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博會背後貴州爭才之心湧動,政府“定向邀約”招人才

数博会背后贵州争才之心涌动,政府“定向邀约”招人才

如今,對高層次人才充滿渴望的,早已不限於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

在新一輪“人才爭奪戰”中,包括成都、重慶、杭州、寧波、無錫等在內的眾多新一線城市,紛紛加入對高精尖人才的爭奪之中,不少地方政府為人才開出上億元的資助,從政策上看都充滿了決心。

距離成都600餘公里外、與其同處西南地區的貴陽,依託近幾年在大數據產業上“後發趕超”式的佈局,對高科技、大數據產業人才的需求開始逐漸顯現。

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數博會”)期間,5月26日-27日,貴陽市人社局、貴陽高新區聯合舉辦了“第三屆大數據人才招聘季”活動,共有100餘家大數據相關企業、631個崗位供各類專業人才就業、擇業,其中最高年薪達50萬元。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5月27日在出席2018數博會時發言稱,誰說貴陽不可以發展高科技,誰說貧困地區不能發展高科技、大數據產業,貴陽讓貧困地區看到了無限希望,還給全國、全世界的貧困地區帶了巨大的希望。

“以前別人不願意到貴州來,覺得這裡發展得慢,現在發展快了,意味著有發展的空間,有空間就有就業機會,有機會就有人來。”貴陽市國家高新區人才辦負責人李偉鋆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apaper.cn)採訪時表示,政府本身從政策環境、產業環境上正在營造氛圍。

大數據產業的氛圍有了,下一步是該爭才了。

搶佔機遇

貴州作為欠發達地區,在全國較早選擇了發展大數據。

2015年11月,貴州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決定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行動;2017年,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大數據繼續作為全省未來五年戰略行動之一。

澎湃新聞日前從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瞭解到,過去貴州招商引資來的都是煤炭能源等資源開發型企業,發展大數據後,來了大量的國內外高科技企業的巨頭。

官方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貴州全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務收入年均增長28.5%,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2%;2017年,貴州省電子信息製造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15.3%,拉動工業增長1.5個百分點,成為工業第二大增長點。

貴州近兩年的發展還體現在GDP數據上。今年年初,我國31省區市陸續公佈本省經濟“年報”,據人民網統計發現,貴州、西藏同2016年一樣,繼續穩居GDP增速榜前兩位,貴州取代西藏拔得頭魁,2017年GDP實際增速達到10.2%。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5月26日,一年一度的數博會在貴陽拉開帷幕。澎湃新聞觀察發現,從貴陽龍洞堡機場至市區的街道上,隨處可見數博會元素。

儘管大會第二日遭遇陰雨天氣,且氣溫驟降,但組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當天仍有1.8萬人湧入展館。首次參展的臉譜(Facebook)、谷歌等國外知名企業的展位前,體驗“黑科技”產品的觀眾排起了長隊。

貴陽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委員會主任唐振江在稍早舉行的一場媒體見面會上表示,數博會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三屆,現已成長為全球大數據發展的風向標和業界最具國際性、權威性的平臺。

澎湃新聞注意到,今年的大會也是孫志剛任貴州省委書記以來的首屆數博會。

孫志剛在開幕式上表示,要牢牢把握大數據發展的重要機遇,趁勢而上,開拓創新,將數博會辦成充滿合作機遇、引領行業發展的國際性盛會。

数博会背后贵州争才之心涌动,政府“定向邀约”招人才

“第三屆大數據人才招聘季”活動現場。

營造氛圍

早在2015年首屆數博會舉辦期間,不少媒體針對“這樣高規格的大數據會議為何在貴陽開”進行了報道,有人認為,一群科技大佬有些“意外”地聚集在了我國西南部的一個城市,此前這裡似乎距離科技界很遠。

5月27日,第三次出席世博會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在“精準扶貧”高端對話環節公開對貴州發展高科技、大數據產業表示支持。

馬雲說,“我看到貴州貴陽大力發展高科技、大力發展數據產業,這實際上保護了綠水青山,同時給我們貧困的地區看到了無限的希望,誰說貴陽不可以做高科技,誰說貧困地區不能發展高科技、大數據產業,這不僅給貴州,還給全國、全世界的貧困地區帶了巨大的希望。”

四年來從未缺席世博會的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5月28日在發表演講時說,過去大家覺得貴州山多、交通不便,陰雨天氣比較多,今天來看這些缺點反而成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據馬化騰介紹,目前,騰訊在貴安新區新建的七星數據中心開始投入一期試運行,該中心就在兩座山體之中,地理位置非常安全隱蔽,山洞溫度較低,周邊水電資源非常豐富,能夠降低能耗,未來騰訊要把重要的數據存儲在這裡。

