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情绪像过山车」|关于躁郁症,你了解多少?

「我的情绪像过山车」|关于躁郁症,你了解多少?

微微的母亲患抑郁症5年了,平时一直按时服用药物,光住院也已经住了三次。

有一天,已经出嫁的微微下班回家看望母亲,发现母亲一扫之前的低潮,正在忙忙碌碌地做饭和收拾仓库,母亲一看到微微,就很兴奋地讲自己感觉突然好起来了。

微微也很开心,一边听着母亲不停地说话,一边帮着母亲忙活,突然意识到母亲又变了——从小到大母亲都不是一个很爱说话的人,在抑郁症期间说得更少,也更加封闭自己,经常会待在家中不出门,也不怎么做饭吃东西,如今却一反常态。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直观来说,一旦患了抑郁症,这种心境障碍就会开始欺骗大脑,感受到的世界就如笼罩着一层像抹布一样的东西,不干不净,还湿哒哒的,甩也甩不掉,让人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人们患上抑郁症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通常是情绪量变引发的质变,这种质变如果再继续量变下去产生新质,就可能引发躁郁症。躁郁症是抑郁症的质变版本,郁就是抑郁,而躁是躁狂。

躁郁症和抑郁症有何不同?

如果说抑郁的感觉就像大脑上盖了层湿抹布一样,那么躁狂发作就像是一根绳子将脑神经吊了起来,让人呈现出没来由的热情和自信,兴奋起来无法休息也无法入睡,感觉大脑时刻在高速运转。

抑郁症的抑郁是单向的,而躁郁症叫做双向抑郁,抑郁和躁狂都是心境障碍类型,两种心境障碍同时存在,交替掌控情绪感受。抑郁与躁狂同在,犹如冰与火同行,哪边都是煎熬。

如果说抑郁症是一个骗子的话,它是将所有事物都带了抑郁的滤镜,让人无法调动出开心的感情;而躁郁症就像是同时有两个骗子,一个负责让人沉入低潮里不可自拔,然后咔嚓一换频道,另一个特别会甜言蜜语的骗子上阵,又突然把人拔高到九重天上,让人兴奋异常。

之所以用骗子作比喻,是因为心境障碍作用于脑器质时,会抑制或刺激大脑机能,欺骗大脑出现「假」的体验,让换了抑郁症的当事人信以为真。

抑郁症难好,因为需要跟一个作用于自己内部的骗子作斗争,估计《大话西游》里被孙悟空钻进肚子的牛魔王就是这种心情;躁郁症更难好,因为是同时在跟两个这样的高级骗子做斗争。

什么样的人会容易得躁郁症?

(1)偏执型人格的人

抑郁症患者的攻击往往是向内的——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会陷入「如果不是因为抑郁症,我可能会做得更好」之类的强迫思维中,这些要求在不间断地对自己做出审问。

偏执型人格的人通常敏感多疑、自命不凡、攻击性强,在对待事情的看法和感受时喜欢执着对错,并且绝不认可自己是有错的那一方。

这样情绪背景下的人患上抑郁症后,情绪会呈现两个波段——

  • 一部分会因为抑郁的作用向内攻击,陷入到自卑中,接受不了自己存在不好的地方;
  • 另一部分会在人格特质的影响下,逐渐将攻击的矛头指向外部,觉得他人一点儿都不好,看哪里都不顺眼。

这两个波段结合在一起,就是躁郁症。

(2)成长环境不稳的人

成长环境不稳通常有以下几种方面:

  • 替换过抚养者(比如由奶奶带走长期抚养等);
  • 儿时频繁更换住所或学校;
  • 父母有一方或双方情绪不稳。

这样的成长背景下,会成长出两种性格的孩子——

一种类如Jasper(陈小春和应采儿的孩子)。众所周知,陈和应两个人都是火爆脾气,Jasper却乖巧可爱,这是因为Jasper在成长的过程中,理解和接受了父母的性格,就呈现出与父母不同的状态。

另一种则因为接受不了父母的性格,内在产生一种与父母性格相对抗的力,却起到相反的作用——越不想与自己讨厌的父母相像,反而越容易和父母一样情绪不稳。

这种情绪类型的孩子,神经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在疲劳的状态下强迫神经兴奋起来对抗压力,就容易产生躁郁症。

「我的情绪像过山车」|关于躁郁症,你了解多少?

患了躁郁症应该怎么办?

在文章里讨论得了躁郁症应该怎么办有点苍白,因为躁郁症的当事人很难冷静下来面对症状——抑郁的时候想就医,一兴奋就又觉得飘飘然,如果躁郁症患者的家人能做到真正理解症状就已经很好了。所以最好的方式应该是立刻去就医。

抑郁症自杀几率很高,因为常年被抹布盖在大脑上,让人感觉活着比死了还难受,自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抑郁症患者做出的一种自我救赎方式。而躁郁症的感受是一会儿抑郁一会儿兴奋,虽然情绪难以平衡,但这种情绪感受至少不会让人一条道走到黑。

患了躁郁症并不等于走入绝境

人类的情绪相当于痛觉,如果没有了痛觉,那么就算有人在背后把你的肾偷走都发觉不了,所以痛觉的存在其实是在保护人类本身。情绪和痛觉一样,也是一种保护,只是情绪的种类更加繁杂,辨认起来是个技术活。

抑郁和躁狂都是情绪,它们本身是想跟人类对话,告诉人们内部有不通顺的地方需要处理,当人们听不懂时,它们就沸腾成精了,演变成了抑郁症或躁郁症。

请始终要相信,它们并不是来伤害我们的,只是太想引起注意,太想让人们听懂它们的语言。只要能认真听懂它们究竟在跟你说什么,获得满足后,它们自然就会离开。

症状产生的时间久了,不通顺的地方就会层层摞起来,疙瘩太多。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和机会,没有绝对的困境,只要你真正想走出来。

「我的情绪像过山车」|关于躁郁症,你了解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