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三——丝弦名家“正定红”刘魁显

「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三——丝弦名家“正定红”刘魁显

关注“方志河北”我们一起长知识

石家庄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省为邻,北与保定市交界,距北京270公里。石家庄市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禹贡》记载,夏禹时期为冀州地。春秋时期域内先后建有鲜虞国(都城在今正定新城铺一带)、鼓国(都城在今晋州城西)、肥国(都城在今藁城区城西南城子村一带)。战国时期鲜虞人建立中山国(都城在今平山县城北下三汲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属巨鹿郡(郡治今巨鹿县)。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始置恒山郡(郡治今元氏县西北)。石家庄历史上名人辈出,处处都有名人的足迹。本期重点介绍近现代人物。

「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三——丝弦名家“正定红”刘魁显
「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三——丝弦名家“正定红”刘魁显

刘魁显

刘魁显(1892—1953),乳名秋来,石家庄市郊区白佛村人。出身贫苦, 9岁进旧戏班当学徒,拜丝弦老艺人老邱(艺名对眼红)为师学艺,专攻武生兼架子花脸。由于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因而演技日增,青年时期就在广大观众中享有一定的声望。他造诣深,戏路宽,生净兼能,文武双全,三十来岁时改演文武老生。拿手戏有《打棍出箱》《张良辞朝》《调寇夜审》《智收岑彭》《逼反徐州》等,深为人民群众所喜爱。1938年,刘魁显和几位丝弦老艺人王振全、奚德义、卢保群等人在石家庄创办了玉顺戏班。为了这个“班社”和丝弦剧种的生存与发展,刘魁显含辛茹苦,历尽了艰难。曾含泪把自己仅有的一亩半坟地当卖掉,才勉强将戏班支撑下来。

石家庄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与领导下,1948年创建了集体所有制的隆顺合丝弦剧社,进一步加强了阵容,充实了力量,为后来改建石家庄市丝弦剧团奠定了基础。1950年,他当选为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到北京参加了全国首届文代会,曾任石家庄市丝弦剧团团长。

「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三——丝弦名家“正定红”刘魁显

刘魁显演技娴熟,善于从人物出发,巧妙地运用技艺,来表现人物的气质、风度和性格,塑造不同类型的艺术形象。比如:他在《打棍出箱》一剧中扮演范仲禹,在“闹府”一场戏里,他的甩发功极为精湛。“左甩右转”,前后兼顾,“十字发”“滚堂发”“路步带甩发”等,神形兼备,入情合理,不愠不火,恰到好处。1948年,戏剧评论家马彦祥先生在石家庄看了此戏后,称赞说:“刘魁显同志演的《打棍出箱》可以与京剧一代宗师谭鑫培先生媲美!”为了丰富和发展丝弦戏的唱腔和唱法,他在唱腔上还吸收了东路丝弦的曲牌、西河大鼓的腔韵、木板快书的板式与石家庄一带的中路丝弦,巧妙地熔为一炉,唱出来更是腔调清新,悦耳动听,使人听后回味无穷,在河北一带享有盛名。因他原籍旧属正定县,故被人们称为“正定红”。 1953年病逝,终年61岁。

「志载冀往」河北人物传石家庄卷之三——丝弦名家“正定红”刘魁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