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中關村崛起之路:人才、資本、體制創新

“中關村是中國的硅谷,這裡滿足我對創業土壤的一切要求。”從華爾街回國創業的量化派CEO周灝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中關村不僅是高科技集中地,更集中了大量科技創新型人才。創業中,中關村給我們稅收優惠、貸款扶持等,可以說給了新興企業良好的創業機會和成長環境。”

中關村,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源於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歷經近40年發展後,今日已儼然成為世界知名的“創新名片”。

中關村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這裡誕生了我國第一家民營科技企業、第一家不核定經營範圍的企業、第一家無形資產佔註冊資本100%的企業、第一家有限合夥投資機構、第一個政府引導基金,第一部科技園區地方立法等。

30多年來,中關村先後誕生了聯想、方正、紫光、用友、搜狐、百度、新浪、中芯國際、中星微、京東方、龍芯等一批代表性科技公司。特別是近年來,京東、小米、奇虎360、滴滴、美團、曠視、商湯、馭勢科技、寒武紀、地平線等一批新生代科技企業快速崛起,在國際競爭中嶄露頭角。

談及中關村的發展經驗,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廣聚天下英才、深化改革創新是中關村的突出特色。

解码中关村崛起之路:人才、资本、体制创新

“強磁場”引來創新創業人才

如果繪製一張全球創新創業人才流入的熱力圖,顏色越深代表吸引的人才越多,人們會發現,在亞洲東部有一片顏色很深的區域。這個區域就是中國北京,而以中關村作為引才引智主要載體的北京,像一個強大的磁場,吸引全球的創新創業人才來到北京。

翟立新表示,創新創業所需的各類人才是中關村的核心競爭力。在這裡,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和各類專業服務人才各展其長、優勢互補,匯聚成創新創業合力。以開放理念廣攬天下英才,營造開放包容、多元融合的創新氛圍,形成了以求真務實、追求卓越、百折不撓、寬容失敗為主要特徵的中關村創新創業文化,成為支撐中關村持續創新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

如今,中關村聚集了300多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或研發中心,外籍從業人員總數近1萬人,留學歸國人員3萬多人。

同時,中關村充分發揮科教人才資源密集的優勢,立足北京、輻射全國。截至2018年7月,中關村的技術合同成交額約佔全國的1/3,近80%輻射到京外地區。中關村在京外建立了23 個合作科技園或成果轉化基地,中關村企業在京外設立的分支機構超過1.2萬家。

中關村管委會在硅谷等地設立了10個海外聯絡處,中關村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或分支機構近千家,隨著中關村的國際影響力提升,已成為鏈接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和國際知名的創新創業活躍區。

人才集聚加速資本追逐

中關村有一個“知春路現象”,即在知春路這條街上,從東到西的每一個寫字樓都爆滿,因為天使投資人和創業投資機構會在這條街上挨門挨戶地搜索有潛力的項目進行投資。

人才在中關村的聚集,直接加速了資本的快速湧動。

地平線機器人公司創立之初便獲得了晨興、高瓴、紅杉、金沙江、線性資本、創新工場和真格基金的聯合投資。2016年又先後獲得硅谷著名風險投資家Yuri Milner、雙湖投資、青雲創投和祥峰投資的重量級投資。

像地平線這樣在初創期就獲得諸多天使投資垂青的企業,在中關村還有很多。近年來,中關村吸引的創業投資案例和金額,佔全國的1/3以上,這個比例與硅谷佔美國全國的比重相當。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曾公開解釋稱,天使投資就是投人。

“現在創投機構在中關村的競爭已是‘水深火熱’,下手一定要快,否則就會被對手搶了先。”IDG資本創始合夥人熊曉鴿公開談起在中關村投資的心得時如是說。

翟立新介紹稱,中關村推動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率先開展建設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試點,推動成立中關村股權交易服務集團(“北京四板”)。引導壯大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規模,率先建立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引導資金。截至2017年底,中關村示範區上市企業超過310家,其中境外上市企業超百家。

解码中关村崛起之路:人才、资本、体制创新

深化改革的“探路者”

值得一提的是,中關村的一項創新,還讓地平線機器人公司創始人餘凱“萬萬沒想到”,他為公司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技術申報了一項政府支持項目後,經歷的竟是一場公開路演,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閉門專家評審。在路演上對他提問的,既有技術領域的老專家,也有熟知行業市場發展的投資人。

這就是中關村推出的“中關村前沿項目路演”系列專場,2016年首次推出以來,通過公開路演現場打分而選拔項目,讓專家、企業家、風投管理者共同參與“重大前沿項目與企業”的公開評價和遴選,以期推動重大創新成果在服務經濟發展中實現自我完善和價值提升。每年篩選出20~30個前沿企業進行深度扶持,幫助前沿企業走入發展的快車道。

除了扶持前沿項目,中關村在中央和北京的支持下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營造適合前沿科技創新的政策環境,比如出入境20條改革政策、商事制度改革、食藥十二條等。

翟立新對第一財經表示,多年來,中關村銳意改革、敢為人先,堅持把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作為改革核心任務,遵循科技創新規律,破除傳統觀念和體制機制束縛,打通從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到市場應用的創新鏈條,圍繞創新鏈部署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積極開展改革試點,率先制定創新政策,借鑑國際有益經驗,形成較為完善的促進成果轉化和創新政策體系,在取得試點經驗基礎上推向全國,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探路子、出經驗。

經過近40年的發展,中關村已逐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智能製造和新材料、節能環保、現代交通、新興服務業等六大新興產業集群。

2017年,中關村企業總收入達到5.3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4670.8億元,實繳稅費2593.9億元,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4%。今年1~5月,中關村企業總收入達到1.9萬億元,同比增長16.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