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瓊劇演員陳虹靜:用熱愛讓傳統藝術流芳

悠揚婉轉的胡琴、鏗鏘有力的鑼鼓、唱唸坐打的功底……瓊劇,是海南獨有的傳統藝術文化形式。在海南人眼中,瓊劇,唱的是戲,傳的是情。

在海南省瓊劇院,有這樣一群年輕的90後瓊劇演員。他們選擇瓊劇,只因為愛唱喜歡唱,大小劇場,田間地頭,都是他們表演的舞臺。他們用瓊劇傳情,從而傳情於瓊劇,傳統藝術因為熱愛而流芳傳承。

陳虹靜,就是他們中的一員。她乖巧地順從爺爺意願,轉行瓊劇表演,卻內心倔強,不肯服輸,從“跑龍套”的群眾演員到成為女一號在舞臺掌控全場,她用青春詮釋著對瓊劇的熱愛,堅定地走在戲曲傳承的道路上……

90后琼剧演员陈虹静:用热爱让传统艺术流芳

戴護膝穿棉衣 瓊劇演員不容易

夜幕降臨,陳虹靜又開始在村廣場上搭起的後臺,緊張地化妝。看到她穿戲服前往腿上套護膝,不禁問她,她笑著說:“一場表演中,我要跪十幾次,不得不保護一下。”

不僅如此,身材瘦小的陳虹靜為了能撐起戲服,每次必須都要在戲服裡面加穿一件棉坎肩。“冬天就很好,夏天穿上,真的是很熱。”陳虹靜說。

95年出生的陳虹靜,是海南省瓊劇院三團的一名瓊劇演員,今年只有23歲。別看年齡不大,大大小小的表演也參加了上千場,由她擔任女主角的劇目《瓊漿玉露》也已經表演過上百場了。

90后琼剧演员陈虹静:用热爱让传统艺术流芳

“三團大多都是到鄉下去演出,海南各地,瓊海、萬寧、澄邁、三亞,幾乎我們都去過。”陳虹靜坦言,做瓊劇演員不容易,白天排練,晚上演出,很少有休息的時間。

然而,辛苦與困難,卻並未讓陳虹靜在瓊劇表演的道路上有過遲疑,她堅定地唱著,她堅定地演著,她說:“瓊劇魅力無窮,我只想一點點去琢磨。”

爺爺說:“海南人還是學習咱海南的傳統文化吧。”

可以說,陳虹靜走上瓊劇表演的路,是因為爺爺。

“爺爺唱了一輩子瓊劇。”陳虹靜說起爺爺,就陷入兒時的回憶中:“記得小時候,他在臺上唱,我就在後臺玩。”

90后琼剧演员陈虹静:用热爱让传统艺术流芳

爺爺在陳虹靜的心裡就是天生屬於瓊劇的。“他對自己要求很高,一定要把每個動作和眼神做到位,為了達到目標,總是反覆的鑽研。”陳虹靜說,爺爺一直唱到退休,卻始終懷念著瓊劇裡的一腔一調。

在海南文化藝術學校學習了大半年歌曲表演的陳虹靜在爺爺的建議下轉到瓊劇表演專業學習。陳虹靜回憶說:“因為那時,爺爺說,海南人還是學習咱海南的傳統文化吧。”

爺爺的話觸動了陳虹靜,然而事實卻不盡如人意。

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演員,從學校走出來後,就只有群眾演員的戲份,站臺、跑場,“跑龍套”一跑就是幾年。瓊劇是什麼,那時在陳虹靜的心裡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悟。

90后琼剧演员陈虹静:用热爱让传统艺术流芳

她用倔強證明“我是可以的”

一個決定,就是一個轉折。陳虹靜的轉折開始於她到瓊劇院三團那一天開始。

“有一天團長說,我們要演新戲《瓊漿玉露》,你來演女主角珊陽。”陳虹靜回憶起當起的心情,說:“團長在說笑吧,我?我能演主角?”

陳虹靜說:“珊陽這個角色要表達的感情非常多,有初戀的羞澀,有震驚、傷心,還有那種明知道怎樣,卻不能怎樣的糾結。這些都是我怎麼表達也難以表達出來的。”

90后琼剧演员陈虹静:用热爱让传统艺术流芳

同事的擔憂,家人的置疑,最難的其實是自己對自己毫無信心,這使陳虹靜內心非常脆弱,躲起來哭,哭累了再練,她倔強著克服著自己的不自信。別人排練後散場了,她就對著鏡子一遍遍練眼神,一遍遍練唱腔。再有就在一遍遍看之前的表演,跟著電視上學,跟著前輩學。

“只記得,首場演出一直在發抖,演完了,懸著的心稍稍能放下了。”陳虹靜說:“並不是自己做得有多好,而是證明,我是可以的。”

90后琼剧演员陈虹静:用热爱让传统艺术流芳

感染於瓊劇魅力 她要一直唱下去

有了角色,陳虹靜對瓊劇的理解逐漸發生著變化。

“瓊劇裡的傳情達意,非常精妙。手上一招一勢,嘴上一句一言,如何表達,可以讓人琢磨一整天。”陳虹靜的反覆琢磨,讓她對瓊劇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這興趣使她越來越堅定地走在瓊劇表演的路上。

有時是商演,有時是公益演出,自從到三團作為女主角唱瓊劇,陳虹靜的舞臺大多設在田間地頭、村鎮小路。

90后琼剧演员陈虹静:用热爱让传统艺术流芳

“海南人,尤其是海南老人,特別喜歡看瓊劇。”陳虹靜每次演出前,看到臺下黑壓壓的觀眾,就會覺得很欣慰:“每當看到老人們認真聽戲的表情,有時甚至演到情節起伏時,他們悄悄抹一把眼淚,我就覺得自己的表演特別值。”

觀眾的回饋,熱烈的掌聲,是鼓勵,也是陳虹靜在瓊劇中的最大收穫。她說:“要一直學習,一直鑽研,然後,一直唱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