目光集聚了氛圍,氛圍又吸引了相關人才的匯聚。

貴州優特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臺灣人張立銘從去年開始跟隨他的團隊常駐貴陽。日前,他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去年我們做了兩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第一個就是和英特爾合作,第二個就是取得了貴陽市政府非常重要的政務數據,這對我們的平臺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張立銘感受到,貴陽對於大數據的熱情是越來越大,下一代人工智能除了依賴數據,更主要的是依賴一個城市扶持創新型產業的氛圍。

“它不是給錢投資,也不是免稅這麼簡單,它必須要有一個全新的城市思維,透過加速創新,把這些產業聚集起來。”不過,張立銘坦言,在這個過程中要達成人才積累,貴陽的人才積累相對其他一些城市仍有不足。

人才破局

借數博會東風,貴陽市、區的相關政府部門也將工作圍繞吸引人才展開——5月26日-27日,貴陽市人社局、貴陽高新區聯合舉辦了“第三屆大數據人才招聘季”活動。

澎湃新聞從招聘現場瞭解到,此次活動共有100餘家大數據相關企業、631個崗位供各類專業人才就業、擇業,其中最高年薪達50萬元,平均年薪10萬元左右。

不過,在活動現場,有不少應屆畢業生告訴澎湃新聞,此次招聘的很多崗位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經驗,對於他們來說,還是隻能先從一些基礎崗位著手。其中一名應屆畢業生對此次招聘活動釋放出的薪資水平表示“挺高的了”。

貴陽高新區人才辦負責人李偉鋆5月27日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在此次招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大數據相關崗位,確實更需要的是有一些開發經驗的人。

相較於過去“開著門,人來了就完事”的招聘會,此次招聘活動採取了政府“定向邀約”的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高新區的各個部門還到數博會的主會場、論壇和展館去做對應的招才引資推介。

李偉鋆表示,“展會側重創業團隊,這些企業已經做出一些成效,看他們有沒有意向到貴州、到高新區來發展,而參加論壇的個人較多,主要吸引個人,側重點不一樣。”

官方數據顯示,此次招聘活動現場接待諮詢2811人次,達成意向596人,直接聘用103人。此外,整個活動還成功引進大數據及關聯產業人才100名,其中博士26名,碩士63名,副高級以上10名,引才數較上一年同比增長超41%。

“以前別人不願意到貴州來,覺得這裡發展得慢,現在發展快了,意味著有發展的空間,有空間就有就業機會,有機會就有人來。”李偉鋆說。

政策加碼

從政府層面來看,人才政策一直未曾缺席。

據《貴陽日報》報道,今年4月,貴陽市出臺《關於創新產業人才集聚機制助推大數據大工業大招商行動的十條措施》,這是貴陽市第一個重點針對機關單位外的產業企業人才的文件。

報道稱,該文件圍繞重點產業、重大項目和實體經濟發展,對帶技術、帶項目、帶團隊創辦企業的國家級專家人才、省部級專家人才和高層次人才,最高分別給予500萬元、300萬元和100萬元項目實施資助資金。

作為大數據產業聚集的貴陽高新區,相應的政策環境也讓來黔的外地人才感受到實惠。上述受訪者張立銘就將公司設在了高新區,他告訴澎湃新聞,“我們可以享受三年的辦公室免租,每年高新區還會評選應用特優、創意特優的獎項,都是價值幾百萬元的獎,可以透過多種渠道取得政府的資金支持。”

需要看到的是,深處西南境地的貴州在教育資源上和東部發達地區仍有一定天然的差距。

馬化騰在此次大會期間也談到,地方政府通過產業聚集吸引人才只是手段之一,包括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因素也很重要,需要各地政府均衡看待。

澎湃新聞注意到,貴州也希望打造屬於自己的人才高地。

2009年,貴州省花溪大學城規劃建設全面啟動,這片現隸屬於貴安新區的地方曾是偏僻鄉村,如今已是車水馬龍。

據中共貴州省委機關刊《當代貴州》2017年12月專刊報道,花溪大學城規劃建設的12所高校中,有9所高校已招生入駐;一批雙創企業聚集於此,為大學城提供大數據技術實踐和實習基地。

另一方面,政府也在用相應的政策鼓勵企業自身加強人才培訓。

例如,去年8月,貴陽高新區發佈的《貴陽國家高新區大數據產業招商引智十條政策措施(修訂)》指出,鼓勵企業與各類高校院所、科研機構等合作,共同培養人才。經培訓取得專業認證證書並工作一年以上的,給予企業培訓費用30%補助,每年可達到10萬元。

“我們公司接下來就會有非常具體的人才培訓計劃,與其去其他城市把人才挖過來,為什麼不趁這個很好的時機開始我們的人才積累?”張立銘顯然看到了政策帶來的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