吃餃子。包餃子要有肉、有菜,取“有財”的諧音。剁餡要全家輪流剁,邊剁,邊說“剁小人”。在除夕之夜,還有守歲的習俗。守歲就從吃年夜飯開始,大家慢慢地吃,一邊暢談,一邊品嚐美酒,直到深夜。而在午夜12點的鐘聲響起時,大家就會一起歡呼,吃餃子,喜迎新年的第一天。

小年來啦!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小年來了,年來了

而我只想飛回家

和家人一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

和家人一起準備年貨,一起分享新年願望…

然後,

喝上一口濃湯去除一下這個季節的寒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